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如何深化当今的教育改革,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提出:教学做合一是我们的根本主张,经过试验,我们知道它是一个最有效力的方法,陶先生曾反复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任何把“教学做”三者割裂开来的看法都是一种误解。他所说的“合一”实际上就是有机的结合,“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而它们的中心则是一个“做”字,即实践。教学做三者在“做”字上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由此可见,陶行知先主完善而科学地揭示了教学的本质,因…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教育方面作出了难能可贵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独特精深的“教学做合一”等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强调以“做”为中心,要求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从而使“教学做”在“做”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他还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对事说是做;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教育,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一个风格高尚的、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赫尔巴特强调教学与教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断言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主张“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 (此处“教育”就是“德育”)。中学德育大纲强调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4.
化学教学中创造教育的实施金陵石化烷基苯厂中学(210046)丁明虎创造教育,是现代创造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分支,它已日益受到人门的广泛重视。有人把21世纪称之为“创造世纪”,也有人称之为“创造教育世纪”。它之所以能在我国日益兴起,至少它有如下...  相似文献   

5.
“做中学”理论的源远流长,始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学派提出的实用主义思想,陈鹤琴先生汲取外国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因素,又受到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影响,根据中国国情创造出“做中学”方法论。陈先生提出的“做中学”方法论是指“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他认为“做”在活教育体系中,具有两个关键性的意义:一是只有做,才能体现和保证幼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有主体地位;二是只有做,才能使幼儿获得真经验和丰富的感性知识,为全面探索真理,获得更全面、更完整的科学知识打好基础。陈先生强调的“做”,可以使幼儿获得探索世界的一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幼儿活智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为创造而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旋律.作为数学教学,应怎样根据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哲学常被称为“玄学”。中学哲学教学中经常尴尬地际遇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教哲学、学哲学?要回答这个问题须追溯一个根本的问题:什么是哲学?只有了解了哲学的本质、它与其他科学的区别,我们才能把握哲学教学的价值。哲学史上有个经典的传说: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希腊哲人泰勒斯喜欢审视天宇星辰。有一天,他仰视天空太专心,不小心掉到水里。一婢女见状不禁笑道:天上的东西,你都一清二楚,偏偏鼻子尖下的东西倒看不见。海德格尔就此做出哲学定义“:哲学是本质上无所取用而婢女必予以取笑的那种思想。”在他看来,一切哲学探索本质上必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8.
如何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当今高等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爱因斯坦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这话道出了教育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了“育”出“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9.
一、解放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推动创新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仍跳不出“书本”,教师凭经验而教,学生靠教师而学。在教学的策略上,也过于简单化,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多以“题海”替代学生的“习”和“行”,以加重学生的负担为代价换取教学效果,以牺牲学生个性发展来实现教学目标,以同代人的个性的所谓统一规范来约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种倾向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鲜明的个性,最终就失去了创造力。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压抑挫伤人的创造潜能和个性发挥、窒息人的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学的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居重要地位.而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结合.是落实德育工作的一个好方法。中学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而语文学科,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目前中学生物教学的弊端是:教师“依纲靠本”地教,学生死记硬背的学,唯分数和答案为重,效果差,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对中学的生物教学进行创新教育是改变这个弊端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必是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内之教与学,必是以做为中心的.”他倡导“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笔者结合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低年段的相关教材和教学中的实际操作,从“以文本为事件,在活动中学”“以文本为途径,在模仿中思”“以文本为媒介,在情境中悟”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3.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创造性的时代。创造概念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在教育方面,人们在探讨创造教育、创造教学、创造思维,要培养创造性教师、创造性学生……。出于这种时代的召唤,重温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无疑会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陶行知的创造思想是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的统一,外在尺度与内在尺度的统一,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对人所具有的“活的能力”的肯定,而不是人盲目的内在需求。在他看来,创造是人所特有的性质:人们之所以要创造,乃因为“宇宙是在动。世界是在动。人生是在动。教育怎能不动?”这样,他就把教育的存在与整个自然、整个社会一切事物的存在统一于一体。认为发展运动  相似文献   

14.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陶先生强调教学活动不要“沿袭陈法”重教轻学,也不要“仪型他国的重学轻教”;要重在教与学的相互积极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在“做”的实践基础上实现的。他指出:“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事’,就是实际生活;教学做都要在‘必有事焉上’用功”。职业中学的物理教学要面向生活,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夯实基础,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得一技之长,特别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做”字上下功夫。笔者就多年教学的实践,提出几点“教学做合一”的见解。一、通过…  相似文献   

15.
张晓溪 《教师》2013,(34):92-92
“做中学”的教育思想源于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从做中学”。近年来,“做中学”模式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笔者结合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将平时教学中实践“做中学”理念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教书几载,许多人发出感慨:教学太繁重、太枯燥。于是,厌教、弃教。而一些人却从教书育人的感受中悟出:教学虽苦,但苦中有甜,甜中有乐。不难发现,后者能够在教学中以满腔的热忱对待工作和学生,善于创造美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方法上能够不断创新,他们的教学达到了一种艺术境界。教学艺术大致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情感性,即要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学艺术,就必须有情感交流,教育者能“春风化雨”,受教者自然就能“如沫春风”。二是创造性,不是某种教学典型的机械模仿,而是富有独立思考的见解,是教学内容的创造,也是方式方法的更新。三是审美性,这是教学艺术突出的特点,教学活动应力争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从而使活动其间的人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国际上出现的“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模式认为,自然科学教育应同本国乃至本地区的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教育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讲究教育的社会效益。本文介绍的实用小发明教学是实现“STS”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的结合点,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奠基教育,它对活化一个人的科学知识、萌发创造意识,训练发明技能,总之对一个人的成长进而对社会贡献产生深远影响。实用小发明教学应该成为当代教育的组成部份,列入中学选修课。要改变目前以单一的传授基础知识为主体的课程设置,通过实用小发明教学优化学生的知识和智能结构。改变以变换试题结构为主的单一的渠道,开辟以知识的实际应用来发展智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校以创造教育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已进行了多年,近几年来又着重在教学领域进行研究。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渠道,离开了教学的创造教育是不完全的创造教育。创造教育的探索可因校而异有不同的开端,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终究要深入到教学领域。所以,开展创造教育的教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研究深化的标志。在教学领域实施创造教育难度比在课余活动或德育实践要大。“应试教育”在教学中形成的一整套模式,长期以来,在社会上已形成定势,坚如磐石;不少教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科技与人才的世纪,面对着这样的现实,人们对目前的教育不断进行反思。人们普遍认为,目前教育体制中最大的遗憾就是人教育的缺失,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使很多教育淡忘了这项“心灵工程”。为弥补这一缺憾,在中学语教学的课堂上,通过学教育来实现人教育,成为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而被人们日益重视的一个课题。广大语教师应树立学教育的思想,以此来推动语教学改革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活教育的核心是“教学做合一”,提倡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这对以培养学生各种科学能力为目标的科学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