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正交多载波技术,目前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缺点之一就是对于发送接收之间的载波频偏(CFO)很敏感。如果在接受机中CFO没有得到补偿,子载波间就会失去正交性,这会导致严重的信道间干扰(ICI)。本文分析了目前无线局域网中OFDM频偏估计常用的两种算法,提出一种针对IEEE802.11aOFDM系统频偏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将目前无线局域网中的解决OFDM系统的频偏纠正算法的优点和802.11a的帧结构充分结合起来,最后通过计算机的仿真证明了我们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在协同通信系统中,不同节点的载波频偏(CFO)不一样,会使得基于空频编码的协同通信系统性能急剧恶化。本文研究是这这种协同通信系统下的频偏补偿问题。我们提出最小均方误差(MMSE)滤波器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能有效的抵消频偏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OFDM的WiMAX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多载波数字调制技术。因为它能有效地克服传输中的多径干扰和消除码间串扰,所以在无线宽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OFDM基本原理及其组成,其次阐述OFDM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最后对OFDM基带传输系统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4.
OFDM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其特有的调制特性决定了它有较高的峰均功率比值。高峰均功率比信号会对实际放大器提出很高的线性要求,因此,它是限制OFDM技术实用化的主要障碍。目前虽有很多降低OFDM信号的峰均功率比PAPR的方案,但大多是以增加系统的复杂程度为代价的。本文提出了一种降低OFDM信号PAPR的方法,可以在不过分增加系统复杂性的基础上使其PAPR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入多出(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道容量和信道可靠性,降低误码率.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传输方案,各子载波在整个符号周期上正交,各子载波信号子频谱可以互相重叠,提高频带利用率.MIMO-OFDM技术是OFDM与MIMO技术结合形成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是在OFDM传输系统中采用阵列天线实现空间分集,提高了信号质量.本文全面介绍了MIMO技术和OFDM技术及两者的结合,分析实现MIMO-OFDM技术的框架.  相似文献   

6.
沈雪梅 《科技通报》2013,29(2):127-129
详细分析了下一代无线局域网IEEE802.11ac中LCPC码的编码过程.研究了BP译码算法、Log-BP算法与MS译码算法,同时研究了改进的MS算法.搭建IEEE802.11ac系统MATLAB测试链路,经过蒙特卡洛仿真进行误码率统计,从性能和复杂度方面进行权衡,改进的MS算法更适合ASIC实现.  相似文献   

7.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是多载波调制的一种.随着集成数字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器件的迅猛发展,在移动通信和其他宽带无线技术中OFDM获得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OFDM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OFDM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其调制特性决定了它有较高的峰均功率比高峰均功率比信号会对实际放大器提出很高的线性要求,因此,它是限制OFDM技术实用化的主要障碍。目前虽有很多降低OFDM信号的峰均功率比PAPR的方案,但大多是以增加系统的复杂程度为代价的,本文在分析牛顿寻优相位法降低多载波峰均比。  相似文献   

9.
4G标准技术的制定过程中OFDMA多址接入技术成了研究热点,正交频分多址(OFDMA)是在OFDM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指定每个用户可以使用这些子载波中的一个(或一组),我们就得到了一种新的多址方式即OFDMA。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不同的子载波分配方案可以得到不同的信道增益和不同的链路性能。本文主要研究上行OFDMA多址技术下的一种新型子载波分配算法,并仿真比较在不同的子载波分配方案下的链路性能(丢包率PER)和子载波算法的优越性。仿真结果表明在拥有此子载波分配算法下的OFDMA性能优于随机子载波分配,并对于每个用户来说是公平的。  相似文献   

10.
马超  宋述林  付会凯 《大众科技》2009,(9):22-23,21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高效的调制传输技术,将被广泛地应用于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文章介绍了OFDM系统的基本概念,引出OFDM系统的同步技术的重要性,重点对栽波同步、符号同步及样值同步作了原理陈述和性能分析,介绍了同步算法基本步骤,并提出了同步算法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