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人口规模最大、经济活力最足和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群。"十四五"期间,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面临着区域人口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人口流动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全球科技合作与科技博弈等诸多挑战。文章在对城市群人口布局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群人口功能布局的特征与问题,认为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必须同步提升与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人口功能;提出了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人口功能布局优化的基本方略,并针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提出差异化、针对性的人口功能布局优化策略,以引领"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群形态向更高级、更健康的功能组织模式演化。  相似文献   

2.
理清京津冀城市群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是下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战略的基本出发点,也将决定着创新驱动战略的空间格局与布局形态。本文在借鉴世界城市群发展的基本规律基础上,凝练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当前呈现的三大基本格局、三大基本趋势,并据此提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四大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研究分析,并测算了京津冀各城市的集聚与辐射影响力,结果表明,北京和天津是京津冀城市群的两个经济增长极,北京—天津、北京—廊坊、天津—沧州、北京-保定的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其中北京和天津之间的城市引力最大,城市外向功能量最大;京津冀各城市的地理位置与经济联系强度有一定的关系,在地理位置上离北京、天津较远的城市,如张家口、承德、邢台、邯郸、秦皇岛等城市,受到北京和天津的经济辐射较小;从中心城市的辐射程度的差异来讲,天津对各城市经济辐射的差异小于北京。通过研究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子豪  祖健  史云扬  郝晋珉 《资源科学》2022,44(11):2247-2259
科学识别“三生”空间能够帮助摸清区域空间本底,促进国土空间的有序开发利用,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本文选取京津冀城市群作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类型“三生”功能为基础,结合“三生”功能适宜性识别划定“三生”空间,并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职能分类,分别评价2010—2020年城市群整体与各类城市的“三生”空间格局与转移变化。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城市群“三生”空间地理分异规律明显,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呈现生态-自然生产空间、自然生产-生态空间和生态空间,其中穿插着以各个城市中心为主体的生活-工业生产空间;②2010—2020年,仅有生活-工业生产空间面积增加,其余空间均减少,4类空间均有不同程度的转移,其中生态-自然生产空间转为自然生产-生态空间面积最大;③京津冀城市群“三生”空间中多为复合功能空间,生态与生产功能呈现多种强度组合方式,2020年新增自然生产-生态空间自然生产适宜性较2010年有所下降;④京津冀城市群职能结构分工不明确,相同职能类型的城市“三生”空间变化相似。结合土地利用类型与适宜性识别“三生”空间更加科学准确,划分城市职能类型评价各类城市“三生”功能特征,以期为京津冀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协同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城中村已有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分析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并缺少系统性的认知。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提出了认识城中村的基本框架,并总结了基于"刺激-反应"的政府管理模型和基于回声模型的城中村发展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市高碑店村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城中村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于明言  王禹童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99-102,135
从产业分工和产业集聚角度出发,基于产业层面数据,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系数、区位商,从中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现状、三省市的各自区位优势以及目前京津冀区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促进京津冀产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时期中国城市群分类治理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城市群将依然是中国推动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当前,中国城市群的发育已经呈现出多样化、所在区域的发展格局日益差异化、服务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目标趋于多元化、现代治理方式要求精准化的态势,因此对城市群发展进行分类引导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针对我国长期以来采取综合性政策对城市群进行分类指引存在的精准性不足、特色化难以凸显的问题,提出"十四五"时期以"四个专项+综合"的方式,即从规模等级、发展模式、空间组织、资源环境承载力4个方面,对城市群发展进行专项政策指引;同时,对一些普适性、战略性的政策提出综合政策指引,并建议未来将城市群作为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当中的一个层级,每一个城市群都应该通过编制规划,以确定其自身的政策包。文章提出了基于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格局、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格局、城市群自身发展规律的3个维度,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助推城市群扩容提质、发挥城市群区域带动作用的3个着力点,以及"管管理者""管资源环境""管生产要素""管营商和人居环境"的4个政策工具的政策分析框架,并对我国城市群进行了分类政策研究。从专项层面,围绕规模等级、发展模式、空间组织、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城市群的类型划分和精准施策;从综合层面,提出了引导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类型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全面梳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过程中面临的资源对接、平台建设、产业合作、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研究提出京津冀深化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应用的需求越来越高,处理器单纯的提升主频遇到瓶颈,双核处理器应运而生,技术逐渐成熟。尤其是AMD和Intel推出的面向桌面应用的双核CPU,必然会促进双核处理器的广泛应用。本文简单介绍了双核处理器产生背景和原理,同时通过描述处理器在SF express军事模拟系统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双核乃至多核处理器在军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未来几年,我们应该致力于对应于这一硬件改变的软件建设,包括软件的改写以及开发出用户友好的多线程调试和分析工具软件。  相似文献   

10.
1我校"45分钟工程"的提出 2001年夏,拉萨市第四中学(以下简称四中)领导换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发展.我校新任领导班子在分析总结校情,学习教育改革发展有关文件的基础上,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方法,制定出了拉萨市四中未来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五大”新发展理念,将创新放在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不断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更是需要技术创新为其提供强劲的内在动力。本文构建了技术创新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理论模型,揭示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作用,进而采用京津冀1985-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技术创新与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升,都会加速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步伐,特别是科技水平对于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应增加教育和研发支出,强化人力资本培养,以技术创新带动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以制度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从而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内部动力和外部环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技术创新,进一步推进京津冀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  相似文献   

12.
张乐育 《科学学研究》2007,25(Z2):215-220
首先阐述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直接动力,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同时又要注重认识的辩证发展,要重视基础研究和科学理论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发现和解决认识运动、科学领域中的内部矛盾(须知与未知的矛盾,从而提出命题、构想、猜想等)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然后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任务带学科"一方面具有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忽视基础研究,忽视理论思维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上它没有全面正确反映推动科学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实践上它不符合党和国家现行的科学技术政策,不利于我国经济地理学基础研究的顺利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地理学理论方法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因而对"任务带学科"展开讨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我国内陆地区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基本态势,指出部分内陆地区大城市正在面临发展科创产业的历史性机遇,初步具备孕育科创产业的科技资源与经济基础,但也普遍存在创新氛围不浓、创新投入不足、缺少科创企业和创新配套服务机构等问题。提出构建内陆科创中心城市的机制与路径,即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与政策环境,形成以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为创新动力源,以科创企业为龙头,以一流的法律、会计、审计、信息服务、融资机构为中介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并与发达国家及沿海地区紧密互动以获得创新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提出在构建内陆科创中心城市时,应注意避免过度投资、重复投资、经济金融化等现象,实现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过程是科学、技术、市场多元素非线性相互作用放大而成的巨涨落,三者的关联的模式决定技术创新系统的表现。创造条件使系统进入混沌边缘并加以同步控制是技术创新的一条有效途径,其具体做法是创造宽松环境,运用复杂性管理规则处理,统筹产品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发展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科学实验课程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艳华  黄声烈 《现代情报》2005,25(9):200-201
本文结合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学科重点建设示范型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问题,就以计算机科学教育改革的课程观点,探讨和研究了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体系.给出了计算机科学实验课程体系的一个实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朱圣田  胡锦文 《科技通报》1996,12(5):317-319
对优秀的科技成果给予奖励,是我国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一项基本政策,一些优秀的科技成果中倾注了科技人员的大量心血,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为什么未能获得相应等级的奖励呢?本文就申报奖励中存在的问题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7.
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研究评述:区域经济发展与知识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都市圈是区域经济在合作与竞争过程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地域空间组织形式,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不客忽视的推动作用,因而成为经济实践与研究的焦点.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区域成为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地域单元背景下,选择从区域经济发展和知识流动的角度,对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并做出相应的评价,旨在对社会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电子测量中,频率是一个基本参量,因此,科学技术对频率测量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电子技术使得对频率进行高速、高精度测量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定量分析以单片机为核心测频系统的测量误差,提出:在设计高速、高精度测频系统外围电路时,应合理利用CPLD、FPGA两种可编程ASIC器件;并预测了未来测频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演进趋势、建设路径模式选择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文献研究,分析科技创新中心的相关理论、评价方法及存在的缺陷,为准确把握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规律提供理论依据,对我国部分重点城市或区域正在开展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science in France and the USA enables us to analyze some national differences linked to specific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scientific, military,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orlds. The influence of new practices and tools developed during World War II and the Cold War appears to be of crucial import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new field, as well as that of cybernetics, computer sci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olecular biology. This paper can be considered as a study in how the differing contexts in France and the USA shaped the histor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gnitive science in each of these two countries. In spite of various differences, some common aspects may be pointed out: in both cases, computer experts and psychologists using a computational modelling approach were those first engag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gnitive science. If in France neuroscience-oriented cognitive science research was stronger than in the USA, it seems that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rientation is also of growing importance in Fr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