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鬼笑翻天     
爸爸:“冬冬,你知道‘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吗?”冬冬:“这谁不知道呀,一个叫津津的小朋友,不讲卫生,老不洗澡,身上都有味儿了。”上课时两同学们在窃窃私语,代数老师制止道:“说话不许出声音。”一同学在下面闹,老师说:“你给我站到黑板上去!!”—— 高难度啊。某数学老师讲算式变换,在讲台上袖子一挽大声喝道:“同学们注意!我要变形了!”有一天,外面下大雨,老师满脸雨水的走进教室,在讲桌前不知道找什么东西,找了一会就问前排的同学:“我擦纸的脸呢?”老师:“小A,你们班上有一些同学有一句口头禅,你知道是什么吗?”小A:“不知道。”老师:…  相似文献   

2.
西西信箱     
有同学说,有时候自己的好友向自己提出一些要求,明知这些要求不妥,但是碍于情面又无法拒绝,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同学之间应该提倡互相帮助,但是当同学提出一些不妥的要求时,你要学会勇敢地对同学说“不”。当然,向别人说“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在说“不”的同时,你可能在同学心目中已经变成了一个无法讨人欢心、不能满足别人要求的人,再也不是有求必应的形象了,甚至丢失一些人缘。但是,你却成为了一个懂得坚持原则的人,你再也不会被人利用,也不会在他人的无度要求中感到左右为难了。勇敢的说“不”,这是你自我保护的方法,尤其是你在必…  相似文献   

3.
(一)分析法。这就是按照作文题目的词或短语的组合类别来确定内容的中心和范围的方法。例如,《我喜欢的一个同学》这个作文题目是由四个词组成的。“同学”是名词,是作文的主要对象,同时也使我们知道了这篇作文是在写人;数量词“一个”和动词“喜欢”、人称代词“我”,则是“同学”在数量、行为、范围上的限制。只能以一个同学为中心来写,而且这个同学必须是小作者自己“喜欢的”。这  相似文献   

4.
《红领巾》2008,(4):13-13
童童的问题可能出在两个方面,一是那些同学有“敲诈”嫌疑,二是童童有“贿选”嫌疑——为当选副班长“笼络”同学。童童是不是在班干部选举的时候,搞了点小动作呢?是不是答应了某些同学一些不合理的条件呢?要知道,班干部不仅仅是一种头衔,还意味着责任和奉献。好干部要帮老师排忧解难,可不能帮着同学欺骗老师哦。  相似文献   

5.
那天,我去听六年级李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她讲的内容是《圆的认识》。在学习了圆心、半径、直径基本概念之后,李老师让学生自学“圆的画法”这部分内容。同学们很快自学完毕。“知道怎么画一个圆吗?”“知道。”“下面请两名同学配合,一个同学当‘指挥’,一个同学画,在黑板上画一个半径为20厘米的圆。哪两位同学愿意完成这件事?”从同学们举手的情况能看出愿意当“指挥”的要多一些。大概是最后一排,一个愣头愣脑的男孩承担了画圆的任务。二人来到前边,开始汇报。“指挥”拿起书,态度镇定地读到:“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带内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广东省广州白云师范学校的同学们围绕学生中崇拜歌星、影星的话题,作了一次“我看‘追星热’”的座谈讨论,并给我们寄来了他们的发言摘要。怎样正确认识歌星、影星、体育明星,确实是个有意义的话题,不知道别的同学对此还有什么高见,也想知道我们同学中是不是有那么一些个“星迷”。“各抒己见”欢迎大家来谈谈。  相似文献   

7.
去年我执教一年级并担任一年(2)班的班主任。大家都知道,一年级学生有个共同点——爱“告状”,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学生“告状”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受了委屈向教师寻求支持、帮助;有的是自己不确定向教师试探某件事的正确性;有的只是单纯想引起教师或同学的注意;更多的则是一些与同学相处磕磕碰碰、鸡毛蒜皮的小事。  相似文献   

8.
想念外号     
“飞机,你的作业本发下来了。”我正在专心地做作业,同学余丹翔叫我。我笑呵呵地对他说:“知道了。”也许你会觉得奇怪,我爸妈怎么会给我取这样一个“好听”的名字,其实,这名字是同学们给我取的外号。我们班同学的外号可多了!什么“录音机”、“白开水”、“上好佳”等,听起来还挺有趣吧。还有更妙的呢,郑添翔叫“飞翔机器人”,毛卉叫“毛毛虫开会”,赵永磊叫“超级大喇叭”……一些千奇百怪的东西都成了我们的外号,有的根据这位同学名字的读音而来,有的是根据这个同学的性格特点而取,怎么样,我班里的同学是不是还挺有想像力的。我当然也不…  相似文献   

9.
一、情景再现A、最糟记录语文课我正上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人敲门,我一看,是派出所的民警。“让你班的A同学来一下。”我心里“咯噔”一下,A同学有小偷小摸的现象这我知道,可是让我意外并震惊的是这回竟是入室偷窃,这可是触犯刑律的呀!我的心在颤抖。B、平时评述A同学绝对是全校  相似文献   

10.
<正> 爱好航天知识的同学都知道,我国发射成功的“神舟四号”是宇宙飞船,美国不幸失事的“哥伦比亚号”是航天飞机,而俄罗斯著名的“和平号”则是宇宙空间站。可是,你知道这三种帮助人类遨游太空的神奇航天器有什么不同吗?  相似文献   

11.
一、课前絮语:你知道什么是“心理活动”吗?什么叫“心理活动”?举个例子。假如你班级里有个平时学习不怎样的同学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你知道了,心想:“他平时文章写得那么差,居然能在报上发表文章?会不会是从哪儿抄来的!”可另外一个同学却想:“真是好样的,第一个敢于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人,我真佩服他的勇气和才气。”读这两段话,我们可以知道:心理活动,是人们针对某件事物所产生的想法:了解人们的心理活动,就可以了解人们的内心世界。上文中的第一位同学有点妒忌和猜疑的心理,而第二位同学呢?则具有羡慕和钦佩的心理。“心理活动”是怎样…  相似文献   

12.
希望寄于谁     
去年暑假,我去看一位大学同学。多年未见,自然亲切。闲谈没有几分钟,门外走来一位青年,冲着我同学高喊道:“嗨,别忘了,晚上老地方见!”我知道他这是在邀同学晚上  相似文献   

13.
“爸,星期天我到同学家去玩。”一进门,我便冲着正在厨房烧菜的爸爸喊。“玩玩玩,就知道玩,我跟你说了几遍,你别想了!”爸一脸不高兴。我不满地对爸爸说:“爸,我已经17岁了,你应该给我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了,别的同学……”“别跟我提别的同学,你就会学别人不好的地方,别人成绩好,你怎么不说?你知道不知道啊?你和别人不一样,要不是你妈把你管住了,你不知道又要到哪里去疯了!”“这……”“这什么?”爸爸根本不让我有说话的余地,“你给我听好了,以后不管有谁叫你,只要不是学校组织的、老师组织的,你一律不准出去,听见没有?快去做作业!”这就是…  相似文献   

14.
新学期开学已三天了,我们班的朱青同学还没有到学校报到,这可把班主任王老师和全班同学急坏了。从初一到现在,我们班一个同学都没少过啊。这天下午放学了,我和两个同学还在教室里做作业。“你们三个同学还没回家?”不知校长什么时候走进来了,亲切地说,“听说你们班朱青还没报到,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吗?”“不知道。可能是家里没钱读书吧。”王菊花抢着说。“哦,”校长的脸一下子严肃起来,眼睛盯着王菊花,急切地问,  相似文献   

15.
淘淘的故事     
不知道咬不咬人淘淘去找自己的同学,在同学家的门口看见一只大狗。同学在门内嚷着:“你怎么还不进来?”淘淘:“这只狗咬不咬人?”同学:“我们也很想知道,因为它是今天才来的!”脱口而出淘淘正和山山一起看《一千零一夜》。淘淘:“《一千零一夜》的别名叫什么?”山山:“《一千零一夜》哪有什么别名?真是天方夜谭!”肚脐淘淘对肚脐很好奇,就问爸爸。爸爸把脐带连着胎儿与母体的道理简单地讲了一下,说:“婴儿离开母体之后,医生把脐带剪断,并打了一个结,后来就成了肚脐。”淘淘说:“那医生为什么不打个蝴蝶结?”31淘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后,班里一些学生发现自己的书包被人翻过,一名女生的眼镜被藏到了讲台桌的抽屉里。尽管事后,藏眼镜的学生主动承认了是搞“恶作剧”,我还是觉得这不是一件小事。我知道在班里,翻过同学书  相似文献   

17.
回顾母亲节     
刘一芹 《教育文汇》2003,(11):31-31
“同学们,我想大家现在最想知道的就是今天班会的主题,大家也不要再猜了。先请大家来回答一个问题,知道昨天是什么节日的同学请举手。”“母亲节”!随着大声的同答,大多数同学都举起了手。“哪些同学给妈妈买了礼物或者问候妈妈了?”这时,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大家都在左顾右盼,只有八个同学举着手,有些同学已经低垂着头了。“下面我  相似文献   

18.
《课外阅读》2006,(5):52-52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公开课,老师提问:。各位同学,有谁知道长度的单位是什么?”这时,班上最乖巧的一个同学举手要求回答,这是课前老师安排好的,当然是他回答了。“老师,是米!”。不错不错,请坐下。”“可是,有谁知道还有什么呢?”这时候,平时学习最落后的同学也举手,老师有点激动,虽然没有事先安排他,可是老师觉得不应该有歧视,决定给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北京市某学校的王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中有人偷拿了同学的钱后,她来到班上,不慌不忙地说:“我已经知道钱是怎么丢的了,是讲台桌‘拿’了这10元钱。”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组校园里关于男女同学之间的故事。本来,制造是非是影视界的“专利”,它更多的是无聊记者们为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而炮制的新闻,是明星进行个人炒作的“法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股歪风吹进了纯净的校园,一些同学成了“谣言TV”的主播,一些同学则津津乐道于某某与某某的关系上,把“事件”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而受伤的始终是“故事”中的主角。我想,这一期话题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些故事,而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和自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