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 SCL 一90精神卫生自评量表对长春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效度,研究结果表明: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水平,尤其是在强迫因子、焦虑因子和敌对因子上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非常显著。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嵘  王峥  陈亮 《考试周刊》2013,(32):104-105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广州医科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变密切相关,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抑郁有良好的效果。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运动量等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量表测试法、数理分析法对湖职院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运动量等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湖职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体育锻炼运动量等级上分布不均匀,男生多倾向于剧烈运动,女生多倾向于小运动量等级的运动;而且参与中等强度体育锻炼组别的男女生在躯体化、抑郁因子上表现明显优于其他组别,在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恐怖等因子上参与中等强度体育锻炼组别的女生均分低于其他组别。总之,体育锻炼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其中中等强度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以论证体育锻炼的健心功效,结果表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常人,且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5项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常人(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患有心理疾病的中学生越发有上升趋势。通过对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高中学生与很少参加体育运动的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体育运动对促进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独特作用,进而倡导高中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体育运动,以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使其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体育运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及竞争性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  相似文献   

6.
安徽高校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安徽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解决影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各种因素,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为依据,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使“阳光体育运动”这项国策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促进亿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掌握锻炼技能、养成锻炼习惯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当代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体育锻炼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心理状态,调节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振祥 《考试周刊》2014,(20):111-111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对人们的心理健康起到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体育可以"强筋骨、调感情、强意志、增知识"。加强健康教育,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体育显得尤为重要,任重而道远。要着重处理好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使学生终身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梁瑞涛 《考试周刊》2011,(90):141-14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越来越多的体育运动的时间、场地都还给了学生,但是如何更有效地积极地推进新课程和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总结经验法等方法,以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积累体育锻炼的方法。增强体育锻炼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为宗旨.制定“阳光体育运动项目”,建立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相似文献   

10.
苏方亮 《辅导员》2009,(22):53-53
学校体育不但可以健身,也可以健心。近年来,国内的一些研究为“学校体育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对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对体育锻炼持积极态度并经常参加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体育活动对于增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调节情绪状态,消除心理障碍,提高社会适应性具有积极作用。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体育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作用,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机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思路,文章采用"大学生自我概念问卷"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 L-90)",对1263名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自我概念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高自我概念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体育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有积极影响;个体自我概念水平能较好预测其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加强体育运动能促进自我概念发展,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加强体育运动改善自我概念是大学生心理干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陆春涛 《快乐阅读》2013,(12):40-40
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不同水平程度的体育运动,既可以很好的增强小学生的体质健康,也会使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很好的提高。小学体育在小孩性格培养以及行为习惯方面,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以下本篇针对南京市建邺区民办学校中的实际情况,探讨教育中实施体育锻炼对小学生心理素质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采取献资料法、信息查询法等方法,对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人类的心理健康有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科学训练和中等的运动强度对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问卷(MHKQ)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对800名大学生施测,以分析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对“焦虑”和“忧郁”有负向预测作用,对“自我肯定”和“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有正向预测作用;专业在心理健康知识与“焦虑”、“忧郁”和“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关系间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5.
阳光体育运动与职业中专课外体育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施国家教育部新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阳光体育的目的是追求身心的健康,通过阳光体育,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培养健康、科学、文明的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生活方式。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校学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已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本文通过对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指出了体育运动对学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体育运动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体育运动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体育运动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体育运动有助于削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体育运动有助于削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以促进在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锻炼不仅有增强身体健康的作用,亦有增进心理健康的作用,中师体育课教学亦应重视体育锻炼的增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完善,对于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作用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重视。同时,广大体育教师通过心理学与其他学科所形成的交叉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职生与本科生体育锻炼及心理健康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46名高职生和216名本科生体育锻炼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发现高职生与本科生在体育锻炼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本科生体育锻炼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好于高职生。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越多,体育成绩越好,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心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有关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有关体育锻炼的心理学效应也越来越多地被大量的研究证实,关于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的研究也逐步形成了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学校体育改革的浪潮中,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教育的联系也将越来越紧密,体育锻炼也将会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健康锻炼与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体育锻炼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自我意识的相关关系不仅对实施体育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