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可能犯错,学生也可能犯错,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错误不一定是给课堂带来灾难的麻烦事。数学教师应当正视课堂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评错,加强学生的体验,错误可能成为学生认知的亮点;有时还需要教师主动诱导学生犯错,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错误成为学生的宝物。就此,笔者从以上三个方面提出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邓超华  任洋琪 《湖南教育》2009,(3):46-46,50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这是非常正确的.不过,近年来,建构主义开始在中国教育界风行起来,于是,很多数学老师加入了崇拜建构主义的队伍,对老师需要有“一桶水”学科知识、老师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淡化,甚至有人提出老师不需要有“一桶水”,老师与学生一起去“打水”(建构)就够了.虽然这些提法有合理的成分,但对教学改革存在误导.比如一部分老师不再加强基本功的练习,以致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科学性错误;而很大一部分老师认为课堂是学生的,老师不能灌输,否认接受性学习.这些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把时间还给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极力避免犯各种错误,但事实上错误往往很难避免。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错误资源,使教学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学也是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自我否定。教师如何利用学生学习的错误,及时引导学生自我否定,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批判性的再思考,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正确理解。下面谈谈老师如何利用学生的错误,有效对学生进行引导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作为老师,要认可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出错,承认教育的差异性。关注错误,正视错误,在错误资源中挖掘各种生长点,珍视并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广西教育》2010,(28):30-30
牛献礼在2010年第1辑《小学数学》上撰文指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往往可以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怎样有效利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呢?首先,教学开放是前提:进行开放的教学,给学生出错的机会;倾听学生发言,捕捉学生的错误想法;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的错误显现出来;用心积累学生经探究进行自我否定的经验。其次,捕捉错误是关键:要有关注学生状态的意识,不能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老师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可以辅助老师的教学工作,但体态语言也有好与坏的差别,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不好的体态语言,以免给学生带来一些错误的暗示或者不好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什么是体态语言、为什么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体态语言、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哪些体态语言。  相似文献   

8.
学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又难免出错,特别是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已成为老师和学生最苦恼的事情之一,教学中传统的做法是: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老师会直接把正确答案告诉给学生,然后作个简要分析,这样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增加课堂训练容量;课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批改后交由学生自己订正,  相似文献   

9.
正确与错误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在追求"正确"的学习过程中,发生错误是在所难免的。由于错误本身来源于学习,贯穿于生活,正确地对错误予以利用,使错误变成资源,将会促进学生的学习。作为老师,若是一味刻意避免错误,忽略学生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善于从错误的侧面去教导学生,只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因此,老师应把握并开发教学中的错误资源,使其成为教学过程中独特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的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发挥错误最大限度的作用,挖掘其内在的"闪光点"。教师不但要宽容学生的错误,而且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正确巧妙地引导,"错误"会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催化剂;合理巧妙地利用"错误"资源,让课堂不再因"错误"而尴尬,而是因"错误"更精彩。  相似文献   

11.
徐秋云 《师道》2011,(11):34-35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费时多,收效低”的难题:英语教师通常只关注学生的写作结果,忽略写作的过程。教师选题,提出写作要求和时间限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后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作文的内容和语法的准确程度给分,然后在班上讲评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错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忽视了学生是怎样写出作文的。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1,(55):71-72
老师应该允许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上犯错误,要时刻注意学生所犯的每个错误,把它们转化成好的教学工具。学习中的错误可以用作启发式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热情。利用错误作为师生的窗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熊万红 《湖北教育》2002,(17):44-44
数学老师在讲授例题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学生发生理解错误的情况。面对着学生的错误,老师如果抓住时机,借错误引发学生争论,就能收到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效果。一、借错误表述,引发争论,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理解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有时候,学生的错误表面上看起来还显得十分合理,不分辨清楚还真不容易让学生认识其错误。因此,老师要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学生会在一个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会犯错误,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在小学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知识,尤其是数学,他们刚刚接触这门课,肯定会犯很多的错误,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老师要重视这些错误资源教学,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中重视错误资源教学的研究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教学的成因以及如何合理的利用这些错误资源更好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石中秀 《广西教育》2014,(25):69-69
正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讲求滴水不漏、天衣无缝,唯恐出现纰漏,结果是老师求全求精求细,但学生仍然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个中原因是教师只注重了经验的传授,而没让学生尝试错误,在错误中反思、感悟、成长。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只有出现了错误,才能在纠错中深刻思考,加深对错误的理解和认识,避免错误的再发生。所以,教师要学会在错误上做文章。一、将错就错,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老师或学生。错误可能是我们在备课时由于疏忽或失误操作而出现的,也可以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16.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学习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认识和利用错误。有的人认为错误是洪水猛兽,考试的各种各样错误,使得付出的努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既伤害了老师,也打击学生自信,让人沮丧。而我却认为错误是一种财富,能让人进步。错误是达到真理的一个环节,正是因为错误,真理才会被发现。错误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我们要把它们收集起来,当作是一种资源,好好地加以利用,以错引正,变废为宝。但又如何认识和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呢?  相似文献   

17.
学习错误是指由于受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偏差和失误。学生的学习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教师不但要宽容学生的错误,还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课中随时生成的有效资源并加以正确的利用。其策略有:直面错误,探索真谛;剖析错误,正本清源;捕捉错误,亮出精彩;反思错误,归纳提升;欣赏错误,渗透爱心。  相似文献   

18.
学习错误是指由于受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偏差和失误。学生的学习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教师不但要宽容学生的错误,还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课中随时生成的有效资源并加以正确的利用。其策略有:直面错误,探索真谛;剖析错误,正本清源;捕捉错误,亮出精彩;反思错误。归纳提升;欣赏错误。渗透爱心。  相似文献   

19.
好心与好脸     
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后进的学生先后遇到了两位老师。第一位老师对其不完成作业的行为进行了应有的惩罚:罚抄作业、罚跑步、罚捡纸……这位学生用逃学、旷课等方式对抗老师,并发誓要报复这位老师。后来班级换了另外一位老师。对于他的错误,这位老师并没有一味地批评,而是细心地发现他的优点,表扬他、鼓励他。在尊重与鼓励下,这位学生慢慢地转变了。在考入重点中学时,他发誓要报答这位老师。两位老师都是好心,同样希望自己的学生好,为什么换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我想大概是因为第一位老师虽然给了学生好心,但没有给学生好脸;另一位老师不…  相似文献   

20.
王艳玲 《考试周刊》2013,(69):61-62
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伴随产物,是一种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资源和宝贵的教学资源.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首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实施教育教学,甚至应该多关爱问题学生.其次应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感受"他们的思维,帮助学生理清其错误源头,把握其思维的运行轨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要善于将学生"犯错误"过程中不利的、消极的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因素,多给学生"尝试—错误—改错—完善"的空间.教师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课堂上学生的错误资源来搭建平台,使学生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从错误走向正确,从困惑走向明朗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