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笔者曾将王崧舟、周益民、王自文等几位名师的教学实录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他们的课堂教学都恰到好处地安排了往返回复、一咏三叹的“引读”。正是这种引读,在把学生带进文本内核的同时,营造了感人至深的课堂氛围,影响感染着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引读,能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步一步地提升,真正实现和文本的对话,达到文与意的真正融合。以《十五从军征》为例,教师恰到好处地安排了往返回复、一咏三叹的引读。这种引读,  相似文献   

3.
引读三法     
成功的引读能触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往返回复、一咏三叹的朗读中走进文本深处,营造出感人至深的课堂氛围.当然,引读必须引到点上,引得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4.
<正>在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引读,能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步一步地提升,真正实现和文本的对话,达到文与意的真正融合。以《十五从军征》为例,教师恰到好处地安排了往返回复、一咏三叹的"引读"。这种引读,  相似文献   

5.
重章叠沓是《诗经》重要的抒情体式之一。塑成《诗经》这一复沓艺术的质素有三,即民间性、表演性以及场合性。这三个方面不仅共同塑成了《诗经》这一叠咏复沓艺术的反复使用,尤其是表演性与场合性决定了风诗与小雅反复叠咏。  相似文献   

6.
【教小学生读书,读懂了文字表面的意思,然而读出文字背后隐藏的感情了吗?对华丽的文字容易读出感情,而对朴实、简单的文字能体会到深沉的情感吗?小学生们的容颜上似乎显现出感情了。但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了吗?在2007年广西“绿城之春”全国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来自北京的全国小语名师吴琳所上的《去年的树》一课以读代讲,一咏三叹,在如何引导学生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方面,给我们以诸多的启发。可以供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教学心理及文化审美角度,提出好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一咏三叹",教师的教学创新就体现在跌宕起伏的教学节奏安排中.在三个方面提出做到数学教学起伏有致的教学处理技巧:在新课教学中"咏概念之创新,叹概念之内涵和外延";习题教学中"咏基本方法,叹方法之变通与共性";单元练习评讲中"咏命题之立意,叹问题之联系".  相似文献   

8.
重章叠沓是《诗经》重要的抒情体式之一。塑成《诗经》这一复沓艺术的质素有三,即民间性、表演性以及场合性。这三个方面不仅共同塑成了《诗经》中叠咏复沓艺术的反复使用,而且也决定了《风》诗与《小雅》重章叠沓,但《颂》诗与《大雅》中却很少运用。  相似文献   

9.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累了,我喜欢“夜阑人静,蜗居斗室,捧一卷诗书在手,一咏三叹”。这样,我便不会再烦闷焦躁、头昏脑胀。  相似文献   

10.
郭红心 《教书育人》2014,(10):80-80
何为名师?名师何来?名师何去?当这些问题得以解决时,我们才有资格走近和学习名师。否则,也只能是欣赏名师身上的光环而望“环”兴叹——叹自己生不逢时,为什么没有生长在产生名师的时代;叹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不住,为什么没有运气而工作在培育名师的田地里;叹自己无缘生命里的“贵人”,为什么在自己的路上没有人提携相助。而这些无谓的哀叹起到的作用又是那么肤浅,短暂几秒之后又恢复了往昔的模样——浑浑噩噩中度过一天又一天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11.
引读,是指学生根据教师铺垫性插话的导引朗读课文,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朗读方法。教师的引读具有启发想象、指引思路、指示性质的作用,它的精髓在于“以引代读,寓讲于读”。“情感引读”是引读法的一种,指教师利用课文原有的词句或添加的词语,在引读时赋予强烈的情感,以引发接读学生的感情,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体味语言文字,从而读懂课文,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12.
结尾影像是电影主题构成的组成部分,它或余味无穷、或戛然而止、或一咏三叹、或首尾呼应。从林林总总的结尾方式上,能触摸到电影发展的脉搏,看到电影主题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王少滨 《青年教师》2009,(11):50-51
《明师心语》是《中国特级教师文库》第一辑中的一部,作者是原北京市第五中学校长吴昌顺。我读《明师心语》是被书名所吸引,我奇怪为什么是“明师”而不是“名师”呢?“名师”我们大家都知道是指著名的教师、闻名的教师。学校的名师工程,树名师建名校等,让名师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心中的梦想。窦桂梅、赵谦翔、魏书生、李镇西等各地名师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那么此“明师”何意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读了这本书,读罢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  相似文献   

14.
开学初,校领导告诉我要上一节经典阅读课。上什么呢?无意中又读到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我毫不犹豫地认定了它,开始了"一咏三叹"的备课历程。我捧起《长相思》虔诚地读了起来,短短36个字,很快就背出来了。本指望能像其他文章一样,熟读成诵后灵感也会冒出来,不曾想越读越没了感觉。这样下去可不行,我找来毛笔,把《长相思》写了一遍又一遍,原本想在一次次的沉思默想、心灵对话后得出些许灵感哪知道,几天下来,最初  相似文献   

15.
程爱兰 《教学随笔》2009,(10):39-41
引读,是指学生根据教师铺垫性插话的导引来朗读课文,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朗读方法。教师的引读具有启发想象、指引思路指示性质的作用,它的精髓在于“以引代读,寓讲于读”。  相似文献   

16.
引读,是指学生根据教师铺垫性插话的导引朗读课文,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朗读方法.教师的引读具有启发想象、指引思路、指示性质的作用,它的精髓在于"以引代读,寓讲于读"."情感引读"是引读法的一种,指教师利用课文原有的词句或添加的词语,在引读时赋予强烈的情感,以引发接读学生的感情,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体味语言文字,从而读懂课文,受到感染,真正达到"口诵心惟"的境界.特级教师窦桂梅在上<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时,以课题为切入点,通过反复引读课题,激荡了学生的情感浪花,掀起了阵阵波澜.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编教材,是一个有机的教学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引读”、“引写”和“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三个子系统。在这个训练网络中,教材又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读系统,引进教学目标、设计预习提示和读中提示,编写指导学法的短文。这种教学模式的构建,实验教师遵从了三个原则,即主动学习的原则、最佳动机的原则和阶段序进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认识活动——感知、思考、理解——这种内在的隐性结构。在教学中,实验教师把初中语文课型分为预习课、教读课、自读课、总结课,每一课型都从上述三个原则出发,围绕“引读”作了动态构建,…  相似文献   

18.
逻辑引读,是指小学生在读课文时,教师在语句、层次、段落等前后内容有联系的关键之处,用简洁的导语引一引,让学生顺着课文的逻辑关系去读,帮助学生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路,理解课文。“主导词”引读,训练思维的条理性。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能培养学生有序思维,从...  相似文献   

19.
吴贻弓执导的<城南旧事>是一部典型的散文化作品.影片通过将三个故事的有机结构,演绎了"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的美丽情怀.片中,艺术家通过对画面的折叠、挪移,通过对主题音乐的艺术性重复,使影片收到了一咏三叹、回味不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复沓,又叫重章、重言、复辞、重复,是指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写作中运用复沓,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增强语言节奏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复沓,可以起到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升腾情感、活化语言的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复沓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