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支持高校师生员工进行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协作型活动的网络平台,高校校园社交网络日益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高校数字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校园社交网络与电子校务系统紧密结合,扩展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模型,设计并实现了支持授权有效期、分级授权和权限代理的高校校园社交网络业务应用访问控制模型,从而为高校师生员工提供更加灵活、方便和周到的信息化服务。  相似文献   

2.
校园微博设计与开发的目的是要为高校的思想教育、教学与科研服务的,为教师、学生、学校各学院部处提供相关协作服务,因此,在进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之前,应当从现有校园网络现状、技术实力条件、师生用户需求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师生的个性化需求,并借助校园微博开发人员自身的技术实力,对系统的整体结构、系统功能模块进行设计,进而开发出适合校园需要的微博系统。  相似文献   

3.
受限于高成本带宽及校园用户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高校校园网络的压力与日俱增。为减轻带宽压力、降低建设成本和提供更好质量的带宽,很多高校都在宿舍区引入运营商运营。本文从校园网建设实践出发,提出一种基于BAS设备的802.1X二次认证用户接入技术方案,在可管理性和安全性上提高了网络运维质量,为校园网络运维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模式。BAS设备的全称是宽带接入服务器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传统网络环境面临诸多挑战。结合SDN进行高校网络环境建设,能够提高校园网络的灵活性和安全性,降低网络部署难度,并满足校园网用户的实际需求。结合目前学校对校园网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SDN框架的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构思及实验环境搭建的拓扑图,其中对数据转发、VBRAS实现、Controller控制平台设计作了具体说明,并对SDN网络环境的优势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高校的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要使用校园云服务平台的各项云基础服务,如存储服务、通信服务、位置服务、视频服务、图像服务、搜索服务和认证服务;并和知识管理服务紧密衔接,形成"面向知识分享的校园社交网络";还要为其他应用,如网络学堂、科研协作系统提供社交关系管理与沟通交流的云服务,成为校园中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交流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技术包含大数据分析、云数据库、Hadoop、内存数据库等技术。高校智慧校园中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决策、生活服务、社会服务功能与大数据技术紧密融合,实现智能预警、管理决策、知识管理、社交网络、一卡通、物联网等的整合,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SNS社交网站作为一种近些年出现的新型网站类型,其在国内外的发展都异常迅速。高校的校园SNS社交网站以本校的师生作为基础用户的聚合,能够更好的实现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互联与拓展,这样能够很好的弥补商业性的校园SNS社交网站在建立用户强联系方面的不足。结合国内外SNS社交网站的现有发展经验和状况,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SNS社交网站在传播系统用户、传播内容、传播情景和传播动机等方面,都具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4年以来,以人人网、新浪微博、腾讯微信为代表的各类商业社交网络应用交替兴起、平行发展,在高校学生的网络文化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包括各主要高校BBS在内的校园网站在用户规模、技术改进和话题重心方面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传统校园网络文化平台在信息供求格局和"观念市场"中日益处于被动地位。在参与主体日益分化、用户日益分流、校园平台趋于内卷的大背景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创新发展亟需认清网络发展规律,科学把握自身价值功能定位,着力发挥高校文化特质的比较优势,尝试采用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方法,综合运用既有网络技术和运营模式,在一体化的网络社会环境中,建造校园网络文化的高地。  相似文献   

9.
贾彦彬 《考试周刊》2013,(65):134-135
互联网时代,校园网络在高校迅速发展,对高校校园网络舆论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是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文章结合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特点,从高校实际出发,提出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引导策略,为校园文化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在2005年11月2日至4日期间举行的2005秋季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上,锐捷网络携下一代“安全可信校园新网络”解决方案和网络实验室解决方案参展,受到来自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会高校代表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参加此次大会的教育界专家指出,锐捷网络实验室解决方案受到高校用户的认可,一方面体现了当今网络实验教学和相关理念、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熟了网络实验室在高校教学当中的应用需求;另一方面,锐捷网络实验室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教学资源整合给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解决了一直困扰高校实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1.
校园网络教学系统是在校园网的主环境中建立一个虚拟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以实现远程教学、VOD教学内容点播、教师授课、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流、教师答疑、师生作业的互传以及网上考试等教学环节。本文根据作者近几年来在此方面的探索,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介绍该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2.
体育在线论坛是体育学刊编辑部三大网络平台之一。论坛通过内部挖掘,依靠兼职人员和热衷体育学术的网友实现自我研究和管理。论坛划分为"专题板块"、"体育学科"、"专家在线"、"站务及其他"四个板块群,具有学术资源共享、学术信息与观点分享、社会安全阀等功能。分析总结刘承宣、易剑东、上善若水3位忠实网友的体育在线论坛学术传播主题,通过借助网络论坛传播学术的方式,希望有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参与网络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3.
无线局域网络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构成可以互相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它利用射频的技术,取代旧式的双绞铜线所构成的局域网络,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首先阐述无线局域网的概念与组成;然后通过对基于802.11无线局域网的系列标准、实现原理与安全机制的分析,提出在校园中WLAN的三种组网方法;最后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校园网的资源共享应用技术是网上极为关注的热点。通过对传统的Ftp、http下载和最新概念P2P的B T下载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和主要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比较,结合现行校园网管理实际,提出了一种校园网资源共享的BT服务站设计架构和实现方法,较好地解决校园网用户下载和网络管理之间的矛盾和困扰,是网管中心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教育技术领域使用微博进行网络学习与交流的现状,在新浪微博平台上以"教育技术"等为标签进行用户搜索后,选取了110名用户为研究对象。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名人和普通人两个用户层面分析了"教育技术"微博圈,发现名人之间的交流频繁,普通人基本上扮演"围观者"的角色。最后从加强交流的主观愿望以及活动引导两方面,对完善"教育技术"微博圈的交流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社交网络的日益成熟发展,学校教育与网络相结合、师生学习社交关系圈形成的新型教育模式,将是成人学习的新型模式。在校园网中建立学习型SNS社区,可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好的平台,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自主、协作的学习氛围,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为教师打造专业平台,快捷知识和观点分享。如何利用学生的网络活跃性和群居性为教学服务,是目前学校网络建设与发展的热点、创新点。在校园网中建立学习型的SNS社区网站就是一个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远程答疑系统对于网络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的答疑系统都各自存在着一些瑕疵。本文在对常见答疑系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远程答疑系统。该系统模拟了答疑过程中师生单独交流、群组讨论等模式,实现了对典型问题的积累,在高校校园网络的教学系统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垂直搜索引擎是针对某一个特定行业的专业搜索引擎,是搜索引擎的细分和延伸,可以反馈给用户更准确和更专业的查询结果.在高校的校园网信息检索应用领域,实现了基于Lucene技术的中文校园网垂直搜索引擎,其可以为用户提供专业的信息检索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学习因其灵活、便捷等特点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重要学习手段。促进学习者实现较高水平的交互是提高在线学习质量的关键之一。然而现实的在线学习(尤其是异步交互的在线学习)交互效果并不理想。各类在线学习中的观望者和逃避者较少或根本不参加在线学习,教学交互的实现水平也显著低于积极参与者。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一个基于微博的在线学习社区中社会性交互进行分析发现,“微博点名”活动能够显著促进在线学习交互,尤其是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微博点名”活动的规则、微博交流方便快捷的特点,以及活动本身的趣味性是促进在线学习交互的原因。“微博点名”适合设计类和创作型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微博点名”和基于微博的在线学习活动时,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在线学习环境,发挥核心学习者的作用,引导边缘学习者积极参与,促进学习团体的形成和建设,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反思,提高交互质量。  相似文献   

20.
Online social networks ar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ools for young people and for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Networks may provide the motivation for young adults to increase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by increasing their knowledge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of the specific actions they can take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is study examined an application within Facebook.com – the largest online social network in the world – that allowed users to post climate change news stories from other websites and comment on those stories. A survey revealed that users of the social networking application reported above average knowledge of climate change science and that self‐reported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increased during young people's involvement with the Facebook application. Focus groups indicated that peer role modeling through interaction on the site motivated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s, that is, behavior that seeks to minimiz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one's actions on the natural and built world. Participation in a community of like‐minded users spurred many participants to learn more about climate change and do more to limit its impa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