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锋利的纸     
那时,我刚从师范大学毕业,比我所教的学生大不了几岁。面对那些在我看来总试图和我作对的男生女生,我绷紧了脸。“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我不是好惹的!谁敢跟我耍把戏,哼,有他好瞧的!”  相似文献   

2.
1974年,我在师范读书。教美术的是位赵老师,六十多岁了。据说,他老人家是被“贬”到我们学校的,原因可能与他的名字有关——“明星”。那时,正好批明星。不过,我们看到的备课本上的名字是星辰。同学们私下里议论:“星辰比明星还要厉害。” 师范里所开的课程中,教育学、心理学等按理说应该是受欢迎的,但那时候的我们老想着毕业后不教学,因此没人喜欢。数、理、化由于要交作业,还要考试,不学没办法。像赵老师的美术课、音乐课等,就令人讨厌了,每逢上课就成了同学们做“私活”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位老同学,是我读师范时候的班长。由于表现出色,他整个学生时代几乎都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一片赞扬声中度过的。师范毕业以后,他被分配到了许多人羡慕的一所一流学校工作。本以为他日后一定会“春风得意”,可没想到,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学期起,他就四处“碰壁”、“屡屡受挫”,时常抱怨别人的“不我知”,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情绪波动很大。尽管朋友们对他百般开导,他却一直都不愿面对现实,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直到后来,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作为他的老同学、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当想起这一件事,我的内心就很不是…  相似文献   

4.
在师范毕业的第二年,我接了一个班。班里有个孩子叫小磊。他的母亲抛弃了他们父子,不知去了什么地方。小磊身材瘦小,性格孤僻,懒懒散散,总好欺负同学。他的学习成绩很糟糕,是老师们公认的“绊脚石”。他的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很少管教他。接班后,我有意接触他,但他总是充满敌意躲着我,留他3次,跑掉3次。有一回上数学课,我正在黑板上写题,突然听到“哗啦”一声,在安静的教室中不啻是声巨响。我一看,窗户上好端端的玻璃被打了一个大窟窿。“谁干的?”我怒不可遏。大家一下子都惊呆了,目光一起投向小磊。只见他跷着二郎腿,手里拿着弹弓直摇晃,…  相似文献   

5.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我踏进沈阳师范大学的那一天,这句对师范意义理解的话语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两年后的分流,我毅然选择了化学师范这个专业.我之所以选择师范,当时的想法是当一名普通的化学教师,工作稳定,这也是母亲对我的期望,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我上初中时,我的老师对我很好,所以我想成为第二个他.但是通过快两年的师范教育的学习,我对如何做一名“80后”好教师这一问题做了充分的准备和深刻的思考.下面我就和大家谈谈我对如何成为“80后”好教师的一点点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丁星凡 《湖南教育》2004,(17):13-13
那时,师范毕业不到两年的我任教于一所乡村小学。五年一期,我班转入一名男生,名叫沈刚(化名)。一位老教师告诫我:沈刚这小子在学校已经几进几出了,好几个班主任都被他气白了眼。你要小心,他可是个不服调教的“金钢钻”!未必?师范时,我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相似文献   

7.
“我的老师孙涵伯,是朋友的孩子,今年3岁半……开始我见他只是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3岁半的小儿为师,是我疯了,或耍矫情。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是以小认大?孙涵伯,孙老师,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 这是贾平凹《我的老师》中的一段。初读此文是在师范就读期  相似文献   

8.
表弟的短信     
晚上,表弟发短信给我,说他现在很迷惘,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表弟从省内的一所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已经快一年了,还没有打算找工作,现在在省城一家计算机培训学校学习计算机。他因为喜欢计算机,想在这方面有所长进,所以咬咬牙放弃了找工作的黄金时间,又投资一大笔钱,开始系统地学习计算机技术。看了表弟的短信,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复才好。其实我和他的境遇差不多。我比他早一年毕业,也是师范,也是专科,毕业时也未找工作,而是跑去电视台新闻部实习,原因也是因为喜欢。后来自己虽然几经周折来到了现在这个单位,有了头悬达摩克斯利剑式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那年九月,我师范毕业后被分到一所农村中学任教,在该校“青蓝结对帮教”活动中,我的指导老师是一位有着极严肃面孔的老者。初来乍到的我,觉得他现在的“角色”也许与我的“明天”有很大关系,所以  相似文献   

10.
李双锁197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英语系,分到沙洋师范后,他有不少机会离开这里走进繁华的大城市,甚至漂洋过海,但他始终眷恋着讲台。1976年,经人荐举,省委组织部出面,把他借调到武钢为07工程翻译外文资料,当年被评为学大庆积极分子。正当他春风得意时,次年沙师英语增班急需教师,他拒绝亲朋好友和工程领导的劝说挽留,毅然返回了学校。时隔不久,铁道部又要调他去做出访伊拉克的翻译,面对一些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他又婉言谢绝。有人说他“傻”,他说:“沙洋师范需要我,我  相似文献   

11.
儿子已经幼儿园毕业了,可到九月份的时候,他还不到6岁,所以我一直在考虑要不要等一年再让他读小学。他自己不同意,说“我要上小学,我要学好多好多东西。”并且经常会在人多的时候突然说:“妈妈,九月份我就是小学生了吧。”那种骄傲、那种略带着炫耀的神气会让我发笑。但笑过以后,是深深的忧虑。我是一名师范教育工作者,几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6,(3)
老实说,我已经是一个十四岁的大姑娘了,可还从没有仔细端详过我的父母,不知道母亲原来有着颀长窈窕的身段和明媚漂亮的眼眸;也不知道父亲的脸是那样的白皙,也会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引导他的学生,我只知道他俩像一箱蜂里的两只工蜂,不停地为工作和生活劳碌奔波,终日不息。听奶奶说,我的家境不太好,近乎贫穷。父亲教了二十年的书,当了二十年的“民办”教师。1988年,他考取了师范,但因母亲生了小弟泡了汤。1997年再次考上师范,也因此耗尽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毕业了,没有转成“公办”不说,连“民办”的微薄工资都不能按时领取。随着我们姐弟俩的茁壮…  相似文献   

13.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在知青农场填报的志愿虽然全是“师范学院中文系”,但我看重的并非“师范”而是“中文”。填“师范”,是因为当时我一厢情愿地以为这两个字会让我这个小学教师子弟在录取时享受“加分”的照顾,所我早日离开农村;内“中文”则的的确确是我由衷喜爱的———认小学起便在学校大批判专栏上“发表”过大量“东风万里红旗飘”之类“诗歌”的我,自以为是“义学爱好者”,理应进“中文系”深造。但是,当时我很少会想到,那“动机不纯”的“师范”二字将决定我后来的人生走向,而“中文”则似乎永远不过是一个“文学梦”而…  相似文献   

14.
“人生就是奋斗”。这是安徽省中师特级教师、肥西师范高级讲师张振中的人生信念。 当我在花园般的肥西师范采撷时,张振中老师那种痴心教研的执着精神,使我由衷而生敬意。 张振中老师1955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校,兢兢业业执教的同时,硬凭自学,五年之内拿到了两个大专、一个本科的文凭。他以合格学历的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何亲近学生,是每个为师者首要面临的课题。我的感受和做法是从“一”开始。难忘第一面记得十多年前,我考上师范第一次到学校去报到。进入不太熟悉的城市,行走在并不熟悉的校园里,我感到孤独和无助。来到报名处,三五名老师在那儿负责报到。就在我四下张望时,只听到亲切的一声:“朱志军!”谁在叫我的名字,这里我并不认识谁呀。“你叫朱志军吧!”是他,一位戴着大眼镜的老师冲我微笑着。我十分惊讶十分激动真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欣喜。由此,他——我读师范的第一任班主任——郑英铭老师便走进了我心灵的深处,在…  相似文献   

16.
杜南阳 《教育文汇》2009,(11):47-47
今年清明节,爸爸从安徽老家来绍兴看我,带给我一本《不朽的师魂——孟二冬》,临走时他嘱咐我:“好好看这本书,写个体会给我。”爸爸是教师,我想这本书一定深深感动了他,他想用它再感动我。因为我是学师范专业的,将来终要成为一名教师的。  相似文献   

17.
多少年了,我一直难忘我的文学启蒙老师。那是我在北京通州师范附中读初中二年级时的1948年.开学之后一位风风火火的新老师,走进了我们的国文课堂。他向同学们问好之后.开场白便惊呆了所有的同学。他说中国文学界有“三峰”,接着便在黑板上写下这“三峰”的名字:胡风、雪峰、田秀峰。  相似文献   

18.
解放后,我一直在南京市落桥小学任教。十五年来,我深深感到:新社会的小学教师真是太幸福了。每年暑期,我看到分配到我校来的师范生,他们无忧无虑,生气勃勃,不由得心里羡慕。我也是师范毕业的啊,在旧社会却是另一种遭遇,回忆起来,真叫人痛心。我是1929年在六合县师范毕业的。在那金钱万能、人情包天的万恶社会里,毕业即是失业。后来,还是父亲想办法托朋友介绍到南京市葛塘小学教书。葛塘小学的校长接受我做教师,是出于朋友的情面难却,非常勉强。我到职后又不会捧拍,他在分课时把我的课分得特别的重,我担负不了,提出了意见。因为这事,学期结束时便被解聘了。寒假里,我东奔西跑,四处找工作,快开学了,还没有一点头绪。春节后,我遇到师范同学姜咸丰,突然想起他父亲姜北澄是伪六合县政府秘书,“走这条路可能有点希望。”我便托他想法。幸好,他带我去见他的父亲。那知道,他父亲在我  相似文献   

19.
王金涛 《师道》2014,(5):6-8
我喜欢读郑板桥的诗。也喜欢品他的画。尤其是他笔下的那风中的“瘦竹”——“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我自喻也是“一枝清瘦竹”,人瘦,但精神,所以没作渔竿,而做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1997年7月,带着几许彷徨与不愿,我总算读完了中师。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毕业前夕很想被“保送”。甚至想自费考读海州师范大专班,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相似文献   

20.
金秋送爽,组织上通知我去市委党校学习。巧的是我与故友、津南区教育局局长邢凤台学在同班住在同室,更巧的是他无意中同我叙谈到他那“巧成的教育之家”。局长伉俪及其一子一女,不但均为教师,而且巧妙地组成了从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到大学教师的系列“教师之家”,并且都有所作为。故知之者皆交口称赞!从教43年的邢凤台,在新中国成立那年。年仅15岁就于天津简单师范毕业,到葛沽小学任教。他又经几年在职刻苦自学,考入天津师院。他从1958年起,先后在东丽、津南两区的中学执教达25载,其间曾荣获省、市级优秀教师、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1983年到区教育局后,他和干部、教师齐心协力,提前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