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本第 5 5页《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简表》 ,带★符号 ,需重点掌握。表中指出 ,法国的“势力范围”是广东、广西和云南 ,租借地是广州湾。那么 ,广州湾在何处呢 ?课本中没有插图 ;配套的地图册上也未见标示。笔者在多次教学过程中发现 ,绝大多数学生错误地认为 :广州湾就是广州附近的水域。这就大错特错了。与现行课本配套的地图册第 1页“广州虎门形势图”中明显显示出 ,广州附近的水域应叫珠江口。那么 ,广州湾又在哪呢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陈旭麓主编的《中国近代史》第2 16页有这样两句话 :“1899年 11月 ,租期 99年。这…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 17页 :“益州、扬州的锦 ,远近闻名。”第 19页 :“唐朝都市兴盛 ,繁华的大都会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第 18页《唐朝手工业分布图和繁华的大都会》非但图中“益州”下有“成都” ,而且图下又注释有“益州 ,今四川成都”。既然都在同一课之中 ,为什么不把同一个地名前后统一 ?可把前段中的“益州”改为“成都”或把后段中“成都”改为“益州”。这样就减轻了学生记忆负担 ,有利于学生轻松学习。要统一而不重复$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何大全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教学》下册第80~82页。二、教学过程学生阅读课本第80~82页,然后提出问题:1.在课本第80页情境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建筑框架上、吊车上发现三角形)2.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通讯接收塔、交通标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是在学生已有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小数初步认识的。在编排上通过直观,联系分数引出小数。教学时可以设计简明直观、突出重点的板书。如教学课本第七册第117页的例1,通过长度单位说明一位小数,我边问、学生边答、再边作如下纵向连等式的板书:把1米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3段?7段、9段呢?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宋词二首”后有一道关于“领字”的题目(见高语第六册第151页),题目要求从柳永的《雨霖铃》、姜夔的《扬州慢》中找出一些“一字逗”的句式。部编《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  相似文献   

6.
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本)人教版第138页、(实验本)第218页都有《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图中清楚标明在后梁北面,今山西中部和北部有个“晋”政权。这个政权是何人所建?它是否是五代中的后晋?课本及插图未做任何注释,给教学和学习带来一些困惑,今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第6期第21页上刊登了刘兴容老师的一篇《我认为课本中古诗词不宜配插图》一文。其中见解,虽有些道理,但刘老师忽视了一些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史方面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现行初中《中国历史》第一、二册和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 )课本存在着对同一史实表述不一致的现象 ,即使同一课本也存在前后不一的问题 ,给教与学都带来不少困难。下举数例。(1 )半坡氏族遗址距今时间 :初中课本是“约 5 0 0 0年”(第一册第 1 3页 ) ;高中课本却是“约五六千年”(第 4页 )。(2 )对于河姆渡氏族种植水稻的问题 :初中课本表述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第一册第 1 4页 ) ;高中课本则表述为“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第 5页 )。(3 )初…  相似文献   

9.
比较法就是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它们相联系的地方.在教学中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就是比较法教学.无论是“教”与“学”,采用比较法“教授”和“学习”都很重要,可以解决很多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使老师教学有路,学生学习有方.这里的电学实验指初中物理人教版24页《探究电阻中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课本第29页《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课本第46页《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三个实验都是研究电流,电阻,电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章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中要求学生操作技能比较高,学生通常不能正确连接电路图.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实验中要进行多次测量,这三个实验又有哪些相联系之处,这都是教学和学习的难点.为了有效地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没有图例     
课本第71页:《1815年的欧洲》图中没有明确的图例。横线、竖线、方格、斜线等到底表示什么意思?使人看了不知所云。该图打了号,不知课本编者究竟让学生掌握什么内容?没有图例$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叶德季  相似文献   

11.
点是几何学的最基本元素,求点的坐标是解几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三角函数定义是求点的坐标的一个重要技巧,高中课本《平面解析几何》(甲)第四章有三处(第158页例1、例2,第176页)都用到这种方法。教学实践表明,不少学生不会使用这种方法,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以为有必要强化这种方法的教学,以引起学生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课本第75页《1949年的社会主义国家》图列出13个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有南斯拉夫。在这幅图上方正文中,课本说至1949年,以苏联为首的12个国家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其中没有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既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何不在社会主义阵营之内?按说课本应该在此给予解释。然则不知是何缘故,课本此处未置一词,直到第97页才在小字及小注中涉及这个问题。至于具体情形,则语焉不详,给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造成困难。为此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把南斯拉夫不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原因略述于后,以供师生参考。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共产党(布)和南斯拉夫共产…  相似文献   

13.
课本中“思考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有的“思考题”与课后“练习题”雷同 ,题问不够明确 ,缺乏应有的思考价值。兹以《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举例说明。第 64页 :“请思考 :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是怎样形成的 ?”这和课后第一个“练习题”(第 66页 )重复。第 1 43页 :“请思考 :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与课后第一个“练习题”(第 1 46页 )也几乎一模一样。课本前的《说明》指出 :“思考题为高一个层次的练习 ,不做统一要求 ,练习题为学生必须做的作业。”而像这样对同一个内容作出两种要求显然有悖于《说明》 ,课本因…  相似文献   

14.
<正>道德与法治课堂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科特色、引起学生共鸣、实现教育目标?我一直在苦苦思考。直到最近,我听了一节课后豁然开朗。教师授课内容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三框"国家司法机关"。课前,我把课本看了一遍,发现本课内容只有3页,而且高度概括、理论性强,如果照本宣科,大概只需要10分钟,但学生不会留下太多印象。教师课前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整节课亮点频出,学生踊跃参与,教学目标高效达成。  相似文献   

15.
<正>【案例背景】我本学期担任塘沽一中高二的数学教学,前段时间我们进行圆锥曲线的学习和研究。在学生进行完《椭圆》和《双曲线》学习的基础上,课前让学生再次研究人教版选修2-1,第47页例6,第59页例5。【课前预习提纲】1.在人教版选修2-1,第47页例6,第59页例5这两道有关求轨迹的例题的研究中,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发现?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让学生先学会思考,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2.学习完椭圆和双曲线,研究抛物线应从几个方面研究的?你  相似文献   

16.
于永正老师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情趣。 我常常思索,于老师的课为什么上得那么富有魅力,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究竟“趣”自何处来?我想以他上的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庐山的云雾》为例,对这个问题作一番探讨。 一、“趣”自疑中来 于老师教学《庐山的云雾》,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审题上下功夫,通过审题,使他们在头脑里多装一些“问号”。他启发学生:“看了这个课题,你脑瓜里面有什么问题?”有的学生问:“作  相似文献   

17.
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当面问我:学生容易理解的记叙文怎样教?并举出《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选入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这确乎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象这样的记叙文在语文课本中不止一篇。就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谈一谈我的意见。教学这篇通讯(通讯是记叙文的一种)的目的可以是: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课本每单元后的写作训练带有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落实好这些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如何落实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是把这些训练与课文教学结合在一起。下面就以第一册第二单元为例,谈谈这种“结合”的训练方法。一、结合课文的认识阶段我先让学生看课本105—106页的《写作专项训练·根据材料提炼中心》,  相似文献   

19.
课本第50页:“同年(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把这种作法称为‘慕尼黑阴谋’。”笔者认为以上所述容易使人误认为《慕尼黑协定》只规定了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而无其他内容。不独有偶,《教学参考书》第117页“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了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的说法,就更使人有这种误解。那么,《慕尼黑协定》是不是只出卖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呢?答案是否定的。课本第51页《二战前法西斯德…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课本《地理》上册第15页、第19页的练习或课文中使用的长度单位是公里;第24页在比较七大洲的面积时使用的单位是平方公里。而学生在同期学习的六年制第九册数学课本中使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分别是千米和平方千米。这是国家统一规定使用的计量单位,而地理课本中仍采用国家统一规定前使用的计量单位。由于课本中使用的计量单位不统一,容易给学生造成误解,同时给数学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此,笔者建议将地理课本中使用的公里和平方公里分别改为千米和平方千米。这样不仅可以免除学生的误解,而且有利于落实国家要求使用统一计量单位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