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天的葬礼     
我不止一次暗自庆幸,那个饥饿的冬天降临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其实,我更应该庆幸的是,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从那个饥饿的冬天所带来的所有灾难当中,磕磕绊绊地活了下来。如果不是这样,我就不会在几年后的一个春天里出生,这个世界就会非常不幸地缺少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便命中注定,在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就已经死去了。那将是一个多么大的损失啊。  相似文献   

2.
唱着歌走路     
陈孝荣 《教书育人》2006,(11):59-59
我出生在一个山区。那是武陵山脉的尾脉,山大人稀,道路崎岖,出门不是爬坡就是上岭,山路相当难走。没有办法,我出生在这样一个地区,从学会走路开始就无可选择地要走这样的山路。但慢慢地我就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办法:那就是一边走路一边唱歌。  相似文献   

3.
让自己和学生同时享受快乐。人要高高兴兴地活着,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变人的苦乐观。有些无法选择的事情就要放得下。我们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你就不能老是想,要是我出生在省长家那多好啊!这是自寻烦恼。我们无法在空间上,时间上选择,但我们能选择一个乐观进取的自我,我们活在哪段,就要看到哪段的明亮处,而不是阴暗处。这样你一辈子都活在好时光。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人如果不出意外,可以长命到百岁。”的确,人的细胞可以存活百年以上,但人们总是忽略一点,那就是一个人的生存能力,也就是自立能力。自立是每个人生命的灵魂,没有了它,形同残废。自立不是从出生就伴随人的一生的,它是后天培养的。试想,一个没有自立能力的人,又怎样在世间生存?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为何宠爱孩子●徐国静有人说,中国人太宠爱孩子了,中国人几乎大半生都为孩子活着。从孩子出生到抚养长大,从长大成婚成家到生儿育女,几乎全被家长承包了,如此说来,最具中国特色的宠爱方式之一,就是承包式。承包代替孩子的事并不是人人必须遵守的一种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荣格说:"每个人的人格从一出生便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部分的集合,更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累加……在人的整个一生中,他所应该做的,只是在这种固有人格基础上,去最大限度地发展它的多样性、连贯性和和  相似文献   

7.
幼儿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幼儿教育与生活的融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一、教育和生活的关系一个人一出生,就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从他的诞生、发展、成熟、延续直至死亡是一个生长的过程,是一个人生活历程的全部内容。当然生活并不仅仅是生理学意义上的,并不仅仅是指人的生命的内在潜能自然展开的过程,而且还包括人的知识、能力、个性,直至整个精神世界经验的过程。因此生活对于个体来说就可简化为被经验到的一切,个体的生活获得各种经验。而这种经验的增长、组织、更新就是广义的教育。因此教育离不开生活。杜威曾说“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在杜威看来,教育并不是强制儿童静坐听讲和…  相似文献   

8.
由于克隆人试验的对象是人的活细胞,不是人的胚胎;并且由于人只能有限地决定自己的未来,根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同时由于基因诊断和修复有助于新生儿的健康,因而克隆人试验既不会伤害任何人的生命体,也不会侵犯任何可能出现的克隆人的自主权和平等权,进而不会违反伦理学的三原则。  相似文献   

9.
一个世纪前出生的美国人平均寿命只有54岁。早夭的儿童很多,生孩子则是妇女一生中最危险的事情之一。好在有了疫苗、抗生素、卫生保健和更好的母婴护理,现在的人更有可能活到老年,而不是年纪轻轻就去世。如今出生的婴儿有望活着过上78岁生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工》2010,(3):46-46
《凤凰周刊》发表郭铁成的文章说,“爱国”不是什么人教育出来的.而是人很自然生出的一种情感。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在一片特定的土地上生息繁衍,我们从一出生就有了这样一种群体性归属。我们很自然地承继一种特定的文化、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生活习俗和历史记忆,于是我们与这一切形成一种难以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冬季的葬礼     
我不止一次暗自庆幸,那个饥饿的冬天降临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其实,我更应该庆幸的是,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从那个饥饿的冬天所带来的所有灾难当中,磕磕绊绊地活了下来。如果不是这样,我就不会在几年后的一个春天里出生,这个世界就会非常不幸地缺少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便是命中注定,在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就已经死去了。那将是一个多么大的损失啊。  相似文献   

12.
人就这么一辈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徐志摩说:我轻轻地来,悄悄地去,“不带走一片云彩”,平淡真好! 人生又何尝不是平淡的呢?来来去去,生生死死。但是,当我们出生时,高兴的不是我们,而是父母;当我们离去时,伤心的不是我们,而是儿女。我们无法体会出生入死,因为出生时我们还不懂感觉,离去后已失去了感觉。  相似文献   

13.
郝奇志 《家长》2009,(11):6-8
看到以上这一连串的失败记录,我想大家都会为之感到绝望,怕是这个人一出生就是一个倒霉蛋,所以才干什么什么不成,从小吃苦、受累。但这个人自己却不这样想,他对别人说:“此路艰辛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缓口气,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蔡锷出生地的两种主要说法,进而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蔡锷出生邵阳说”较牵强附会,而“出生洞口说”则证据较充分,笔者认为,蔡锷出生地应在今洞口县水东乡杨湾村大坝上,而不是在今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  相似文献   

15.
重访板桥     
板桥不是桥,是人,一个赫赫有名的人。他的大名叫郑燮,由于燮字较生僻,一般人只知道他的“板桥”之号。1693年11月22日,郑板桥出生在风光秀丽的江苏省兴化市、1765年1月22日辞世后,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  相似文献   

16.
对许多学生来说.提起“科学”就使他们联想到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试验.一种神秘的物质。他们认为科学过程非常深奥,难于理解。然而,科学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特别神秘,掌握起来也不是特别复杂。简单地说,科学就是我们发现世界是如何运转的过程,科学是孩子们从出生后就开始实际参与的一个过程,孩子们对参与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  相似文献   

17.
芸芸众生,人各有名,人之取名,也大有学问,大量的英汉语人名的命名大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本文拟从这些人名的分析中,找出汉英命名的一些规律与特点。一、人名与季节、时令和天气状况中国人的一些名字反映人名持有者的出生季节、时令或天气状况,如春天出生的女孩,则反映为“春莲”、“迎春”、“探春”等名字;而从“冬生”、“立冬”等名上则可猜出该人为男性,出生在冬季。另外,汉语人名还有以天干地支顺序而组成的,有的以出生时的时辰为名,有的以出生时的年代记时顺序为名,如春秋时期著名的举贤不避嫌的祁奚之子祁午,汉代蔡甲…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辩证法的新贡献,必须从他批判地改造 黑格尔惟心辩证法入手得到理解。但是,决不能简单地认为马克思的工作,仅仅在于把黑格尔绝对精神之象化和扬弃对象化的活动,转换成自然界、物质自在的运动,而在于他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活动,转换成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生产、劳动),这种活动构成自然之向人生成或自然之“人化”的基础。在马克思的辩证法中,辩证运动的主体既不是“绝对精神”,也不是同人无关的自然,而是向人生成的自然或通过自身感性活动由自然出生的人。只有这样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才能真正找到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结合点,才能真正超出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同时实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或许你认为我不是个称职的父亲,那我希望你以后做一个出色的父亲。杰斯出生在圣彼得堡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大学教授。虽然父亲的薪水不低,但一家老老少少十几口人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阅读》2007,(12):49
在西方,“7”并不是一个特别的数字,但对于小伊利莎自来说,“7”却是她的“幸运数”。 伊利莎白出生在2007年7月7日7点57分,也就是新千年的第七年的第七个月的第七天的第七个小时。 这还不算,伊利莎白出生在英格兰伯明翰一家医院的7号床,她是赫尔伯斯和莎尔佳的第七个孩子。更巧的是,伊利莎白出生时的体重正好是7磅,而且,他们的七个孩子竟然全部都出生在7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