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滇池污染现状、趋势及其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滇池草海属异常富营养化水体,外海属富营养化水体,水中TN比TP增加快.以至于滇池水质污染程度在短短十多年时间已上升了一个台阶.应从污染源治理和控制、内源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管理和法制建设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富营养化水体的形成原因,讨论了水体富营养化对生态、环境、经济、人体健康的危害,重点介绍了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和措施,即控制外源、排除内源和生物修复等。  相似文献   

3.
【实验目的】目前,我国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其中一些主要淡水湖和海湾局部地区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尤其突出。太湖、巢湖和滇池现为我国富营养化最严重的湖泊,其生态系统的稳定已受到严重的影响和破坏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过程,并由此了解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实验原理】氮、磷、各类维生素等是水生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是,水体所含氮、磷等过多,停留时间过长,将会  相似文献   

4.
李子衡 《考试周刊》2008,(13):235-236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及排放各类污水,已造成许多湖泊、河流水体氮磷严重污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本文简述了富营养化的概况和形成,对现有的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措施做了概括.  相似文献   

5.
滇池富营养化状况及其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滇池富营养化现状、成因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应从加强面源污染控制、点源治理,内源综合治理,加大水资源调控力度,实现引水济昆,推广城市节水新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滇池水污染防治管理和法律建设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以及防治进行简要的概括和总结 ,认为富营养化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水体富营养化改变了水体的理化性质,不仅破坏生态的平衡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是一件有意义的研究工作.BP神经网络由于操作简便易行,可以白组织、自学习、白适应并具有容错和抗干扰能力等特点,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的一个热门.文章应用BP神经网络对泉州市山美水库的水体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并与综合营养指数法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典型的水体污染.为了唤起人类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采集滇池水华及湿地水体水样进行微囊藻毒素的提取,通过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检测经湿地净化后水体和滇池水华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对动物的影响.比较得知,滇池水华水体中的毒素浓度较高,为高毒水体;湿地外周水体毒素提取液的毒性较水华水体低得多,为有害水体;而湿地净化水体毒素提取液则表现为无毒性.结果表明,湿地对滇池水体的净化具有明显作用,对滇池水生生物及周边动物及人类健康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华江的水质状况及水生植物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金华江水体的水质现状,介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营养物质的来源以及金华江富营养化的特征,从水生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同时提出了以水生维管束植物进行水体治理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对生活世界的认识着手,指出生活与道德和德育之间的内在关联,并从学生的视角提出了德育回归生活的几条路径:激发道德需要、关注道德理解、引导正确的交往、榜样的"去蔽型".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教育起点观的哲学阐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任何教育都有自己的起点 ,从知识和道德出发 ,这是教育的传统起点观 ,它们在生命之外寻找教育的基础 ,使人的发展丧失生命的根基。教育应遵从生命优先的原则 ,从生命的原初活力出发 ,理解教育的逻辑基础。教育起于生命 ,但又不止于生命 ;始于生命的陶冶 ,但又不放弃知识和道德的追求 ,这是生命力量论对教育起点的哲学解释  相似文献   

13.
传统理论对生命价值的理解仅限于人类,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同样对地球上其他生命物种的生命价值予以尊重。从根本上说,人类道德评价体系与人的生命价值、其他生命物种的生命价值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之间不存在冲突与矛盾。在建立合理的道德评价标准时,必须承认所有生命物种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生态伦理学主要有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两条路径。《护生画集》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图文并茂的阐释了天地好生、节用时禁,民胞物与、和乐自然等传统儒学的生态智慧,从而构建了以“护生护心”为主旨的中国近代“人道主义”护生平台。《护生画集》创作的成功不仅有效的实现了传统伦理资源的近代理性转型,也开创了中国生态伦理建设的人道主义路径。  相似文献   

15.
试析生命价值观及伦理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是人类在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中对生命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随着生命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敬畏生命与生命价值观间的内在冲突日益凸现。而人类社会健康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需要创建"尊重生命"的理性精神。本文通过对生命价值观的探析,提出实现当代生命价值观的理性提升,从而探索生命价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叙事伦理学的角度看,台湾作家白先勇在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以其悲悯情怀"执着地品尝人生况味",把叙事的触角伸展到人物命运的内核,触摸到人物生命内层的脉动和心灵深处的战栗;以对人性最富敏感和深邃的理解力,表现了内在人性的复杂和丰富,展示了人性范畴内的生命内容,从而建构了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方式,创造了一种文学道德--人性之美、生命叙事.  相似文献   

17.
生命伦理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伦理教育面临现代挑战和德育中对生命伦理的长期忽视,德育出现了许多违背生命伦理的行为和现象。生命伦理教育通过进行生命文化建设,培育新型的生命价值观,以及开展生命情感和意志教育等途径,以此激励人们注重生命,尊重生命,形成健康的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诉求生命伦理的过程。尊重生命是生命伦理的基本要义,加强生命伦理教育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青年人健康成长。在高等教育中,应设定生命伦理教育的目标:即通过生死教育来认识生命、敬畏生命;通过责任教育来发展生命;通过生命价值教育来完善生命。  相似文献   

19.
祖先崇拜的宗教行为本质上是基于对生命始源“生生之德”的感恩和报答,它肯定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尊生重生是祖先崇拜生命价值观的基本向度,具体体现在宗庙祭祀中的生命保护、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珍视和丧葬仪式中的生命关怀,其蕴含的“伦理化”生命意识与“人性化”生命关怀可为当代社会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及建构合理的临终关怀体系所资取。  相似文献   

20.
新生活运动是中华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文章从改造国民生活的角度,分析新生活运动的缘起及抗战前的发展概况。探讨新生活运动对国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产生的影响,论述新生活运动在国民社会生活改造中的积极意义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