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在训的172名人工耳蜗植入并已完成为期1年听觉口语训练的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评估,旨在探讨学前听障儿童问题行为、听力语言康复的现状及其差异性,以及学前听障儿童问题行为与听力语言康复的关系,以期为继续做好人工耳蜗植入幼儿术后康复教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作为聋儿的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合理的康复训练内容的安排,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法的运用,是否严格遵循康复训练的原则,一些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家庭康复教育的正确认识都直接影响着人工耳蜗术后的康复效果.植入后患儿需对人工耳蜗提供的声音有一个熟悉、学习过程,需要结合训练逐渐适应,这其中家庭支持、期望值及科学训练对人工耳蜗植入后的成功与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使聋儿最终达到语言交流,术后康复训练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依照听觉口语法对家长指导和训练的原则,评估家长深度参与听障儿童康复教学的各方面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家长指导方略,促进家长深度参与教学能力的提高。方法:采用《听障儿童听觉口语教学示范教材》中首堂评估表,对30名受助于刚开机的国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的儿童家长进行家长的教育能力评估。结果:家长在深度参与听障儿童康复教学的教育能力中,在家长与孩子互动与游戏、家长参与课堂表现、资料收集能力上,大部分家长为被动,缺乏幼儿发展的认知及阅读习惯培养意识,家长对技巧的学习均要多次引导并且对孩子的敏感度较低,但是家长普遍对刚开机的听障儿童期望值很高。分析影响家长建立适宜期望值的因素有:缺乏对人工耳蜗术后康复的客观认识、在教师对听障儿童的评估中家长参与意识薄弱。结论:刚开机进行康复训练的听障儿童家长未能真正了解孩子听能、语言、说话、认知、沟通五大领域的实际水平,过高且不切实际的期望值会影响适宜听障儿童个体发展的五大领域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针对家长参与康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康复教育活动"家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是听觉障碍儿最早接触的有声语言环境,也是他们通过自然途径习得语言的最佳场所。家庭康复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听觉障碍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家长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合理制定有效地培养目标,使自己的孩子在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人工耳蜗及术后听力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和助听效果。根据对 2 0多名聋儿进行康复训练的经验 ,强调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并对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赵晶 《成才之路》2009,(17):85-85
近几年人工耳蜗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给重度、极重度听力障碍者提供了良好的听力补偿前提,许多经过康复训练的聋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功的手术是使这些聋儿回到有声世界的基础,但由于耳蜗植入装置不能完全模拟正常耳的目的,进行术后的听力培建和听觉语言训练是使他们回归和参与社会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7.
让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能开口说话,这是许多家长和康复教师共同的心愿.人工耳蜗的植入为重度听力障碍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听力补偿条件.但能听到声音,并不意味着理解语言意义,无论聋幼儿年龄多大,听觉年龄从听力训练开始相当于刚出生的婴儿.让他们养成聆听的良好习惯,可为聋幼儿语言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至今为止,已植入电子耳蜗二百多例,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其随之带来的术后康复效果却并不十分尽如人意,综合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家长对电子耳蜗了解的不全面许多家长在为孩子做电子耳蜗植入术后,等了很长时间仍不见孩子说话,才知道还有术后康复这回事。这样的家长虽然不多,但却足以说明了电子耳蜗术后康复的宣传力度不够,给家长造成以上的误区。二、术后康复人员配置的不健全性电子耳蜗的术后康复效果的好坏,并不是单一的由康复教师来决定的。其标准的人员配置应该是由外科医生、听力学家、心理学家、言语治疗师范及家长…  相似文献   

9.
彭虹 《成才之路》2011,(13):67-67
聋儿语言康复是一门集耳科学、听力学、电声学、心理学、语言病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聋儿的听力语言康复更显现出交叉学科的特点,同时也有了更加科学的依据。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内容是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  相似文献   

10.
目前,听觉康复训练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实物教具为主的传统康复手段,是康复师借助图卡、字卡、积木板等工具通过讲述、展示进行的训练。另一种则是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化康复手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结合动画、音频、文字、图像等形式进行的训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构建了听觉康复的新模式,能够让听障者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一、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了训练内容的直观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学习主要依靠人类的听觉能力,听觉是较早发展渐进成熟的,3岁前是听觉发展最易受外力影响的时期,此阶段听觉经验对日后语言发展有极大影响.聋儿由于听觉通道受损,听觉发展较健听儿童滞后,因此必须对聋儿进行听觉技巧训练,越早干预,听能发展越好,听觉技巧能力也越高.做好0~3岁聋儿的听觉技巧训练是聋儿康复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周倩昀 《家庭教育》2005,(1B):30-31
生活中,哪些声音是孩子该听到、接收并记忆的呢?多大的孩子可以听懂社会语言呢?宝贝的听觉器官发展、听觉能力的展现,都需要你母细心呵护。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4组聋健儿童在自然游戏交往中障碍表现的实验观察,分析了聋健儿童自然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及表现形式,认为对严重听力损失的聋儿,聋健合一的自然交往,对聋儿的听觉语言康复作用不大,只有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聋健儿童双方进行有效的教育康复,才有可能架起聋健童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聋儿的听觉语言康复与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听觉训练"?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听觉训练和言语训练是有机结合起来的,是不可能完全分开的,这里单独提出"听觉训练",主要是为了介绍听觉训练的步骤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一、视觉阻断法的提出近年来,听觉障碍儿童的口语训练一直是特殊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广大听障教育工作者关心的是对于听觉障碍儿童口语训练应该从哪里寻找到最佳的切入点,采用哪些有效的方法更有利于听障儿童对语言视听编码的识别,更适合于其言语语言的发展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视觉阻断法"是指特殊教育训练人员、言语治疗师、家长等在对听障儿童进行口语训练时用遮蔽物(如手或其他工具)遮挡自己的口型或采用转移自己身体或听  相似文献   

16.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听觉训练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演奏充耳不闻,对乐谱的要求视而不见,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一、音乐听觉训练的重要性音乐——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色,但它有着严谨的复调、和声、织体等等,无论演奏者还是听众都需要通过听觉来鉴赏音乐。大部分优秀的音乐家都具有敏锐的听觉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对于学习音乐,特别是对于学习钢琴演奏的人来说,训练出一双有着高度审美力和鉴赏力的敏“锐耳朵”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那些充满着生命韵律节奏,那些微妙细腻的旋律作品的成动演奏都不是仅仅…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为了进一步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聋童语训中的运用,加快聋童学前教育发展,10月25日,南京市聋人学校开展"学前聋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教学开放与汇报活动",来自江苏省内外30多所特校和康复机构的80多位教师参加了观摩。本次教学开放活动共开设了6节公开课,分集体活动和个别训练(亲子同训)两类,涵盖了听觉训练、听觉游戏、美术活动等多个科目。生动的课堂氛围、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运用,让与会代表们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听力障碍儿童康复机构如何指导家长共同做好3周岁以下小龄听障儿童的早期干预,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尽快融入主流,选取已植入人工耳蜗,开机一个月以上,在康复中心训练的6名3岁以下听障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安排早期干预课程,并对康复过程中的认知与学习能力、听觉能力、言语能力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和比对分析,探究了听障儿...  相似文献   

19.
一、听觉训练,为耳聋学生学习语言创造条件我们语言训练班的学生在配戴助听器后,具有一定的听力,但我在语训时仍需要有意识的继续训练他们的听觉功能,增强听觉感受力,我对他们经常注意进行以下一些训练:  相似文献   

20.
马婷 《陕西教育》2009,(11):102-103
本文论述了听觉训练与声乐学习之间的关系,主要从音乐的本源、声乐学科自身的特点、听觉感知的特殊性、声乐教学的两个主要环节等方面来论述听觉训练对于声乐学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