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高度评价了五四运动。他认为:“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①“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③据此,一些人就认为五四运动反封建很彻底,已经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务。其实,毛泽东在这里用的“彻底”一词,与“不妥协”或者“坚决”的意义相同,是讲五四运动在反帝国主…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作为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一直以来被赋予多种阐释,其中"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存在并不断被强化着.事实上,五四运动"反帝"的概念是伴随着中国革命运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渐为人们接受的,其间历经瞿秋白、毛泽东等众多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不断阐释并最终在毛泽东那里得以确立且广为传播和使用,直至今天.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是二十世纪初叶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运动,它揭开了中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无论是作为一场爱国政治运动,或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还是一场文化革命运动,都对此后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同志对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从多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在政治上是以前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在文化上“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同时,“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  相似文献   

4.
《下一代》2012,(8):9-10
1919年春,周恩来从日本回到天津。这时,正是“五四运动”的前夕。不久,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政治大革命,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政府卖国罪行的愤怒郁积已久的大爆发。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封建主义。”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爱国民主运动。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承发扬五四运动国弱心耻、倾心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发扬五四运动崇尚科学、追求民主、执著真理的献身精神,继承发扬五四运动深入群众、注重实践、开拓进取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6.
新文化运动作为五四运动以前的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思想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陈独秀“反封建”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他的利与弊直接影响后来中国革命反封建斗争的成败,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了多方面深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陈独秀的“反封建”思想。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是长期以来史学界普遍流行并为人们所习惯的一种说法,它是否完全科学妥当,值得我们重新地加以分析与考察。对于五四运动,毛泽东同志曾经在《新民主主义论》里有过如此完整的论述:“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是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伟大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人民解放、国家振兴、民族崛起的历史性起点。在五四运动80周年到来之际,怎样纪念五四运动,特别是怎样正确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本质,怎样弘扬五四的民主科学精神,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九一九年。到现在已经四十周年了。毛主席说:“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主义的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  相似文献   

10.
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在当代中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他所倡导的民主和科学精神,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对南通的青年运动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贯穿于五四运动的全过程。在纪念五四运动的时候,我们也要从五四运动中寻找历史经验,探讨青年与时代的关系,研究今天的青年应该如何继承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抓住历史契机,促进历史进步,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12.
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百年的历史传承中,凝练成“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精神。新时代,五四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应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以劳动和实践为两翼,借助网络平台,使大学生明五四精神之理、信五四精神之义、传五四精神之道。  相似文献   

13.
历史的际遇,林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坚守文言阵地,也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巧妙设计,启蒙先驱的林纾与倡导白话的"五四"先驱们爆发了激烈论争。两者之间的较量背后是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文化价值选择。林纾秉持中国传统文化之本,代表了沟通、调和中西文化的努力,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在西方文化根本的基础上建设中国现代新文化,这也正是林译小说与"五四"新文化的根本分野所在。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是社会主义开始得到广泛传播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的历史时期。本文阐明了先进知识分子在学习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想运动中形成的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 ,指出了他们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正确见解及其缺陷。试图说明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长时期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与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观有直接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应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历史源头应追溯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最早提倡现实主义的是陈独秀.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和思想家.文学研究会的首席理论批评家沈雁冰为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文学运动发生以来,对“五四”新文学源流的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五四”新文学运动提供了许多新的视角,却也存在一些问题。全文通过对“五四”新文学源流的评述,来反思其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五四以后知识分子队伍分化与嬗变原因再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运动前夕 ,不同思想类型知识分子结成反帝反封建新文化统一战线 ,五四以后这支队伍却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分化。本文进一步探究五四以后知识分子分道扬镳 ,选择不同道路的原因 ,救国方略理解的分歧是分化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文化交汇语境中理解“五四”和“五四”人物,使得对“五四”的理解有了历史的同情。“五四”是中外文化第二次交汇中的一次高峰,中国要面对文化水平远超过自己的西方文化,产生了民族焦虑,这种焦虑感直接催生了“五四”策略性的激进主义武的文化调整。“五四”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调整:在精神层面上,“五四”提倡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引发了文学革命和整理国故两大文化事件;在社会后果上,“五四”带来了政治和经济组织的重新定向;在制度上,打破了三纲五常,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19.
阅读五四时期(主要是1918—1925年)代表性文学作品,参照有关知识,提取五四词汇的一些特点。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描绘和分析,展现一个特殊时代颇有特色的表述方式。五四词汇是承前启后的,对它的研究和分析有利于更准确地认识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特点及方式。  相似文献   

20.
妇女解放运动是五四运动的重要一支,其主要内容有爱国救亡,反对封建礼教,树立独立人格,争取经济独立和争取教育平等等。五四运动推动了妇女运动,开创了妇女运动的新时代,妇女运动反映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追求民主科学,勇于探索创新的五四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