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和空气"这一单元中的一课,教材有两部分探究内容,一是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是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对于空气占据空间探究,课本原来是这样设计的:在瓶子里装一些水,用几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在不倾倒瓶子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利用空气把水从瓶子中挤出来?因为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也有一定难度,因此,我通过其他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 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先在一个塑料瓶的瓶盖上打一个孔,安装上一根吸管,再在瓶中装满水,将瓶口密封好.如果用手挤压瓶子,水就会顺利地从吸管的顶部溢出;如果用手堵住吸管口,再挤压塑料瓶,这时吸管里的水面就不可能被挤压到管口.这是因为水面到管口有一段空间被空气所占据,使得水面不能上升.  相似文献   

2.
"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课的教学内容。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因此,对于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学生难以理解。实验是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空气的重要方法,它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验设计,学生学会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了解空气,理解空气也和其他物体一样实实在在占据着空间。一、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1.实验原型。(1)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是在瓶子里装一些水,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实验不足之处 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是在瓶子里装一些水,用几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利用空气把水从瓶中挤出来。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做此实验时,常常闪插入瓶子里的吸管太短,接触不到水面或因肺活力不够,使水不能从瓶中被挤出来,导致实验难以成功,既影响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又常常弄得满桌是水、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4.
三年级自然第七课《空气占据空间》实验2,要求拿一只瓶子,瓶口塞紧带漏斗的瓶塞,把水倒进漏斗,观察水能否流进瓶子里?把瓶塞松一松,看到什么现象?学生观察到瓶塞一松漏斗里的水很快流到瓶子里去了。这是因为空气让出了它占据的空间,空气从瓶塞处“流”出去了。为了让学  相似文献   

5.
巧用肥皂泡     
小学中年级自然教材中有不少关于空气的知识,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在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些实验,我采用肥皂泡帮忙,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我找了一个矿泉水的瓶子,先用剪刀去掉瓶底,在瓶盖中心部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培训活动中,我听了一位教师教学《了解空气》这一课,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先把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再用一只杯子把乒乓球扣入水底.从而用“为什么乒乓球到水底了”引导学生探究。接着用手帕和杯子来实验,解释问题,让学生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然后安排的活动是让一只杯子的水跑到另一只杯子中,最后才让学生感受空气。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还安排了三个小实验:砖块里的空气、往漏斗里倒水、让瓶子里的红水流出来。  相似文献   

7.
在讲三年级《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 ,上课前我充分地为学生设计了新的实验 ,并准备了材料 ,材料有 :水槽、红水、白纸、玻璃杯、无盖矿泉水瓶两个 (其一瓶底底部周围有 6个眼 ,另一个没有眼 ) ,气球、矿泉水瓶盖一个。课堂上 ,我们利用空瓶子引入。手拿空瓶子 ,问“瓶子里面有什么 ?”有的学生认为什么也没有 ,有的同学说瓶子里有空气 ,就在学生意见有分歧时引导学生运用准备的实验器材进行新的实验 ,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具体操作如下 :图 1        图 2实验 1:现象 :瓶子里往外冒泡泡 ,水流进瓶子里了 (见图 1)。实验 2 :现…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小学自然第五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空气占空间,具有一定的体积。为了增强学生的感知,形象地把空气占据空间演示给学生,我们在教学中设计并采用了以下演示实验:1 材料准备  玻璃瓶或透明塑料瓶、小烧杯、漏斗、玻璃弯管、气球、软木塞。图12 制作方法  在软木上钻两个孔,分别插入漏斗和玻璃管,在玻璃管另一端拴上气球(实验装置如图1)。3 演示过程31 先用手捏住气球,然后往漏斗里倒水,可以见到水不会流进瓶子里。32 如果把手松开,水就会从漏斗里流进瓶子里,并且可见到气球鼓起来,水越多,气球鼓得…  相似文献   

9.
我在上(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时,有个爱动脑筋的学生问:“老师,如果空气把空间腾出来,水能把纸浸湿吗?”我按照教科书上的办法把杯子倾斜来回答此问题(图1),学生对此不满意。有学生说:“不用玻璃杯,用一个可乐瓶子,在瓶子上方打个小孔放气比较方便(图2)”。我对这个学生的建议大为欣赏,并鼓励说:“大家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自然》第五册第26页的实验:“拿一个瓶子,瓶口塞紧带漏斗的瓶塞,把水倒进漏斗,观察水能流进瓶子里吗?把瓶塞松一松,看到什么现象?”实验的第一步:观察水能否流进瓶子。理想的科学结果应该是水不会流进瓶子。因为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可是,学生在实验中却发现往漏斗内倒水时,有少量的水流进瓶子(由于漏斗颈的直径不够小,当开始往漏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义务教育自然第五册第七课实验2,通过两个实验装置使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其中做实验2-3时,若漏斗颈不是足够细,则实验不会成功。若恰有足够多的细颈漏斗供学生使用,实验时学生也仅会看到“把水倒进漏斗中,水流不进瓶子;把瓶塞松一松,水便能流进瓶子”这一现象。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瓶塞松一松后,瓶内的空气便从瓶口跑出一部分,为水腾出了空间,因而水便流进去了。”空气是无色透明的,学生又看不到空气往外跑,怎么会相信这一说法呢?为此,我用自己设计制作的实验装置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a.制作材料。输液瓶(250mL),一次…  相似文献   

12.
人教社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五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的实验2是这课教学的关键 ,但教材中第2个实验的设计却因直观性差,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原来的设计是这样的。(如图1)。第一步:拿一只瓶子,瓶口塞紧带漏斗的瓶塞,把水倒进漏斗。观察:水能流进瓶子里吗 ?第  相似文献   

13.
小学自然第五册第12课《压缩空气》中第一知识要点是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并有一定的体积 ,而教材中安排的2个实验却因直观性差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于是我便设计了一个便于观察和操作的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1 材料 :一个大漏斗 ,橡皮塞 ,平底烧瓶玻璃管 ,气球 ,烧杯 ,水。2 操作 :第一步 :用带有漏斗和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堵住玻璃管的上端 ,用烧杯往漏斗里倒入适量的水。讨论 :为什么漏斗里的水流不到烧瓶里去?实验现象明显而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由于空气占据烧瓶里的空间所以水流不进去。第二步 :用气球(里面没有空…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自然》第一册第三课《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作业1是一个实验。原题节录如下:“用带漏斗的塞子紧紧塞住瓶口,往瓶子里装水,水流不进瓶子里去。”经过本人实验验证,水流进了瓶子里。经过分析和观察,我明白了这是教材编者的疏忽。实验过程中,瓶子里的空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第五册第七课《空气占据空间》一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归纳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初次教时,我只是设了一个疑,让学生研究这种“特殊”物体是否占据空间。打算让学生通过实验说出“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可是实验做完后,我问:“为什么纸没有湿?”只有个别学生说是纸占据了烧杯里的空间。费了许多周折才把学生引到“空气”上来。 第二次备课,考虑到了学生因素,实验前,先设问:杯子里除了纸以外还有什么。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学生说:老师手里的烧杯  相似文献   

16.
一、设置情境,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套在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已经消毒了,请两位同学上来,比一比,看谁吹得大?(学生纷纷举手。)师:请这位男孩子,再请一位女孩儿吧。(两名学生吹套在瓶子里的气  相似文献   

17.
《空气占据空间》这一课要使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并且具有一定的体积。教材中的实验难度很大,很难保证水不流进瓶内。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便于观察和操作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原理说明:由于将瓶子作圆圈摇动,里面的水在运动过程中形成大漩涡,沟通了上下两个瓶子里的空气与水的交换,下面瓶子里的空气通过漩涡中心进入上面的瓶子里,同时,上面瓶子里的水也就可以流淌下来。小朋友们也许不知道吧,大自然里有着许多壮丽的景观,例如大气的流动会产生气流旋涡叫“龙卷风”,而流动的水遇到柱状物阻挡会产生水漩涡,我们能不能自己制造一个“水漩涡”呢?一定能选我们现在就用两个大塑料瓶来做“水漩涡”的实验。1.准备好两只干净的大塑料瓶,一支强力胶,—把小刀,一卷胶带。2.小心地用刀在两个瓶盖上各挖出一个铅笔杆粗的小孔…  相似文献   

19.
一、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五册第7课《空气占据空间》,这一课中,为了认识空气不出来,水进不去,课本列出了用漏斗、胶塞、集气瓶的实验,由于漏斗孔大,不论怎样塞紧胶塞,仍有水向里渗或流入,为此,我用透明胶带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剪一段胶带,把胶面向外,再用卷笔刀削过的铅笔上缠一个圆锥形,剪去多余部分,最后用铅笔把这个小漏斗塞入漏斗颈,这样经过改制的漏斗无论怎样装水,它都不会再流,图例:  相似文献   

20.
师:上课之前,老师来做一个小实验。我将这根蜡烛点燃(边说边做),这是一个集气瓶(出示集气瓶),它里面有什么呢?生:空的。生:有空气。师:是的,空气占据了它的空间。如果将它罩住这根燃烧的蜡烛,会怎样呢?生:瓶子里面有空气,还会继续燃烧。生:蜡烛会马上熄灭。外面的空气进不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