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办公室里,常有老师抱怨:这文章这么短,这么浅,学生自己都能读懂,有什么好教的呢?从老师的抱怨中,我们能窥见“浅文”的一些特点:一是文字浅显,篇幅短小,学生可以凭自己的认知经验去阅读,没有文字上的障碍;二是主题思想单一,作者的思想情感容易把握。此类课文,很容易为老师和学生所忽略。笔者以为,浅文可以深教,也有深教的必要。浅文该如何深教?  相似文献   

2.
有些科学教师不太重视习题讲评课,认为上这种课不必像上新课一样费心备课。如果真是如此,为什么又有很多教师抱怨学生做过讲评过的题目仍一错再错呢?上习题讲评课前,到底该做些什么工作呢?本文试图就习题讲评课的备课要素与广大同行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估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材编排体系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多数教师也意识到估算教学的重要性。然而,部分老师只注重教会学生估算的方法而忽略了对这些方法的应用,没有领悟到数学教学的精髓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游鸿达 《教育》2014,(12):71-72
执教多年,发现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现在的学生不知怎么了,作文越写越没味,且大多不爱写作文,常说“没体会,写不出来”.甚至还有学生抱怨:“真烦!要是语文课不用写作文该多好!我宁愿不去春游也不想回来还要写作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绝不能忽略这些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写作呢?怎样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笔者认为,教学中可以做这样尝试.  相似文献   

5.
有些班主任常常抱怨,现在的 学生难管,老师和学生谈心往往说者苦口婆心,而听者却心烦意乱,有些更是当面一套,背地又一套。究其原因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些教师只满足于把心掏出来,即有心“谈心”而无意交心,没有把自己一片赤诚之心置于学生心中,没有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的关爱。那么我们班主任怎样通过谈心来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呢?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教师,你幸福吗?踏着朝露去,伴着夕阳归。在这样简单的生活中你是否会有许多的抱怨?抱怨学生难教,抱怨教学压力大,抱怨家长不懂得理解老师……看过全国特级教师斯霞老师的事迹,在她爱的教育之旅中,她教学中的幸福感深深地感染着我。这种幸福感是从哪里来的呢?  相似文献   

7.
“目中无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如果将这个词语的意思改造一下,借用过来形容一些教师的教学现状,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时下,有些老师备课只注重看教材,教材钻得滚瓜烂熟,教案写得洋详细细,讲课讲得头头是道,但到头来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是什么原因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目中无人”,忽略了对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一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顾及学生的学习需要,不调查了解学情,不研究学生的学习个性,仅仅根据自己的主观设想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是“满堂灌”,就是“满堂问…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做个好老师不容易!教书育人的繁忙琐碎、专业提升的学习探究、有限精力的无限责任,都使很多一线老师切实感受到做老师真的不容易。因为不容易,"我们的教育充满了借口和抱怨,有些大学教授痛骂高中教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高中教师痛斥初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品格培养,初中教师抱怨小学教师没有抓好孩子的学习习惯,小学教师指责幼儿园老师没有呵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幼儿园老师呢?感叹现在的家长都不管事,交给老人来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常规工作,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提升课堂实效的关键。可是。在当前的备课活动中,教师却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传统的备课只定格为课前教学设计.并把它定位为不可更改的“铁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忽略了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致使“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情况的出现,从而造成了教学的压抑和失败。那么,怎样备课才能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反思可以成为有效备课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新教师,教龄刚满一年,虽然接受了四年的师范教育,对于怎样在实践中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仍然有些茫然。韩愈在《师说》中曾经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作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只做这些就够了吗?这样就是优秀教师的标准吗?这些疑问困扰了我很久,但是开学之初,繁重琐屑的备课、上课和班级管理工作纷至沓来,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需要从头学起。我只是忙着接纳,忙着学习,那些疑问被压在了心底,没有时间去常常想起。有一天,一个学生拿来一篇作文让我修改,我没有多问,看了看,提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和学生的抱怨.教师抱怨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少学生在厌烦情绪支配下从事学习,效果十分差.学生抱怨老师讲课枯燥,只看中分数,不体谅学生的难处.由此引出了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2.
陆小娟 《现代教学》2008,(7):116-116
以往我们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了让学生重点学什么,却忽略了怎样让学生去学这些重点。而在备课中,设置恰当的突破重点的环节,合理选择和灵活应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来突出重点,是确保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然而,事实表明,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能在教案中写出重点的项目和内容,但在教案中没有写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式方法的情况却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3.
我们有很多老师常常抱怨学生在语文课上不愿多动脑筋,课堂气氛沉闷。究其原因,固然有学生的因素,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呢?有没有考虑我们老师上课设计的问题能否真正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平时教学中,有的老师设计的课堂提问要么流于简单,  相似文献   

14.
王娜  杨杏来 《考试周刊》2007,(7):102-103
曾听到有老师这样抱怨过,这些知识我都讲过,而且有些知识点我讲过多遍,讲得很透彻,学生怎么还是不会呢?很多老师工作不能谓之不努力,态度不能谓之不端正。课堂之上尽力去讲,课堂之下尽心辅导,用去的时间很多,但学生成绩没有太大的起色。这又是为何呢?  相似文献   

15.
1.关注学生前概念,充分预设课堂教学中的可能情况 备课精细。备课时不要只想我怎么教,应该先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怎么去引?怎么去导? 以学定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学情去备课,以“学生为中心”从备课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学生,尤其是教育那些对教师已经形成了抵触心理的学生时,一般的批评没什么作用,因为这些学生已经对教师的公正产生了怀疑,总觉得教师处处针对自己。这时他们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错误缺点及由此受到的批评惩罚,也就不会去反省自己的问题。学生没有自省,批评惩罚就失去了意义。于是,有些老师想,既然批评不行,就表扬激励吧,有事无事就表扬,但这种为了表扬而表扬只在低年级有用,高年级学生则会敏锐发现其中的空洞虚假,同样没什么效果。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的到来,无纸化备课的倡导及集体备课的盛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我们也看到:有些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却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实在是本末倒置.有些教师视集体备课为轮流备课,由原来备全册教案变成备一两个单元的教案.更有甚者,"备课靠下载,上课靠模仿,作业靠教辅",这些做法都与有效教学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18.
老师留了作业,有些同学能够轻轻桧松地去完成.而有些同学却总是把它丢到九霄云外,为什么呢?做作业太麻烦了!太难了,不知怎样去做!作业没有趣味性,没有针对性!真没意思……学生的回答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那么作为老师.应如何对待作业呢?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的到来,无纸化备课的倡导及集体备课的盛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师的T作效率.但我们也看到:有些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却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实在是本末倒置.有些教师视集体备课为轮流备课,由原来备全册教案,变成备一两个单元的教案.更有甚者,"备课靠下载.上课靠模仿,作业靠教辅".这些做法都与有效教学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开设已经近十年了,尽管各地组织了不少相关的培训.但目前很多科学实验还是没有走出老师引导的误区。不少老师为了寻找实验而去备课.为了做实验而去讲课,结果是为了实验而实验,学生在老师既定的模式里搞实验。实验了半天也只是照描画虎而已,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却并没有多少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