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京梅 《预测》1995,14(2):7-9
一季度地区经济预测与分析祁京梅(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一季度全国二十六个省(区、市)(注)宏观经济预测汇总结果表明:整个国民经济基本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物价过高和投资增幅大等问题趋向缓解。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日益突出,东、中、西部经济发...  相似文献   

2.
<正>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条件下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它要求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我们的后代继承一个可永续利用的具有充足资源、洁净环境和完整生态系统的舒适安全的社会。这就要求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中叶以来,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纷纷采取策略,希望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赶超发达国家。但由于受本国科技水平、生产能力及发达国家不平等贸易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在经济方面仍然有较大差距。近年来,全球化和网络化给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能够利用网络化、商业模式创新来跨越发达国家长达百年的工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前言对于一个典型的大国经济来说,经济增长中心的区位选择是至关重要的,这种选择既受制于经济发展与运行的各个方面,同时又对经济发展与运行的各方面形成重大而深刻的影响。1949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中心曾发生过几次位移现象,位移的动因极其复杂,结果各有得失,回顾过去,面对现任,展望未来,在全国经济增长的南北争雄过程中,国家应当更多地支持北方地区经济的有效发展,使之恢复其作为全国经济增长中心,财富生产与积聚的首要基地的历史地位,并由此带动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成倍翻番,呈现经济起飞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9—1994年期间,按不变价格,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9.8%,1994年GDP相当于1978年的4.456倍。(《中国统计年鉴》1995,第21页)中国属于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两岸的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大陆将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吸收台资,与台湾进行经济技术合作是大陆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处于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扩大与大陆的经济技术交流是推进台经  相似文献   

7.
如果把近几年我国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标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按现行增长速度,尽管贫困地区要快于发达地区,但差距却在扩大;要再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的增长速度,又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也超出了贫困地区自身的能力而成为不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徐连仲 《预测》1995,14(2):1-4
199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大趋势徐连仲(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1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GDP的增长幅度略小于1994年,但仍然会保持在10%以上从1995年国家经济政策取向看,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工作的...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巨大,但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我国迈向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广大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因此应确定东西部联动发展的战略,以发挥经济技术辐射作用为目标,建设好不同层次的开发区,优先建设交通、通讯、能源供应网络等基础设施,为联动发展创造运行条件;在国际背景下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发展动力,制定合理的政策,以经济和法律手段协调东西部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毛祖荣 《预测》1997,16(3):10-12,27
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毛祖荣(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江泽民同志在视察福建时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也再次肯定了私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些都为我国的民营经...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自1996年实现软着陆,增长速度下滑,市场需求疲软,失业率上升,虽然采取了强有力的金融和财政措施,效果均不明显.对此,经济学界进行了多方面探讨.由于软着陆以后的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滑恰好与亚洲经济危机在时间上交织在一起,很多人从金融制度和外贸出口等短期因素方面分析,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客观上进入了"次高增长阶段".最近,有专家指出,"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问题的核心是,经济发展进入了由我国技术进步特性、经济体制和城乡经济运行机制等因素所共同形成的低水平下的低就业经济均衡陷阱之中."主张从更深层次的中、长期因素分析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其中,关于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战略选择与目前经济困境之间关系的分析尤其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正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时代。知识已成为比资本、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更重要的经济因素。知识经济恰当的概括了当前世界经济的最新特色和发展趋势。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自然离不开这样的背景,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差距显著,由于区域之间的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居民收入、基础设施、教育水平、工农业基础、资金技术实力、制度建设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异.知识经济对各个地区经济的影响也必然大为不同,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因而有必要就知识经济对中国各个地区经济的不同影响进行研究。本文从这一需要出发,  相似文献   

13.
张锐 《未来与发展》1995,16(3):21-23
分析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客观进程,我们不难看到:中国工业化已走完以消费品工业为主的第一阶段,而进入资本品工业加速发展的第二阶段;中国城市化则从乡村经济为主的第一阶段步入城市经济为主的第二阶段;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已走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的乡村经济阶段,而进入  相似文献   

14.
夏青 《华夏星火》2014,(11):20-23
在9月4日召开的2014品牌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表示,近三年来中国品牌农业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了很大进步,管理者、建设者、消费者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品牌建设已经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成为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核心经营策略,成为食品安全获得消费者信任的重要保障,也成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5.
舒代宁 《软科学》1997,11(1):53-55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性及问题剖析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舒代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经济开始起飞,国民经济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0%左右,其中工业生产增长更快,总产值年增长率已达16%,经济的高速增长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呈...  相似文献   

16.
来光贤  唐元 《预测》1993,12(3):4-7
1 经济环境分析和预测方法介绍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到底有多大?能否抓住对我极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在未来的三十年里使我国经济不但从总量上进入世界前列,而且从人均主要经济指标方面也尽量靠近和赶上中等先进国家水平?是世人瞩目的重大问题。对此,我们采用国际对比、模型测算以及定性分析的方法对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进行了预测。预测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假设:(1)未来30年我国不会发生和参与较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一直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些城市正逐步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小城镇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城市在城建中只求速度、规模,盲目上项目,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注意环境、资源、人口等相关问题,引发了城市发展中的恶性循环。各种自然资源与景观的破坏、不合理的工业和城市布局以及各种不适当的工程,一旦形成就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阐述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区分,这对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施恂清 《未来与发展》1993,(5):21-26,41
20世纪90年代的第2个年头,是我国经济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继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提出加大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之后,党的十四大审时度势把我国9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从年增长6%调为8—9%。这一年,我国经济犹如大潮涌动,速度明显加快,年增长率达到12.8%,一时为国人所关注,世人所瞩目:中国经济是不是过热了,是否真的进入了高速增长期,能否持久下去  相似文献   

20.
金建 《预测》1993,12(2):7-11
1 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信息产业形成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信息产业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有助于同其他产业相比较,探索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信息产业的新战略和新机会。首先。根据信息产业具有的高渗透性、知识技术智力密集、高投入、高增殖、增长快需求广、就业面大、综合性强、无污染等特点分析,表明了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与农业、钢铁、能源、汽车相并列的五大支柱产业,同时也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跨世纪的新兴产业。其次,信息产业的发展意味着工业化的经济向信息化经济的转变,在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出现以信息产业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社会。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