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承志的《黑骏马》与马尔扎克《沙漠里的爱情》是两篇理性较浓的小说,小说在对民族文化、社会关系的探寻方面体现了作家深刻的理性思维。两部小说都触及到相关的物象描写,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小说的美感效应。在情感的流向上,两部作品也有相似的情感流程,使小说产生了一种诗意美。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故乡》《狂人日记》《断魂枪》及《边城》《受戒》《荷花淀》等小说的教学中,我常会有一种感觉:这类小说的内蕴及语言表现手法与一般小说的差异很大。另外人选课本的中国现当代作家诸如汪曾祺、阿城、史铁生等的作品,也有这种不同于一般小说的特征。我认为这些小说非常注重吸收小说的“内向化文化观”的创作,注重开掘语言和形象之外的精神与生命的空间意义,  相似文献   

3.
第7期的小说是个花样拼盘,从内容到形式到小说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编者大概花了不少心思。头条是贾平凹的短篇《羊事》——“作家手迹版”,贾平凹墨宝的影印件。这在当下的文学杂志里是个新鲜事,应该算是对著名作家独特的礼遇了。作为书法作品,贾平凹的行书整体上有种沉静古朴的文人气,每个字的经营上则稍显粗糙;但以小说观,则完全相反,细部的写实颇见功力,整个小说的故事和意蕴却陈旧简单。小说很短,讲的是一个吝啬鬼花钱买回了自己卖出的羊,  相似文献   

4.
问:我的一个杂牌MP4手机,自带MP4播放器,SD卡里有一个《十面埋伏》MP4文件,在手机上能顺利播放,而且非常清晰。可就是在电脑里无法播放,就连最新版的暴风影音、Quicktime7.1都无法播放该《十面埋伏》MP4。我从电脑里下载了几个MP4文件在手机里也无法播放,请指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刘震云发表《塔铺》、《新兵连》、《单位》等小说,成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从而为学界所关注。从1991年至1998年,刘震云接连推出一组以"故乡"为题或内容的系列小说,又以不同既往的叙述历史的方式,引起轰动,评论界试图从不同层面解读这些历史题材小说。随着《故乡面和花朵》出版,作家的创作风格又进行了新的转化和变革。到《一腔废话》问世,作者以迥异于大众的个性化语言抒写方式进行话语创新,实现了一次新的超越和提升。进入新世纪,刘震云又把有趣的形式与有深度的内容结合创作了《手机》,也许是它的新的实验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或许是因为趁电影《手机》的热映,学界又掀起一股评论小说《手机》的浪潮。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冲击下,中国经济体制开始转型并催生了都市白领消费文化,职场小说也随之应运而生,作为小说一支新秀绽放在当代文坛,一跃成为当下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小说《杜拉拉升职记》作为职场小说的代表也最为我们熟悉。该文从《杜拉拉升职记》小说的叙事模式入手,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帮助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职场小说。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以其独具特色姿态加入了农民工小说阵营。它的出现对当下处于困境的农民工小说带来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指引当下农民工小说走向健康发展之路。论文旨在从真诚向下的写作姿态、农民工生活的真实再现、现实的批判与理想的建构三方面论述《高兴》对当下农民工小说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山花》、《作家》、《天涯》在暑期里推出了几篇立意求新的小说,让人眼睛一亮。不过到底是真正具有先锋探索意味的新,还是只是花样翻新之新,甚或旧饭新炒之新,还需仔细考量。  相似文献   

9.
张文丽 《文教资料》2009,(28):20-21
在《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中,笛福多次引用《圣经》里的话,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在小说中表现上帝的博爱、宽容,以及所引用的《圣经》典故,都展示了无处不在的《圣经》意识。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装在套子里的人》(下称《套》文)与《荷花淀》(下称《荷》文)经常被并排选人同一套书里,这被认为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做法。或许这不单缘于文字上的一中一洋,也缘于审美倾向方面的大异其趣。两篇小说一淡一浓,一歌一贬,一用中国画技法点染出诗意盎然,一用漫画  相似文献   

11.
在最需要诚信的今天,缺失真诚、失信于人已成为国人无奈的日常话题,刘震云针对信息时代因为手机带来的信任危机和情感状态的困境,写出了迄今自认为最好的小说《手机》,实现了对自己文学创作的一种超越。作为《手机》的电影编剧,刘震云同时还根据文化消费市场的需要,先写电影剧本再写小说,并把小说与影片捆绑一起推向市场,作为一个“触电”极为成功的小说作家,实现了小说与电影、艺术与市场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在我国现时通行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的小说作品作为精读、精讲篇目占有较大比重。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中共选人鲁迅小说11篇:《故乡》《社戏》《祝福》《药》《一件小事》《风波》《孔乙己》《狂人日记》《非攻》《铸剑》《阿Q正传》等。可以说,古今中外所有的作家,没有谁能够像鲁迅这样在我国的中学语文教育领域如此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华晨宇:《卡西莫多的礼物》这首歌是我在参加《花儿与少年》节目欧洲游的时候,在意大利教堂里面看到一幅很抽象的画,突然得来的灵感。当时因为由于节目组的规定,手机什么的都不在身边,所以也没能第一时间记录下当时所想的旋律。等我回国后想写的时候也已经忘记了,直到2个月之后,当时我在给自己的专辑创作,又才突然回想起来,这次就马上用钢琴记录下了旋律。我当时脑海里的画面是,黑夜的教堂里、一柱烛光、一个孤单的痛苦的人跪在烛光前…一没想到我把小样交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很喜欢,所以当下我自己也特别有成就感!  相似文献   

14.
羔羔 《音乐世界》2013,(21):16-16
从《天龙八部》到《神雕侠侣》,金庸小说再遇翻拍年,又—部近期开机的是金庸小说的颠覆之作《鹿鼎记》。颠覆之作能否拍出新意?让我们看看能否从定妆照里瞧出端倪。  相似文献   

15.
近段时间,我频繁地走进别人的课堂,在《故都的秋》里欣赏到了一组组老北京四合院的照片,在姜夔的《扬州慢》里欣赏到了古旧的扬州,也欣赏到了灯火辉煌、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扬州,在《我与地坛》里看到了轮椅转动在公园里的照片,在《赤壁赋》里也看到了一组组长江泛舟的照片。这些课堂让我感觉到: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一篇篇精美的文章都已经图像化了,语文课堂里的想像空间彻底失守了,已经淹没在花花绿绿、五花八门的图片之下,真正的语文教学消失了。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二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呐喊》有:《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有:《祝福》、《在酒楼上》、《孤独》、《伤逝》。这些小说,反映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都和作的人生经历有关,作试图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暴露社会现实生活的矛盾。当然,“我”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能等同于鲁迅,只能说有鲁迅先生的影子。现就鲁迅小说中“我”的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谢宗玉 《成长》2007,(2):3-94
习惯睡前读书。习惯躺着读书。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终于被我在这种温暖的时段、以这样慵懒的姿态读完了。《第二性》本是一本社会哲学书,但我从一开始就把它当作一本小说读了,就像读《红楼梦》一样。与《红楼梦》相同的是,《第二性》也给读者营造了一个虚拟的“大观园”,里面形形色色的女性的才情、个性、感恩、经历等方面与《红楼梦》里的女人并无二致,只是更显直接,深入,动人心魂。她们不像《红楼梦》里的女性那样有名有姓,她们闯入我的视野就像一个梦境,也像陌生街头那些柔美而神秘的笑容,更让我感叹万端,凭借想象,她们花雨般的心思和言行全都在我心灵的某处嫁接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看《花城》     
自从《清水里的刀子》以来,石舒清的小说就以其情节的淡化、叙述的抒情化、结构的散文化引起文坛的关注,本期的《麻花客》(短篇)也不例外。这篇小说同《花城》05年第1期刊发的((果核——记邻村的几个人》风格接近,从被唤为“麻花客”的干爷写起,用简明准确的笔触让干爷和他的四个儿子呈现出各自的生活真实,语言一如既往地清疏俊朗。其中,对于那位命里可坐四十天江山的干爷的刻画,显现出作品不同于当下主流的、独具一格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9.
当下小说创作在视觉文化的导向下进行着影视化阐释,这为小说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维度。季宇的《新安家族》和朱秀海的《乔家大院》作为"影视同期书",在小说的书写中有意识地将小说的语言、结构和审美体验与影视艺术进行契合。作品中的语言借鉴影视的声画特色,进行了可视性描写,结构上进行空间建构和蒙太奇的组接,呈现出"直感"性的审美趣味,达到了与影视互通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简·爱》与《白衣女人》分别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与威尔基.柯林斯的作品。这两部小说各塑造了两位女性形象,《简·爱》里的简爱与疯女人伯莎以及《白衣女人》中的劳娜与安妮,也正由于这几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小说在一些叙事规律上具有某些相似性,比如两部小说在情节发展、意象等方面呈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两部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其实是同一个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