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活学活用的境地。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自主,鼓励创新;应广闻博采,引进“活水”;应精心设计,优化思路。这样就能把课堂上“活”,把学生教“活”。“活”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谭奕 《华章》2013,(23)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因各种因素的困扰,存在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局面。那么,为了使思想政治课从沉闷死板的课堂走出来,教师就必须做到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要“活”、教学语言要“活”、教学内容要“活”、教学方法要“活”、教学感情要“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兴趣,努力把思想政治课上“活”。  相似文献   

3.
财会专业教学的“活”与“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成华 《职教论坛》2003,(12):45-45
财会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枯燥抽象、实践性要求严格、规范的课程,怎样才能更好地把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探索了“活”与“实”的教学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活”所谓“活”,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教得活,学生才能学得活、用得活。凡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都不是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而是使学生的情绪、思…  相似文献   

4.
蒋文 《湖南教育》2007,(6):14-15
教学过程中,教师希望把学生教活,学生渴望能够学活.只有“活”,才能在解题时思路对头,方法简练.那么“活”从何来?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下的中学思想品德课,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做到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为此,应通过教师“活”教,学生“活”学,课内“活”导,课外“活”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相似文献   

6.
王鹰 《教育文汇》2007,(6):37-37
有人说,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活”的教师可以把“死”教材教“活”,而“死”的教师则可以把“活”的教材教“死”。当了多年物理教师,虽然课讲得不那么死板,但年复一年面对变化的学生,教的课基本上没什么新花样,更谈不上有活力,有个性,有吸引力。我们常常责怪学生不喜欢物理课,为什么不找一找自己教学上的毛病,试一试把“死”教材讲“活”呢?  相似文献   

7.
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全新的艺术教育走进校园,走进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艺术教师们体会到新课程教学,教材“活”,教法“活”,学法“活”,评价“活”。教学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实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语言大师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实践证明:教师教得活,学生才能学得活、用得话。那么怎样才能“活”呢?我认为应从“新”上着手。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一门艺术 ,所谓“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其实质在于一个“活”字。吕淑湘先生指出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 ,只有“活”才是各种教学法的前提 ,只有“活”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只有“活”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活”堪称语文教学的精髓。那么 ,怎样让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活”起来 ,我认为 :激情——“活”的前奏语文教学是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统一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然而 ,在语文教学中 ,人们往往只重前者而忽略后者 ,致使语文课枯…  相似文献   

10.
一、宜“活”不宜“死”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这个“活”字点出了课堂教学的要害。那么怎样才能“活”化语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11.
一、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这意味着,要想教好学生,教师就要有渊博的学识,力求精通所在课程的专业知识并具备娴熟的技能。教师的文化和专业知识越丰厚,肚子里的“墨水”就越多,就越能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教活,才能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这是上好课的基础。其实,学识丰富的教师远远不止“一桶水”,而是“一池水”“一湖水”,甚至是“长流水”。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因此,教师的教应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向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把“教”转化为“学”。  相似文献   

13.
一、“把课教活”势在必行。语文教师“把课教活”对于“两个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大业的早日实现的意义自不待育。从教改科研成果看,“把课教活”具有可行性。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就告诫同行“一定要把学生教活”。著名语文学家吕叔湘又撰文《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活”堪称语文教学法之精髓。再从语文教学现状,“把课教活”更具有紧迫性。有的教师至今仍信奉“重压之下出成绩。汗水时间换分数”,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有的教师务求大显身  相似文献   

14.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很多人对“教”、“学”只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我则认为“教”、“学”不仅如此,它还应包括教师的“学”与学生的“教”,这样才算是完整的教学,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即教师教得“活” ;善于创设“学”的空间 ,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 ,即学生学得“活” ,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潜能得到开发。下面笔者谈谈这方面的体会。一、激发兴趣 ,让学生“学”有动力学生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最现实的成份 ,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 ,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兴趣呢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善于发现突破口 ,找准聚集点 ,捕捉契机 ,依据学生的特点 ,灵活地变换角度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并…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存在的,教要服务于学。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已被人们所共识。在教学中。只有依“学”施“教”,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结合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使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上好阅读课 ,让学生学得快活 ,教师教得轻松 ,是语文教师长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从语文教材是“活”的学习对象 ;学生是“活”的教学对象 ;生活是“活学”的源泉三个方面对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 ,从而阐明 :“阅读教学应鲜活”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8.
张如江 《现代语文》2008,(9):107-108
刘国正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要追求活。怎样才算得活呢?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发你,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欲罢不能,其乐融融。”“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把课教“活”,使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相似文献   

19.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政治学科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不感兴趣。因此,使政治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政治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20.
师范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师资力量的摇篮,因此,师范生除了要完成学的任务,掌握知识以外,还应适当扮演教师角色,进行“教”的体验,以便能更好的把握教书育人的本领.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教的机会,创设一个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正认识到,教师在“教中学”,学生在“学中教”,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中学”、“学中教”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卫“教中学”这里的“教”和“学”指的是教师的教与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