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完整地理解个性教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个性教育是对划一性教育的否定。划一性教育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教育,而个性教育则是个性化的教育。个性教育主要是一种教育思想.即尊重人和人的个性,强调良好个性潜能和优势的发掘与发展.主张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提倡教育的特色化。个性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活动,即是培养、强化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素质与预防、改造受教育者的不良个性素质相统一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素质向理想个性素质的运动过程,是个性化与社会化、他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
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个性教育密不可分,而要实施个性教育,就必须要转变教育理念。在个性教育中要转变四个理念,即:变“唯师独尊”为“民主和谐”,以充分体现个性中的自主性;变“告诉教育”为“生疑教育”,以充分挖掘个性中的创造性;变“异质教育”为“同质教育”,以充分体现个性中的独特性;变“单维评价”为“多维评价”,为个性培养创调科学的压力机制和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个性教育的实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个性教育与素质教育是统一的,探讨个性教育的实质有利于科学认识素质教育,指导其实践,笔者认为,个性教育的实质是:(1)多样化。它是对“标准化”教育的辩证否定,是当代和未来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培养多样化的人才;(2)培养人的良好人性素质。个性教育是培养、强化人的良好个性品质与预防、改造人的不良个性品质交互作用的过程;(3)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如尊重人的个性,培养人的个性潜能优势、弘扬个人独特的社会主体性等。  相似文献   

4.
应该与可能——再说个性发展与学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股个性教育的研究高潮。在这一高潮中,个性教育的两个重要问题,即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关系问题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之后,人们似乎很少谈起个性教育。然而不管我们承不承认,个性教育研究的影响并没有随着高潮的过去而消失。人们普遍认为,教育,尤其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学校教育,是不能回避人的个性发展问题的。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在实施个性教育的实践中,人们往往又把教育过于理想化,常常把教育摆在一个不恰当的位置,自觉不自觉地把培养和发展人的个性的任…  相似文献   

5.
一、个性化教育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关系 创造性人才培养与个性化教育密不可分,可以这样说,没有个性化教育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个性化教育的最终结果是培养创造性人才。二者之间的关系,随着实践的发展,愈来愈被教育界同仁及有远见的人士所认同。这是由两者的本质和社会发展趋势所决定的。 个性,即个体的整个精神世界,其核心内容是主体性与创造性。教学之所以把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作为首要目标,原因就在于;个体的主体性是个人生活的灵魂,没有个体性的主体性,就谈不上自我选择。而自我选择是个人价值的自我确证…  相似文献   

6.
对个性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教育在不断的追寻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身之本: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是教育的对象,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目的。个性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因此实现人的教育就不得不去关注个性、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引导人在共性发展的基础上张扬个性、完善个性,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引导个性是保证教育成为人的教育的根本之路或本真之路。走向本真的教育必然要引导个性走向完善,促进与实现个体成为他自己。  相似文献   

7.
个性教育缺失及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现代教育问题时,人们无不在探讨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问题。本文着重阐述了目前教育中造成个性教育缺失的诸多原因以及建构个性教育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8.
马卡连柯关于集体教育与个性教育的辩证统一思想对当前开展的个性教育的启迪:树立正确的个性教育观;建立本真意义上的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个性教育;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构建个性化的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几千年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原因,是造成教育中个性教育缺失的主要因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但如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一直困扰着许多教育工作者.从理论上论证了个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根本和实质,并且从实施主体性教育、尊重学生个性特长、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等方面论述了建构个性教育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个性缺失是指人与人之间个性差异特征的弱化所导致的趋同性。这种趋同性是由个性缺失教育直接引起,但根源在教育缺失。教育缺失是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因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种种不当行为所导致的育人损失。造成个性缺失的原因有:教育理论的创新不够,落伍于时代要求的旧教育理论仍然占据着新时期的教育阵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存在着"越位"与"缺位";考试制度改革的滞后问题;评价指标的误导。改变个性缺失,促进个性健全发展的对策是:用科学发展观统帅教育事业,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创建和谐教育新理论;为个性教育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改革教育评价指标,构建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营造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阐述学生个性特征发展的重要性及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探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创新教学环境,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课堂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等发展学生个性的措施,最后指出发展学生个性应特别注意“活”而不“险”、“活”而不“乱”和“活”而不“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业不良主要是指由于焦虑等心理因素影响大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状况。学业不良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本身和外部因素的干扰。针对大学生学业不良的独特性和不同原因,建议加强对大学生情商培养,开设心理咨询和辅导,实施主体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改革考试制度,同时教师要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13.
民办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其地位作用已经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民办教育已日益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民办教育在兴起、发展的同时既存在许多困难,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总结了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遭遇到的困境的原因,并从加强管理、财政支持和加强师资队伍及突出办学特色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民办教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存在诸如:学生法律观念淡溥;义务观念欠缺,权利理解片面;学校法制教育缺乏常态化、体系化等问题。究其原因,有社会及家庭因素的负面影响、学生法律素养不高、学校及教师在法制教育认识上的偏差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要充分发挥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构建和完善学校法制教育体系,持续推进普法教育,结合学风、校纪校规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依法治校,促进和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应试教育情况下教育方针“虚化”的原因,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精髓就是知识、能力、南的协调发展。作为师范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的科学体系和评价系统,并对科学体系和评价系统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道德人格是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有效的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形成的前提。现实道德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它们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形成。对此,必须创新道德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和开展道德实践,加强高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引发了各界对于高等教育本质的追问。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人格教育,高校频发这类案件缘于社会转型期大学人格教育的缺失。教育理念市场化、产业化,教育价值观功利化、实用化,人性教育缺位,人文情怀缺失等是大学缺乏人格教育的主要表现。因此,大学教育必须抛弃功利心,回归本质,进行人格教育,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开展通识教育,重拾人文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机制;教师也应完善自身人格,言传身教,成为合格的人格教育施教者。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大众化向顶端的逐步上移使得研究生教育无论是数量的扩张还是内涵的丰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如此大规模的扩招必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科研设备紧张,导师紧缺等。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要正确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在加快研究生教育发展速度的同时努力提高其质量,使研究生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真正精英群体。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是高等教育的灵魂,重视德育则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本质在德育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卓有成效地抓好高校德育工作,不仅可以确保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也是张扬大学生个性、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在分析高校当前德育的现状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德育建设的具体途径与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河南省民办教育迅速发展,全省初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涌现了一大批办学水平较高、社会信誉良好的民办学校。但是,在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梳理出影响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