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每一个民族的声乐艺术都是在不断地发展与积累中逐渐形成的艺术成果,作品中所包含的美学意蕴是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之中的,并通过具体的演唱实践体现出来。声乐作品中的美学意蕴承载着作品的情感表达与艺术价值体现。通过作品中对于艺术之美的诠释,让我们对作品的美学价值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知。本文通过对藏族声乐作品的美学构成,了解藏族音乐在传承与发展中的特点所在,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在藏族声乐作品中对于美学传统的展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它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而形成的,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数千年来,它形成了多种声乐艺术品种,积累了浩翰的曲目,创造了独特的演唱技法,形成了中国式的演唱形式与风格特点,并造就了无数深受人民爱戴的歌唱家,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理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相信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将以其不朽的美学价值丰富着世界声乐艺术的宝库。一、中国民族声乐的音色美实践证明,一种特定的音色代表~种特定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3.
声乐艺术虽是一项抽象的艺术形式,但在其教学开展实践中却又彰显了丰富的美学特色和美学内涵。事实上,声乐作品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文学美、音乐美、表演美、音响美等不同层次的审美内容,我们作为声乐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应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将声乐演唱技巧训练与审美教育有机的集合起来,从而全面的推进对学生的音乐审美教学能力的发展。具体到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声乐教学实践对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审美内涵的渗透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总结,以期对声乐教学实践产生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声乐作为我国声乐艺术中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艺术情怀的艺术精髓,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及审美风貌与精神,而"韵味美"体现了独特的美学之风,在声乐演唱中备受各民族音乐学习者与研究者的喜爱,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之一。文中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典型的民族声乐例子予以分析,分别从声乐艺术美学中的"字韵"、"声韵"及"情韵"等三方面阐述"韵味美"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艺术表现,深化民族声乐演唱中"韵味"美。  相似文献   

5.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8世纪的德国,它的建立是以对艺术和审美现象的探讨与关注作为基础的。音乐美学属于美学的一个分支,声乐美学隶属音乐美学,是其下属的分支学科。中国声乐艺术受到传统与美学思想的影响十分深刻,声乐美学作为音乐美学的一个分支,它根植于特定的文化形态与社会形态。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完善和转型,在未来的发展中相信迈向新世纪的脚步会愈加坚定有力。  相似文献   

6.
当代的中国声乐艺术由于同时融合了西洋声乐艺术和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凸显出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而且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对其美学特征的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美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浅谈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美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声乐艺术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以明显的地域性和很强的民族性为背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对文化精神的不同追求,共同形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基本美学因素。而今天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后,其表现方式和不同类型就得以丰富,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音乐内涵得到升华。歌者的演唱技巧、文化素养、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也直接决定着对作品本身的诠释。所有因素共同作用,从而形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因素,这种因素也决定了民族声乐艺术既要注重表现方式上内在与外在美的兼顾,又强调作品本身所蕴含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8.
民族声乐艺术涵盖很广泛,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民族声乐艺术中,情感表现尤为重要。情感表现具有真实性、含蓄性、创造性等特点,不同声音能够表现不同的情感。声乐作品的作曲家、歌唱家通过对作品情感细致入微的生动表现,使听众产生共鸣,体现了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民族声乐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特点,它不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同时也具备较强的民族性。文化交流融合的今天,民族声乐又将西洋美声中的一些精髓唱法借鉴过来,丰富了自身的内容和特点,令音乐的内涵得到进一步阐释。本文将在介绍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基础上,阐述其特点以及其乐美学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声乐表演与美学是息息相关的,音乐美学是音乐艺术与美学的产物,所有的表演效果都与美学挂钩,其产生的审美体验、看待作品的态度感受构成了音乐美学。声乐表演时,音乐美学则成为了其最关键的准则,表演时需要具备理性的意识、创造力、一定的审美,才能将其中的美通过熟练的技巧、完整的动作表达出来。除此之外,声乐作品的风格艺术、表演特色也需要美学的支持,才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与认可。所以,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析声乐表演中声乐技巧、情绪表达、作品分析处理、肢体动作等方面中美学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声乐演唱系统当中,戏曲唱法是中国传统唱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唱法,它集中国历史歌唱方法之大成,又经过了宋元明清历代的锤炼,因而形成了既符合于自身审美特征又适应于自身发展的艺术范式,其许多训练方法是值得声乐界所关注的。文章以民族声乐戏曲唱法为题,试图窥探出戏曲唱法的训练规律,为民族声乐教学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2.
越剧在戏曲文化艺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现代音乐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汲取越剧的经验,借鉴越剧的吐字发声、归韵、唱腔情感,可以促进民族声乐的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形式,实现民族声乐教学的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戏曲元素与民族声乐相互借鉴,旨在可以更好地提高民族声乐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体系,促进中国音乐理论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程远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4):115-117
以民族声乐的语言为中心,从语言的风格和汉字的咬字吐字两个方面入手,论证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美。以河南豫剧、山东民歌、苏南民歌为例,进一步显现中国戏曲和民歌的魅力,并呼吁坚持“民族性”的方针,繁荣民族声乐。  相似文献   

14.
体育是一种增进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通过身体和心理的协调,参与者有意识地塑造和美化自身,并不断完善。艺术是人类所创造的至高无上的精神产品之一,它集美学、文学、音乐、舞蹈等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于一身,具有美不胜收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民族传统艺术反映着民族的信仰和精神,是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体育与民族传统艺术相互交织、互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悬念之美、欣赏之美和精神之美。文章以体育与艺术的关系为视角,列举武术、音乐、绘画、戏曲等传统艺术因素在体育中的足迹和结合,以赛龙舟活动和那达慕大会为例,探析民族传统化体育特别是民俗传统体育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民族声乐作品,梳理传统戏曲演唱方法,总结演唱新方法咬字行腔规律、风格韵味和民族特点,力图探索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演唱方法及艺术表现,旨在对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民族声乐是中国传统歌唱艺术的总称,它是传统的民族歌曲,戏曲以及曲艺以及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的各类唱法。民族声乐体现着民族性,是对民族生活以及民族情感的呈现,传递质朴和亲切的民族情感。藏族民族声乐必然具备民族声乐的传统特点,本文主要围绕藏族民族声乐具备的民族区域特色以及藏族民族声乐的发声方法和技巧等内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声乐主课老师和声乐艺术指导的各自职能,并以普契尼的歌剧《漫步街上》为例,进一步说明声乐艺术指导和声乐主课老师在声乐教学中相互配合所起到的作用,进而引申到声乐教学多侧面、多层次的立体性。  相似文献   

18.
《恨似高山仇似海》是歌剧《白毛女》中很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一朵绚丽的民族艺术之花,感动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要想准确地演绎好该作品,在把第一创作作为出发点和终结点的同时,必须认真完成二度创作。笔者在声乐教学中的一点心得,力求让学生演绎的喜儿在作品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保持人物的历史性,并努力通过对喜儿人物形象的理解与诠释来展示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并以此温习人们心中的那份淳朴、善良以及对那个时代的敬仰。  相似文献   

19.
所谓"民族声乐",并非单指传统的民族唱法,而是包含各种地方戏曲、民歌、民间唱法和民族化了的美声唱法等几个方面.我国民族声乐有科学、系统的传统理论和讲究"字、腔、声、情、味"的唱技特点.建立和形成新的中华民族声乐学派体系,既要继承和发扬民族声乐的优良传统,保持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又要借鉴、吸收外国古典和近代声乐精华,同时要坚持"双百"方针,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为了发展和提高民族声乐艺术,必须大力加强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