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刊登在2009年11月7日农民日报的消息《小岗村书记沈浩意外辞世》,颇为普通,只有670字,然而它是全国报纸中第一篇客观、准确报道沈浩去世的消息,及时匡正了网上关于沈浩猝死的众多猜疑。从写作角度看,这条消息的行文不错,是典型的时间顺序结构消息,行文上也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2.
刘净植 《青年记者》2010,(17):54-57
时下.电影《第一书记》正在全国范围内热映,感动了万千观众。沈浩,这位从安徽省财政厅下派到小岗村六年,最终因操劳过度猝然去世的共产党干部,在这个夏天,其人格魅力深入到观众的心底,令人怀想,引入深思。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广播专题《小岗村的好书记——沈浩》获得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体会和感受。笔者认为前期策划、主题提炼、广播特点、团队协作等方面,是一篇优秀的广播作品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时下,电影<第一书记>正在全国范围内热映,感动了万千观众. 沈浩,这位从安徽省财政厅下派到小岗村六年,最终因操劳过度猝然去世的共产党干部,在这个夏天,其人格魅力深入到观众的心底,令人怀想,引入深思. 影片的热映,让人联想起几个月前,沈浩的突然辞世在网络上的热议.那时候,最集中的一个争议话题就是,沈浩到底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因与饮酒有关,那么,他算不算一个好官?也就是此时,<农民日报>力排众议,第一时问报道了沈浩的先进事迹,率先为这一典型人物树立起正面报道的标杆.  相似文献   

5.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包产到户为序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本文对1978—2018年《人民日报》上487篇关于小岗村的报道进行分析,并将这些报道分为三个时间段,发现,第一时间段媒介形象呈现是将小岗村视为农村改革的典型,第二阶段由小岗村的第一书记沈浩来表征小岗村的形象,第三阶段再次用农村改革的典型来呈现小岗村的媒介形象,媒介形象呈现呈回归性报道趋势。通过对487篇报道进行内容分析,试图来探究国家政策如何影响和引导新闻媒体报道,不同新闻文体之间又是如何借用小岗村的形象来证明什么是政治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钱静 《新闻世界》2016,(1):16-18
在参与凤阳县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同志典型事迹的宣传中,成功的经验是四个字:"快"、"准"、"深"、"活",值得借鉴的做法有四个方面:"求典型性"、"求报道高度"、"求影响力"、"求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在参与凤阳县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同志典型事迹的宣传中,成功的经验是四个字:"快"、"准"、"深"、"活",值得借鉴的做法有四个方面:"求典型性"、"求报道高度"、"求影响力"、"求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两个著名的村庄——小岗和南街走到了一起。小岗村的新当家人沈浩来到南街村,写下了这样的话:“壮大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杨陵农科城四十年巡礼》这篇报道在这次陕西省好新闻评选中被评为—等奖,我们很高兴。《杨》稿是为中央台1989年国庆重点报道采写的,它先后被《新闻与通讯》节目、《午间半小时》节目和对台部的《今日祖国》节目采用.一篇稿件短时期内在三个节目中播出,其采用率是较高的,也并不多见。有幸的是,这三个节目都在这篇报道中找到了适合它们采用的内容,它至少说明这篇报道基本上满足了编辑部对国庆重点报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2018,(12):98-98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推出大型直播节目《中国改革现场》。直播现场分别设立在浙江金华、广东深圳、安徽小岗村、山西大寨等地。节目以对话的形式,通过对典型地区典型人物的采访,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各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求解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方法路径。中国之声《中国改革现场》节目联合当地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手机客户端、各微信公号等全媒体矩阵全程追踪呈展,同步直播。  相似文献   

11.
段丽娜 《新闻窗》2011,(2):24-25
新闻传播本身是一种人文现象.伴随着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的不断渗透,广播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必然会在“人文”层面对受众产生影响。作为特殊的文化产品,广播新闻如何面对挑战,树立自己的品牌和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获第20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小岗村的好书记——沈浩》让我们从另一个层面看到广播新闻工作者为之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51年美国出现电视深度报道节目以来,美国各大商业电视网(比如CBS、ABC、NBC、PBS、FOX)等都相继推出了电视深度报道节目。到目前为止,美国著名且有代表性的电视深度报道节目主要有《现在请看》、《60分钟》、《夜线》、《20/20》以及《麦克尼尔和莱赫尔新闻小时》等。  相似文献   

13.
王薇  刘立荣 《新闻知识》2006,(12):19-21
《焦点访谈》是央视一个以舆论监督著称的节目,1994年4月1日正式推出,到今年的4月1日已经整整12年了。在本文中,笔者以2005年所收集到的所有《焦点访谈》文本为样本,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一年中节目的报道特点和规律。一、资料与方法本次分析的《焦点访谈》节目均来源于央视的网站,全年共计347期,收集到的资料相对完整,可以用来做各个月份焦点节目的变化分析。这次焦点访谈节目内容分析主要是从各期节目的性质(是舆论监督类的报道还是非监督类的或是其他类的)、报道的地域、报道的领域及监督对象来分析,除此之外,还以地域为定值,观察不同性质的…  相似文献   

14.
张婷 《视听界》2011,(6):38-41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开办了《南京零距离》栏目,以贴近观众的报道视角、以民为本的报道内容和鲜活有力的报道方式,开民生新闻的先河。十年来,它一直不断探索和拓展,这一过程也诠释着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本文将从《零距离》(2009年《南京零距离》节目改名为(《零距离》)的节目编排方式人手,对民生新闻的创新与拓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黄琼花 《视听界》2010,(3):103-104
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每周六播出的《重案组》节目,是一档纪实报道重大刑事案件的法制节目。2008年3月8日开播以来,节目已播出100多档大/要案专题,其中不乏轰动全国的刑事案件庭审和法制报道。《重案组》能获得较高收视率和观众、专家的好评,与法制记者细致采访、注重与当事人沟通交流、审慎选择报道角度,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殷立 《视听界》2006,(3):95-95
我参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组拍摄的系列电视报道《信访局长张云泉》,不久前受到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的表彰。电视人物新闻是比较难做的,要做好全国先进典型人物的报道更不容易。在短短的4、5分钟的节目时间内要截取先进人物的典型片段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以事实说话,避免说教和拔高,是得下一番功夫的。《信访局长张云泉》成功运用纪实的拍摄手法,捕捉了大量的同期声,用情节和细节,表现先进典型人物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平民化状态,鲜活、生动、真实,富有感染力。开篇是这样一段记录:繁忙的接访窗口(中景),张云泉接待着房屋业主们…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提升影响力为诉求,在主题报道、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报道中,大胆探索和实践,实现节目意识创新、生产方式创新、节目形态创新。本期《个案研究》刊发三篇文章,《喜迎十七大和谐中国行:主题宣传报道的一次创新》、《央视新闻频道嫦娥报道的创新与突破》、《从央视新闻频道河南淹井事件报道看突发事件中的媒体责任》,来探讨主题宣传、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电视报道如何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媒体在沈浩报道中对其人性美的开掘,归纳了沈浩人性美的五个要点——阳刚美、质朴美、仁爱美、柔情美、儒雅美。指出人性美的挖掘,对先进典型人物报道的突破性意义和作用,同时也指出了这次报道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何婕 《新闻大学》2000,(1):76-77
《东视广角》是东方电视台的一栏深度报道节目,诞生于东方电视台开播之日。该栏目诞生至今在节目形式上发生过诸多变化,但是最近1999年8月31日的一次改版却体现了电视从业人员对于电视深度报道的思考和探索。 深度报道原来是报纸的强项,而电视深度报道的崛起当首推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和《东方时空》的“时空报道”。这几个栏目充分运  相似文献   

20.
两个月前出版的《小岗村的故事》就是绝对的纪实。《活着》是通过一个家族的故事让我们震撼,而陈桂棣、春桃的《小岗村的故事》则是通过一个村庄的故事让我们震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