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古今学者关于《史记》“互见法”的阐述作了较详细的辨析,同时结合有关资料,对《史记》“互见法”重新加以解释和具体分类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对“互见法”的作用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阐发。  相似文献   

2.
周玉才 《语文天地》2012,(11):60-61
人物肖像描写的角度,有人说:互见法最高明。笔者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特意引导学生对宝黛初会的互现法描写进行了探讨,曹雪芹运用互见法描写就极其高明,可供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3.
人物肖像描写的角度,有人说:互见法最高明。笔者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特意引导学生对宝黛初会的互现法描写进行了探讨,曹雪芹运用互见法描写就极其高明,可供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晓珊 《考试周刊》2009,(32):48-48
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史记》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即将一个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和事件互见。《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和事的统一,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义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史记》既有了史学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渎性。如讲项羽,有些事要放到刘邦或韩信的传记里去,且不是随便安排,而是隐含很深,项羽本纪中记载了项羽的正面形象,但项羽的一些缺点则散见于其他传记、通过互见,形象丰满,事件完整。  相似文献   

5.
刘邦从一介布衣到成功登上帝皇之位,其军事上和政治上必有过人之处毋庸置疑。然而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多次采用互见手法,使刘邦的负面形象在《项羽本纪》、《季布栾布列传》等诸多篇什中都有所展现,而这种展现应该出于特殊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史记》互见法新论周斌北宋苏洵首先发现《史记》有“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的情况,并称之为“隐而彰”,①但他尚未从特例中提炼出普遍性的概念来概括类似情况。而孙德谦先生注意到了本传不载而曰语在某传的省文形式,并用“互见”二字来概括②,但他看到的仍只是互见法...  相似文献   

7.
《秦本纪》与《商君列传》间的“互见”关系具有特殊性。借助这种互见关系,司马迁实现了对秦穆公与秦孝公两位霸主在治政思想、所求之贤类型、所任能臣建树三方面的对比。司马迁在前代史料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秦史发展脉络,他不仅以“通”的眼光展示了秦的发展历史与重点阶段,而且敏锐地察觉到了从秦穆公到秦孝公所发生的历史转变。通过与秦穆公施德行仁的对比,司马迁从秦孝公处找到了秦亡的祸根,这不仅总结了秦亡的历史教训,而且以“通古今之变”的方式对汉政提出了“秦鉴”。  相似文献   

8.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篇表现手法迥异的人物传记,那就是选自《屈原贾生列传》中的《屈原列传》。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史记》中的众多传记基本都是运用叙述描写的方式完成的,而且突出了正面叙写,但《屈原列传》则不同,主要表现在运用了较多的侧面叙写和抒议的方式。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词典里,互见法作为一种辞书体例,可以用来处理字义、字形、字音和相关的复音词。互见法有明互见、暗互见,远互见、近互见,单项互见、双向互见之分。它用术语来提示,可以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缩小词典的篇幅,提高词典的效能。这一体例亦适用于其他文献。  相似文献   

10.
《史记·滑稽列传》是司马迁为下层士林所写的传记之一,它最能体现司马迁在历史人物评价上的卓异见识,其中闪耀着某种程度的民主与平等的思想光辉。但是这篇人物传记长期以来却遭到人们的种种误解,因此有必要予以认真的辨析。本文拟讨论四个问题:一、《滑稽列传》是不是一篇滑稽或游戏文字?二、《滑稽列传》是不是一篇谏书?三、《滑稽列传》与司马迁的宫刑身世有没有关系?四、司马迁为什么要写《滑稽列传》?一《史记·滑稽列传》历来被人们视为游戏文字。例如清人倪思、刘长翁在《班马异同》一书中说:“滑稽者至鄙亵,乃且从六艺壮…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在《史记》的一些纪传中,使用了类传方式写人叙事,但《史记》中到底哪些传纪属于类传,至今人们没有完全搞清楚。《史记》中的类传共有《外戚世家》《刺客列传》《循吏列传》《儒林列传》《酷吏列传》《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货殖列传》等11篇。《史记》中的人物类传具有先议后叙、详略结合两个鲜明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和传记文学,其“本纪”、“世家”、“列传”中的一系列人物传记堪称我国传记文学中的精品和典范。本文通过对《魏其武安侯列传》的深入分析,探讨其选取典型的事件和细节,通过人物自身的发展和变化,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等刻划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人物描写方法、艺术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史记》中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陈涉世家》以及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都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语文课外读物也选了《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等,《史记》已成为近年高考命题材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正>“互见法”是指作品在行文结构中,在处理事件与主要人物的关系,以及在其他艺术手法运用方面,所采用的“此详彼略,互为补充,连类对比,两相照应”的一种运用十分广泛的表现手法。细读《琵琶行》,诗作在详略安排上也使用了互见法,详写处丰富细腻,略写处意蕴深远。详略互相映衬,诗因曲而产生,曲因诗而闻名,使天涯沦落的文人和艺伎在中国古代文学里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5.
《史记》未予张骞立传,而于《大宛列传》中第述始末,另于《西南夷列传》、《匈奴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及《李将军列传》中,兼载相关行迹。《汉书》钞录《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史事,编辍而为《张骞李广利列传》。《史记》载述张骞行止之各传,对博望侯归汉之年及得国失国之年,互有参差,而《汉书》对此闹如。读《史记》难免存惑,现试考辨。  相似文献   

16.
拔山扛鼎(《项羽本纪》)暴戾恣睢(《伯夷列传》)抱薪救火(《魏世家》)杯盘狼藉(《滑稽列传》)背水一战(《淮阴侯列传》)不得要领(《大宛列传》)不寒而栗(《酷吏列传》)不识大体(《平原君虞卿列传》)不约而同(《平津侯主父列传》)不足挂齿(《刘敬叔孙通列传》)陈陈相因(《平准书》)  相似文献   

17.
近日校点《东都事略》列传数卷,以《宋史》两两比勘,乖谬互见。兹取传主五人生卒年略加考辨,一陈管见,以就正于前辈学者。一、邓洵武洵武字子常,成都双流人,神宗朝御史中丞邓绾之子,洵仁弟。《宋史》卷三二九,《东都事略》卷九八本传皆云:举进士,为汝阳簿,徽宗朝官至知枢密院事。此后二书记载略有不同,《宋史》本传云:“迁特进,拜少保,封莘国公。”未云何年。《东都事略》本传则谓其  相似文献   

18.
《屈原列传》标点、注释商兑五则杨宝生《屈原列传》是《史记》列传中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课本编注者吸收了历代注家的研究成果,并注意突出中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对文中词语的诠释,精当之处颇多,笔者从中获益非浅。但某些注释和标点,似乎还值得商兑。...  相似文献   

19.
《史记》与先秦历史散文的区别主要袁现在其塑造了一批生动的人物形象。就刘邦形象的塑造而言,司马迁善于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独具匠心地运用了“互见法”,并且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对比、反复等文学手法。总之,《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十分成功,对后世叙事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教材几经增删,但从未动摇《廉颇蔺相如列传》长期在教材中的地位,成为经典篇目的重点课之一。在刻画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时,作施展才华,多法并用,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蔺相如这个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人称道。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