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超最大强度训练后,恢复期内,身体训练对血乳酸清除率的影响。血乳酸的清除率,在六周的身体训练前后,通过11名女性,4名男性受试者测定。在超最大强度训练后恢复期30分钟内,分别采集消极性恢复和积极性恢复者的血样。实经前,积极性恢复采用25%的最大吸氧量(VO_2max),实验后,积极性恢复采用与实验前相同的相对运动强度和相同的绝对运动强度(%Vo_2max)8名受试者为实经组,进行每周四天共六周的功率自行车高强度间歇训练,7名受试者为对照组,实验组通过训练,最大吸氧量增加6.7ml/kg·min(15%),功率自行车工作时间增加2.8分钟(27%),身体训练后的消极恢复期或积极恢复期采用相同的绝对强度练习,血乳酸清除率未显统计学意义(P>0.5),在积极性恢复期采用相同的相对强度练习,血乳酸清除率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血乳酸清除率的增加被认为是恢复运动中完成较高的绝对强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7名优秀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在海拔1900m的高原进行了为期3周的训练,在高原训练前及训练后以及为了作为对照而在高原训练前一年在海平面水平训练时,我们均做了规范的次极限负荷的运动实验。同时分别测定运动员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静脉血)、最大吸氧量(VO_2max)和能量消耗等几项生理参敷。 其结果是:在高原训练期间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这二项指标呈现出有显著意义的增加,而且表现出原来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最低的运动员他们的这两项指标增加得最多。另外,在上述增加趋势的同时,在高原训练之后,在作相同的次极限负荷训练时,血乳酸(BLa)(毛细血管血)浓度比高原训练前和为了对照而在高原训练前一年的测定结果也呈现出有显著意义的降低。 我们也发现了一种有意义的相关关系,在高原训练前和高原适应后,运动员在作规范的次极量负荷时,由于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的大量增加乳酸浓度会有不同的反应。虽然最大吸氧量(VO_2max)保持不变,但在进行次极量负荷实验时,所表现出的较低的血乳酸(BLa)浓度可能是在很短的时间以较高的次极限负荷练习时,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所改善所引起的。 为此,我们提出:原来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低的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可以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3.
③运动能力鉴定,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慢性疲劳。慢性疲劳的运动员运动能鉴定通常表现最大作功能力及最大血乳酸水平降低。Costill曾报告一例过度训练的越野跑运动员,最大摄氧量不变而奔跑能力降低,即在一定摄氧量下奔跑速度降低。我们和其他研究者发现,过度疲劳和交感型慢性疲劳时,心率和亚极量负荷时摄氧量增加,而血乳酸浓  相似文献   

4.
为及时了解训练负荷强度和调控好运动员参赛时的身体机能状态,在赛前6周,对赛艇男子公开级优秀运动员训练中的心率、血乳酸、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肌酸激酶进行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赛艇赛前训练中血红蛋白和尿素氮能很好的反应赛艇运动员所承受的训练负荷和身体机能状态,运动强度增加,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呈下降趋势,血尿素氮水平呈上升的趋势;在大负荷的运动训练期间,赛艇运动员的肌酸激酶水平呈上升的趋势;在赛艇的日常训练中,血乳酸值的变化与运动员个体能力密切相关,在完成相同的亚极限运动负荷时,优秀的运动员血乳酸值相对更低.运动员在周实战模拟比赛中,心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赛前随着训练水平的提升,运动员的赛后心率相应提升.定量监控赛艇运动员训练课上的投入情况和阶段负荷变化情况,对科学安排和调整训练负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幼儿乳酸阈值及无氧阈心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33名幼儿乳酸阈及其心率值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5岁幼儿AT时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成人及青少年;幼儿亚极量强度运动后乳酸峰值大多出现在负荷后1min,反映了幼儿机体代谢的特异性.此实验结果可为幼儿有关生理机能和能量代谢的研究提供参数,所测得的乳酸阈心率值将为幼儿健身、减肥、增高等运动处方中运动强度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雾湿天气条件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雾湿天气对机件各种功能活动的影响,本文在晴朗和雾湿二种天气条件下,对机体最大吸氧量以及完成相同递增负荷直至最大工作能力时机体的体力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雾湿天气使最大摄氧量和握力显著下降;进行轻量负荷后,心率和RPE与晴朗天气无异,但进行亚极量以上强度运动后,心率和RPE显著增大;在最大负荷工作时,雾显天气使运动至力竭时间显著缩短,而最大心率和最高血乳酸均显著增大。因此认为,雾湿天气对运动能力有不良的影响,并提示在雾温天气下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练时要适当降低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7.
运动训练中,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是当前训练负荷发展的总趋势。为分析乳酸与短跑能力的关系和乳酸与短跑运动代谢特点及乳酸在选材中的应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短跑运动中的乳酸变化,结果发现短跑运动后的血乳酸浓度与运动强度、运动量、训练水平、糖原含量以及缺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水平运动员的最大血乳酸值高。利用血乳酸指标能够反应不同运动方式及不同运动强度下能量供应情况和机体耐受情况,反映运动训练的水平,可广泛应用于短跑运动训练的监控和选材中。可考虑将45-60米段落跑的成绩和血乳酸值共同评价运动员的速度水平,成绩好且血乳酸值低的运动员应作为重点对象加以考察;将80米的成绩与其血乳酸值结合起来,共同评价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血乳酸的几种测定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乳酸的测定方法过去在我国一直未被人们所重视,在医学界临床检验中应用甚少,故研究者寥寥无几。随着体育科学水平以及测试方法的不断发展与提高,血乳酸浓度测定在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有氧、无氧代谢能力的评定,掌握运动训练强度和预测运动成绩等方面显得更为重要了。尤其是在评定运动员的耐力时与血乳酸的相关性比与最大吸氧量显得更高。因此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理学认为,它是对  相似文献   

9.
肌肉活动时,提供能量的高效途径是有氧氧化方式。这种方式在氧化一克分子葡萄糖时可合成38克分子的ATP,是酵解同样数量葡萄糖所提供能量的19倍。随着运动强度的不断提高和吸氧量相应增长的同时,体内也还会出现相对缺氧状态。缺氧越深,糖酵解途径也就越发挥作用,其结果,乳酸的堆积也就越多。本文研究是在实验室和运动场条件下分别进行的,用以探讨不同运动强度与血乳酸、吸氧量等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期在中长跑的训练中对如何选择适宜的训练强度提供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400米、800米运动员的四种耐久跑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大乳酸训练法研究认为:血乳酸浓度在12~20mmo1/1是最大无氧代谢训练最敏感的范围。要达到这个要求在训练课中必须重复多次,在每次运动时运动员要达到超极量负荷,每次间歇休息时又可以获得合理的恢复。在训练时一般是用持续1分钟的超极量强度跑,休息间歇...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100m、400m、800m和1 500m4种不同距离全速跑后血乳酸的变化,选取9名志愿者参与实验。结果表明,4种距离全速跑后血乳酸值受主要能量供应系统、运动负荷强度以及运动持续时间的影响;不同距离负荷后的血乳酸值比运动前有明显增加,在不同距离项目之间血乳酸值呈现一定差别,表现在血乳酸含量随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根据这种特点可以利用血乳酸评定运动负荷强度以及科学指导训练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亚极量负荷和极量负荷运动会引起血乳酸浓度升高,对这一事实的认识,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早在一九二六年,CNH·朗就提出,运动中耗氧量的增加与血乳酸的二次方成比例。自那以后,生物化学学科有了飞速的发展。虽然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看来,乳酸仍然是很重要的,但目前已经知道,乳酸在调节人体对运动的生理反应中所起作用要比以往想像的小得多。近来,对乳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少年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组(12人)和普通对照组(5人)在连续递增负荷的蹬车运动中血氨、血乳酸、VE/VO2指标的变化曲线。结果显示,两组人员在运动过程中血氨、血乳酸、VE/VO2指标随运动强度的增加有规律上升,运动初期上升速度缓慢,当运动负荷增加到100W以上,三种指标上升速度加剧。结果提示,少年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比对照组有较好的心肺机能,血氨、血乳酸、VE/VO2指标与运动强度有高度相关性,三种指标联合使用可以更精确地评定运动强度、机体的机能状态及训练程度,指导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4.
运动与心脏的密切关系,已使越来越多的学者为之感到兴趣。运动引起的心脏改变,大部分是运动引起的良好适应,但是也不能排除过度、超量的运动或训练对心脏带来损害的可能. 运动与心脏的关系之所以被重视和研究,是因为运动员的心脏功能直接关系到运动能力。最大吸氧量是在极量负荷时测定心肺功能的主要指标,并广泛地应用于运动能力的评定,运动员选材,不同训练状态下心肺功能变化及训练状态的好坏等。极量负荷时最大吸氧量的大小取决于心排血量,周围血管的动静脉氧差,肺通气、弥散功能和肌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综述及逻辑推理对极量强度运动后血乳酸产生机制提出质疑。指出:1)100m跑后血乳酸浓度升高并非运动中糖无氧代谢直接供能所产生;2)糖无氧代谢产生的ATP与快速合成CP有关。3)极量强度运动后血乳酸升高机制的新认识:极量强度运动时平时,产生乳酸的组织代谢加强;糖酵解释放ATP合成CP的过程加快;运动员训练或比赛时心理紧张;肌激酶反应加强;CP的再合成与糖酵解过程偶联加强。  相似文献   

16.
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肌氧含量与个体乳酸阈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解决运动训练中生物医学参数的在体、无损、实时监测,利用基于光漫射理论的三波长近红外肌氧监测系统,对受试在功率自行车上做等级性递增负荷运动时局部骨骼肌组织中的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进行了在体、连续、实时监测与分析,并与血乳酸浓度、运动强度和“个体乳酸阈”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与血乳酸浓度、“个体乳酸阈”和运动强度具有密切的关系。为用无损监测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取代有损监测血乳酸提供了实践依据,为运动员的生理机能评定和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价引入新的生物学测试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运动训练的生化监控中,血乳酸是一个十分常用、也比较成熟的指标,它广泛应用于运动员训练水平的评定、运动强度的制定、训练负荷的的评价等方面。本文通过对血乳酸的概述、测定方法等方面,阐述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中应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持续长时间的次最大运动,将导致血浆中胰高血糖素和儿茶酚胺的含量增加,经过耐力训练以后,在相同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次最大运动时,上述激素反应的幅度减小。作者对六名从未受过训练的男性健康者进行剧烈的自行车功率计或跑步的训练,以研究适应发生的速度。被试者训练九周,每周训练六天,每天训练20-50分钟。训练前和训练期中每隔三周都对被试者进行一次90分钟自行车功率计上的运动试验,试验的负荷为受试者训练前的最大吸氧量的58±2%结果表明,训练导致次最大运动时血浆胰高血糖素和儿茶酚胺的减少,主要在训练三周之后出现。作者认为,剧烈的耐力训练过程中适应的激素成份出现得很早。  相似文献   

19.
人体有氧能力的增进,与训练中的运动强度、持续时间与每周训练的次数有关。据介绍,用50—85%的最大吸氧量的运动强度进行15—60分钟的持续运动,每周训练3—5次,可以维持与促进成年人的有氧能力,並肯定可以使原先无锻练者的最大吸氧量获得明显的增进。但长期训练对血脂和血浆脂蛋白的影响则不象训练对最大吸氧量那样肯定和明确。文献中关于训练对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是矛盾的。有的报告中说增加,有的说减  相似文献   

20.
运动员达到优秀竞技能力水平,不仅要求增强呼吸循环功能,还要求提高骨骼肌的代谢能力.乳酸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可反映骨骼肌代谢水平的高低,运动中肌肉的疲劳与肌肉中高乳酸浓度有关.随着近年来微量采血测试乳酸技术的发展,血乳酸指标已成为科学训练中制定训练方案、监控运动强度、评定不同训练手段效果的重要方法.运动时乳酸的生成和运动后消除的特点、规律,以及血乳酸指标和心率相结合在不同运动项目训练中的应用,是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