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教学应突出数学思维过程和认知环节的实际过程.然而,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掩盖必要的分析、探索过程,实行注入式和结论式教学,要么一猜就中,一选就准,一证就对,一用就灵;要么采用题海战术,强调纯技能技巧,指望学生形成条件反射,以套路与程式,让学  相似文献   

2.
课堂需要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为了学生发展?什么样的课堂在现实的土壤上才具有生命力?从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到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全国著名的九大教学模式,无一不是课堂教学的先锋探索。然而,这些课堂要么是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弱化了教师的创造力和指导作用;要么是过于模式化、程式化、凝固化,使原本鲜活的生命课堂变成了知识的演练场所。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本人所在学校的生源有所下降,再加上送完了几届高三的学生后再回到基础年级,来到高二的课堂,感觉非常的失落,在课堂上强调了的题目,讲过的题目再次在试卷上出现时,有些学生好像没有学过一样,或者在课堂上稍微提点有思考性的问题,班上更是没有研讨的氛围,站起来回答的学生要么不吭声,要么说不知道,即使说出来的答案更是离正确的答案相差甚远.在课堂上如此,在课后批改学生的作业时也是碰到类似的情况.于是在办公室里改作业改了一肚  相似文献   

4.
每位语文老师都可能看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任你讲得口干舌燥,可俯偏就有一些学生要么偷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却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精神不振,甚至进入了梦乡……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堂组织有关,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你的课堂还不够精彩、不具吸引力,学生根本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5.
何燕 《成才之路》2014,(4):52-52
美术课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以往的美术课堂要么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图画本上画,要么就是让学生赏析书本上的图片。这种模式不仅枯燥、乏味,而且磨灭了学生对美术的热爱,让学生离美术课越来越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使得多媒体教学走进美术课堂成为必然。多媒体教学的介入,为提高广大学生的美育素质和创造能力,提供了科学的保证。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就像绿叶扶持红花,为我们的美术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6.
范兰英 《学苑教育》2023,(24):39-41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地“学”,强调优化课程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体验。预习环节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但当前,很多教师只重视课堂上的“讲”,而忽视了学生课前的“学”,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是被教师“拉”入了学习中,容易跟不上教师节奏、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应该有效注重起预习环节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让问题充满课堂——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课堂教学较多地强调教师传授知识,强调学生间接经验的获得,是教师“要我学”,而不是学生“我要学”,这样的课堂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显得呆板.如何使课堂“活”起来,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是从“让问题充满课堂”这一角度来论述如何解决这一课题的.  相似文献   

8.
祝旭 《贵州教育》2022,(8):29-31
<正>受功利主义影响下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量存在着浅表化教学,要么是教师上演“独角戏”,教学中教师只关注“自己需要的答案”,决不允许学生“节外生枝”;要么是学生上演“背多分”,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压缩具体内容,只讲结论与算法而不讲道理;要么是课堂表面的热热闹闹,教学中教师精雕细琢,完美无缺,“为合作而合作”“为讨论而讨论”。这样的浅表化教学重教轻学,重结果轻感悟,重形式轻实效,致使学生的学习止于表面、表层、表演,学生的学习没有真正发生,这是数学教育的悲哀。那么如何才能纠正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浅表化教学呢?  相似文献   

9.
《历史与社会》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崭新的课程,《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更强调学生的“学”,而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立学课堂”是一种真学课堂、深学课堂、乐学课堂。打造“立学课堂”,要在“学”字上做文章,在“立”字上下功夫。“立学课堂”探索了一种朝向“人”的发展的教学的新样态。打造“立学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在“战略性”高度,整体谋划、组织、实施学生的“学”,让学生的“学”富有质量、富有能效、富有品质。通过打造“立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强调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于是教学中学生“活了”,但课堂上很难出现教师所期望的那种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2种选择:要么加以干涉,重新回到以前的教学模式;要么放任自流,教师不闻不问,学生就像上自习课。这使很多教师陷入困境。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又该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生本教育强调以学为本,认为“教”是为“学”而设置的.它指引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因地制宜,在课堂上为学生的“学”服务,再引导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主动学习、自主开发教材、开拓学习范围.  相似文献   

13.
<正>依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样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强调“以教为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相对较多,重点关注教法和学法;二是强调“以学为主”,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等为主要方式,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三是强调“以思为主”,课堂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以学为主”课堂的更高层次。上述第一种样态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第二种样态是当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我国教育场所中 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高精尖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课堂的重 塑是一个势不可挡的进程。由以往的“翻转课堂”发展到今天 的“智慧课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解放了自己的“生产力”,在 一定的意义上来说,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过 程中强调教师利用现有的科技产品和教学技术进行智慧课堂 的打造将是一个极为适宜的主题,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学校学 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成效和加强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 ,在不少的阅读课堂上 ,要么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只是安安静静地听 ;要么是教师连珠炮似地问 ,学生只是反反复复地答———很少有琅琅的诵读声 ,语文教学丢弃了自己的传统特色———“读”书 ,走入了教师讲风、问风太盛和学生“听”书、“答”书的误区。对此 ,我们提出 :让读书声回到课堂。强调把对读书的指导摆在第一位 ,变“以讲为主”、“以问为主”为“以读为主” ,做到“以讲带动读 ,以问促进读 ,以议加强读 ,以练巩固读”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读为主”抓熟读 ,落实语言的…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把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但目前许多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依旧将过多的练习当成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对学生的接受状况缺乏深入了解,手里拿的是新教材,上的却是传统课。若使新课程教学改革真正走向成功,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变“讲”堂为“学”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新课程不仅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且强调课堂上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倡导的“自主学习”课堂模式,之所以获得显著的教学成绩,其秘诀就在于…  相似文献   

17.
每位语文老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唾沫乱飞,可偏偏就有一些学生要么偷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却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耷拉着脑袋,精神不振,甚至进入了梦乡……仔细想想,学生上课睡觉,很大程度上与老师的课堂教学、课堂组织有关。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你的课堂还不够精彩、不具吸引力,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因此,只好把老师的讲解当作催眠曲罢了。教育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人的兴趣调节着情感,学生如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爱因斯坦也曾这样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获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郑志 《湖北教育》2024,(2):80-81
<正>“学思课堂”的“学”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习活动真实发生;“思”强调引发、引领、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深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养成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习惯。“学思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围绕核心问题合理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笔者以《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阐释“学思课堂”四个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9.
走进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虽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景,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在我们对学生的交流作评价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评价单调:要么是对学生的交流作知识陈述性再现,要么是对对与错的判断,“对”,“很好”,“很棒”,“很正确”,“不对”这样的语言充斥着我们的课堂,语言单一形式单一;2、强调甄别选拔功能:“他答得比你准确”“你还很不够”“这个很标准了”;  相似文献   

20.
1设计理念1.1变“师本设计”为“生本设计”。一般的教案以“师本设计”为主,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但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上怎样主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而中职课程强调每个学生会学、会用,因此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强调社会用人单位对职业者的技能和态度需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实际操作,强调课堂的学生活动参与,强调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于是,教师设计方案时必须从社会的角度,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的学”为主要思考坐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发展,最后形成准职业人的基本素质。1.2变“一般性设计”为“理念性设计”。“一般性设计”,是由“比较笼统的教学目标”、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以归纳知识点为主要特征的“板书设计”等内容组成,有教师的教学过程,但缺乏理论指导、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缺乏创新。这类设计和相应的教学活动,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2设计形式教案总是以一定的形态存在的,但过分僵化的形式不仅禁锢了教师的创造力,更严重的是使得教案抄袭成风,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