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方言是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更是地域性民俗文化的载体。解析重庆市酉阳县李溪镇天台村具有典型意义的方言词语,可窥见这一方土地上独特而美丽的民俗文化。这里的方言词语如同一面镜子,能折射出方言区人们的民俗生活;独特的民俗文化如同新鲜血液一样,源源不断地将生命的活力注入方言中;分析方言词语不仅要解读语言符号承载的语义,而且要考察"锁定"在方言词语记忆的民族历史和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2.
近代汉语研究起步较晚,词汇的研究,特别是方言词的研究更是薄弱。近代汉语方言词研究将有利于探索方言与通语的关系,有利于观察汉语方言间的渗透与影响。可以从6个方面鉴定历史方言词:一是词的频率标准;二是同一时代、不同词义的出现频率;三是文体及叙述角度标准;四是同一种古籍的不同版本间差异较大的词语;五是训诂学家笔下的方言记录;六是各类辞书、方言志收录的方言词。近代汉语方言词有很多还存在于正在使用的活语言中,训诂学的价值不可低估。分析活语言材料,可以准确解释词义;也有助于辞书编纂,比如词典立目、释义、义项处理等。  相似文献   

3.
一每一个方言总是拥有一批最能显示本身特征的方言词语的。当然,方言词语流通的范围并不能导致直接划出方言区域的界限,但是,如能结合语音特征等诸方面的因素,方言词语的比较对照对于识别不同的方言或土语群仍不失为重要的一环。湖南方言纷纭复杂。有的方言词语流行很广;有的方言词语只在很有限的地域内通行,甚至只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地点使用;有的方言词语在甲地是根深蒂固,在乙地却象是水上浮萍,问年轻人说有,访年  相似文献   

4.
选取了部分河州方言词语,与近代汉语词语进行对比、释义,通过方言词语与近代汉语作品资料的相互印证,证明河州方言词中保留了一些近代汉语词语,有利于初步探讨河州方言词与近代汉语词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方言是同一语言的地方变体。现代汉语方言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而且由于各地语言发展快慢有所不同,所以有的方言词往往保留了一些古词语的读音和意义,而这些古词语在共同语或别的方言中已不使用了,因此利用方言中保留的古词语的读音和  相似文献   

6.
陕西近代歌谣数量众多,其中保存了大量的陕西方言词语。从历时的角度看,这些方言词语是不同时代词汇成分的累积,其中既有古语词的传承,又有方言的自我创新。歌谣中所记录的方言词语具有内部一致性,但各县方言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同一首歌谣在不同地区传唱时换用了不同的词语,这有助于陕西方言的内部差异研究。  相似文献   

7.
陕西商州的丧葬方言词语真实地记录了农村丧葬习俗的全过程,再现了古朴醇厚的地域文化踪迹。商州农村丧葬礼俗极具地方特色,丧葬习俗中出现的方言俗语数量繁多、内涵丰富。联系商州自然地理状况、历史人文背景,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方言俗语进行研究,分析此类词语反映的思想内涵,进而揭示商州的地域文化和民众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8.
河北作家孙犁的作品在方言词语运用方面呈现出"素淡"的特色.以孙犁的小说散文为语料,可以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特色进行分析:点缀名物词语,勾描极富乡土气息的自然风光和农村生活图景;撷取风俗语汇,展现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提取鲜活方言,刻画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一个地方的民俗总是用当地的方言词语来称说的,而方言词语具有较为长久的生命力.从今天遵义话的方言词语,可以考察遵义现在的民俗,也可以了解历史上遵义的民俗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边地风月>里使用的务川方言词语,所展示的民情风俗,分析了方言与民俗的相生相随的关系.并揭示随着务川仡佬语的消失,仡佬族的民族文化也踪影难觅,<边地风月>里所描述的民情风俗皆为汉文化范围内的地方民俗.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Hello"一词,从美国地方言的角度,从美国几个不同地方对"Hello"一词的不同说法.从这些地方问候语的方言中,简单谈了一些各地的风俗、文化、经济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在翻译过程中,人们认识原文中的每一个词却无法创作出优秀的译文,这主要是缺乏对英汉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的缘故。文化的内涵很丰富,本文主要阐述习俗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相同的地缘政治、地理环境的作用下,人为的习俗与习惯会逐渐趋同,并在类似的地理环境下对各自的文化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同时逐渐形成文化圈与文化层。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关陇民俗文化圈得以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提出。也是因为关陇民俗工作者的努力,关陇民俗文化符号背后的许多深刻寓意被重新发掘、整理。虽然这些意义有了不同理解者所赋予的不同涵义,但民俗文化中固有的意义与现实更加相得益彰,关陇民俗研究也得以变得更加广阔与健康。  相似文献   

14.
并列结构语序从纯语法上说其关系至关重要,是自由灵活的,但如果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看,又是相对固定的,排序时要受到多种原则的制约。汉语并列结构组成成分排序大致遵循如下原则:时空原则、感知原则、文化原则、语音原则、逻辑原则、语境原则、语言习惯等。这些排序原则是以认知心理、社会文化、语音特征、逻辑事理、约定俗成等多种因素为基础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目标语言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大部分来自母语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的干扰,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造句方式、语序和习俗文化等方面差异来探讨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以帮助学习者学习准确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16.
“楚辞”与《诗经》在前辈学者比较中,主要集于二者的成书时期、地域、内容、风格、影响等方面。经此比较后,有学者便以屈赋与《诗经》各自的特点来界定南北文化的特色。如有以篇章中“兮”字运用的多寡来区分南北文化;又有因屈赋中多见巫现之风,便有以此界定南方文化是以屈赋为代表的巫文化。细研其成果,对以上两个界定颇有疑议。故通过实考屈赋,查阅文史,在深入了解楚地社会风俗、宗教信仰、民族特色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兮”字的运用是否可以作为南北文化划分的标准以及南方文化是否可以被界定为“巫文化”。  相似文献   

17.
后石村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一样,有着祖先崇拜、神灵崇拜以及宗教信仰等民间习俗的深厚基础,这些构成了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后石村岁时礼仪习俗、民间信仰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可以清晰窥见到这一民俗文化事象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间传承演化的历史轨迹。作者以其在后石村的具体表现与历史流程为契入点,来分析和解读辽宁农村地区民间习俗与宗教信仰状况的历史沿革、建构、特征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不同文化下的语言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内涵,阐述了英语词汇的内涵意义,初步把英语词汇的内涵和汉语之间转化的基本模式分成三种:概念意义相同或相近而文化内涵意义不同、概念意义相近而文化内涵部分相同、概念意义不同而文化内涵相同,通过分析原因、举例比较来说明英汉词汇中文化内涵的对应关系是否一致性,认为文化内涵的差异可能源于意识观念、联想意义、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几方面的原因,讨论了文化内涵上范围的差异和异同并存的情况,并列举了文化内涵相似而表达对象相异的有趣现象,强调要重视语言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培养文化敏感和文化习得意识来真正掌握文化中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端午龙舟竞渡民俗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端午节龙舟竞渡节俗之起因虽有各地的具体原因 ,但其受到端午节早期节日性质的选择是确切存在的。龙舟竞渡民俗以其逐恶驱疫之功能为端午节所接纳 ,又以其游艺之潜在特性影响到整个节日的性质 ,实现了其对节日文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古代典籍中“鬄”、“髲”二字经常成对出现,俗皆以为是同物异称词,为古代假发的通称。但从古人的发式习俗和语源上来看,此实是受传统训诂浑言之训而致误的典型一例。“髢”指一切用于装衬的假发,重在原料;“髲”则指用于盘高髻的假发,或直接著之于头无需再加梳理的假髻,更重式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