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续写故事     
课堂训练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看一看小朋友们,这幅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动物,在干什么?想一想1.根据小动物各自的表情,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请你选择:小松鼠被凶猛野兽追赶,有求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敦化市第二职业高中的邓希长同志最近来信反映某学校校领导“轮流坐庄”当市级先进教师的事。在这里我们想向某校的领导们提个醒:领导者必须事事先进,先进者不必尽为领导。  相似文献   

3.
小溪与大海     
“哗哗哗”,“呼呼呼”,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哦!原来是小溪和大海在对话。大海是个骄傲的家伙,总觉得自己了不起,看不起别人。他看见了小溪,便傲慢地说:“小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7册第4课《小珊迪》讲的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一件事。作者通过这件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我们可以这样教学这篇课文:一、故事激趣,初步感知1.听教师讲故事。教师直接点明故事的题目《小珊迪》,然后饱含深情地讲故事(从文章的开头讲到“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提出要求:听后说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训练学生的听力。)2.猜想故事的结局:小男孩换零钱很久没有回来,究竟干什么去了?请大家开动脑筋猜想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有只豚鼠,幼儿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索菲。一天,几个幼儿发现索菲一动也不动地躺着。发生什么事啦? 教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停下来问道:“小朋友看见索菲了吗?她在干什么呢?”幼儿迫不及待地回答:“她什么也没干。”“她看上去一点没事。”“她可能睡着了。”“她看上去还可以。”教师没有发表评论,更没有说出自己的观点,她只是保持沉默,好像在等待什么。有个幼儿大胆地说:“索菲死了!”过了一会儿,两个未见到索菲的幼儿提出疑问:“索菲身上有血吗?有伤口  相似文献   

6.
祁中伟 《师道》2007,(4):28-29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如果什么事都顺理成章、尽在学生预料之中,则难出奇效。为了达到艺术的教学效果,教师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来一些“怪招”。  相似文献   

7.
新年第一天,经过改版后的刊中刊——《耕耘》正式面世了。《耕耘》是一片园地,是我们教师辛勤耕耘之所在。因此,这里特别盼望教师在“舌耕”之余来到这块属于自己的“自留地”里继续“笔耕”。让我们的校长、教师在这里播种希望,分享智慧,收获成功。《耕耘》暂列《名师在线×话题》《调查》《交流》《资讯》《点  相似文献   

8.
一位在中学教语文的青年朋友最近在省级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说,这本来是值得庆贺的事,但他却灰溜溜的,因为被学校领导斥之为“不务正业”,在教师会上受到不点名的“点名”批评。领导批评的根据是:“教师嘛,教书是正业,写小说干什么?”不错,教师的正业是教书,不过,这里有两点需要弄清楚。第一,教师在教书的正业之外可否有点“副业”,尤其是与教学有关的“副业”?第二,所谓教书,是否就意味着教师只要抱住了一本教本、一本“教参”,光“教”不练(指教师自己)?笔者认为,我们过去在这两点上,理解是相当偏狭的。大量事实证明,死抱住  相似文献   

9.
周六的下午,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来到汉森学校。这回我们可不是来这里上课的。谁能猜到我们是来干什么的呢?告诉大家吧,我们是来当小老板的。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一句话新闻”,即用一句话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那么.在解答“一句话新闻”题时,首先,一个快捷实用的方法是不管文段有多长。只问一个问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旦找到了答案,题目的主要问题就解决了,然后再根据文段内容及解题的字数要求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什么时候发生的?在哪里发生的?它有什么影响、意义或者作用?酌情进行增加或删减。  相似文献   

11.
《小读者》2003,(4)
在我从小到大通过各种渠道比如学校比如家庭比如书本接受的教育中,收听频率很高的一个告诫是做事要勤奋,似乎人只要勤奋,干什么迟早都会成功。这样的教育不知害了多少人。事实上,不管做什么事都有窍门和捷径。我们的父母和教师很少将这个道理告诉孩子,他们总是错误地将窍门和投机取巧捆绑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王红琴 《教师博览》2006,(12):38-39
反其道而行之的教育“怪招”,往往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教育效果。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如果什么事都顺理成章、尽在学生预料之中,则难出奇效。为了达到艺术性的教育效果,教师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多来一些“怪招”。怪招1——一笑解千愁。“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校每次举行大考后,我的班上总会有一批分数很不理想、却又特别追求上进的同学。他们的心情很压抑,情绪很低落,就等着上课挨骂”。可在上试卷评讲课时,我偏偏不“骂”他们。在学生按惯例起立、师生相互问好后,我一反常态,没有请学生立刻坐下,而是环绕教…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先来看一看美术课堂里的语言常出现的一些问题。1、提问带有盲目性。在小学美术课中,教师首先示范或欣赏范画后提问最多的话就是:“这幅作品好看吗?”学生不加思考地回答:“好看”。教师紧接着问:“喜不喜欢?”学生答“喜欢”。教师又问:“想不想学?”学生的回答不说大家也就全明白了,“想学”。这样的对答表面上很热闹,却带有明显的暗示性,问题也过于简单。2、语言的模式化。多年来,“第一步先干什么……第二步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的示范语言成了模式。学…  相似文献   

14.
奚安 《上海教育》2022,(Z2):27-28
<正>“云端”同心,“教学”同行,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春天,我们用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一起做好在线教学的“加减乘除”。互动教学做加法在线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线上课的高质量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下工夫、深研究。学校的在线教学模式,一节课40分钟,前20分钟观看“空中课堂”,后20分钟“钉钉”班级群互动学习。一是依托“空中课堂”资源,单元整合互动高效。依托“空中课堂”的优质资源,提前备课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提炼“空中课堂”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录音游戏     
(一)报告新闻玩法: 1.平日和孩子看过新闻后,引导他了解“新闻是告诉我们每天发生了什么新鲜事”。 2.带着孩子录制自己家中的新闻,除了收集家中发生的“消息”外,也留意报导方式,例如:“这里是洪枫广播电台,现在为您报告午间新闻……。” 3.自制故事录音带、小小童话剧,孩子听到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声音由机器传出来,会十分开心!  相似文献   

16.
全国职校招生普遍滑坡,他们却年年招生爆满;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他们的毕业生却供不应求;一些学校发展困难,他们却年年迈大步,一年一个新台阶。我们问他们为什么能赢得这样好的局面。他们说。“很简单──我们这里人心正、人心活、人心齐。”我们问他们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凝聚力,他们说:“我们有一个好班子、好校长。”校长陈式浩说:“没有全体教职工的尽心尽责、齐心协力,我们什么事都做不成。要办好一所学校,就要有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校领导犹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安泰,教师们如神话中的大地.力大无究的安泰离开大地就失去力量。学校…  相似文献   

17.
韦成继 《贵州教育》2005,(16):10-11
近年来,笔者走访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不少中小学校,特别是乡镇中心学校,听部分教师反映,他们对于学校领导在管理上存有很多怨言。最让人反思的是:对学校领导的满意度上参与抽样调查的120人中有58%的人都说“不满意”,而说“满意”的仅有38%,余下的4%说“还可以”。这让我们不得不再次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看法和分析。作为学校领导,不能仅仅要求教师去作贡献,而更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完善自我,体现生命的价值,使教师有成就感,同时还要尊重教师,信任教师,理解教师,爱护教师,尽…  相似文献   

18.
书包     
我是一个小马虎。平日,书包里总是乱糟糟的。那天下午,黄校长面带笑容走进教室。“黄校长来我们班干什么呢?难道出了什么事?“还来不及向黄校长问好,他已走到我的桌前:“锡聪,请把你的书包拿给我看。“我纳闷极了:“怎么会检查我的书包呢?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生命,了解死亡,美国一些学校开设了别具一格的“死亡课”。在教育部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走进课堂当起教师,跟孩子们认真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且让他们轮流通过演剧的方  相似文献   

20.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的思考和练习中,安排有“阅读下边短文《晏子使楚》,试作讲解”的练习。在这个练习中,对“何为者也?”一句应如何解?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的《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中把“何为者也”翻译为“干什么的”,对此,我们不敢苟同。我们认为:“何为者也”应该翻译成“是什么人”。“何为者也”翻译为“干什么的”和“是什么人”的根本分岐在于“为”,可以肯定,这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