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本文在覆核敦煌原卷的基础上,从"不明词义而误录误改"、"不明对仗而误录"、"不明繁体字分工不同而误改"、"当改而不改"、"不当改而改"、"径改而不出注"、"自乱体例"、"脱文"、"未吸收前人成果"、"不明韵律而误"、"不明俗字而误"十一个方面,对《全敦煌诗》中的校勘失误进行了纠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些研究者在考释敦煌文献词语时,由于对某些词汇的词源不了解或不熟悉,从而得出了一些不太准确的结论,因不明典故而误、因忽视前世文献而误、因缺少佛教知识而误、因不懂名物制度而误、因不知通假而误等。本文就此分类各举若干例证加以说明,希望引起学术界对词汇溯源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覆核敦煌原卷的基础上,从“不明词义而误录误改”、“不明对仗而误录”、“不明繁体字分工不同而误改”、“当改而不改”、“不当改而改”、“径改而不出注”、“自乱体例”、“脱文”、“未吸收前人成果”、“不明韵律而误”、“不明俗字而误”十一个方面,对《全敦煌诗》中的校勘失误进行了纠谬。’  相似文献   

4.
王惠民 《家教指南》2011,(5):123-124
本文对《敦煌遗书所见"素像"考》一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素像"就是"塑像",而"素书"可能是繁体字"书画"形似致误。  相似文献   

5.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是敦煌文书资料的综合性汇编,但在对所收敦煌文书校释时,通读方面尚存在三类疏误:一是不明文意,误用通读;二是本应通读,误而不用;三是本可自通,不必通读。  相似文献   

6.
<敦煌变文校注>尚有一些不足之处:误录,或录一毫不相干的字,或未忠于原卷,妄加将通假字改为本字,或颠倒、衍或夺一字或几字;误释,未能考虑到变文所出时的语言特点、社会习俗等而臆断.  相似文献   

7.
论述在敦煌歌辞研究中,由于人们对歌辞的用语习惯,尤其是对俗句法的认识不够,校录中易出现剥离、肢解原文的现象。其中有不识"状语隔开式前移"句而误校的,有误读"共用"句式的,还有错把"三字连文"分割开来注解的等等。指出尊重原卷,谨慎地分析、系统地归纳敦煌歌辞语言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句法对敦煌俗文学作品的整理校勘,对准确理解作品内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敦煌书写     
敦煌之所以成为敦煌,是因为它是中亚东亚十字路口一个书写的地点,一个从事艺术的地点。敦煌用一千多年壁画,塑像,用羊皮卷,绸卷,纸卷,书写了人类历史上少见的持续性的艺术积累。敦煌书写的本质是艺术,因此它也以敦煌美术,敦煌歌舞,敦煌叙述,甚至敦煌旅游,敦煌重建等方式出现,围绕敦煌而出现的现当代艺术活动,可以说是第四次敦煌书写。这次书写不仅是在延续敦煌文化,而且使敦煌书写进入全球化的大环境,而冯玉雷的"敦煌小说"是这个第四次书写潮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9.
关长龙 《家教指南》2007,(3):98-101
辞书在传承过程中,后出者多兼收前代同类之作,故其前代之讹误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应存在的字形、字音或字义被后世辞书收录,所谓字之伪者.宋以后因印刷术之流行而致辞书规范化工作渐行,然亦因此误改误收者亦不免焉.今因敦煌韵书所作而得申辩其原委者数例,分"因声旁之讹变而望文生音"、"因形旁之讹变而望文生训"和"因辞书传抄之讹而将错就错"三类论之.  相似文献   

10.
"舞蹈道具"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的定义是"为舞蹈表演而制作的用具,是构成舞蹈艺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以敦煌壁画中的舞蹈道具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乐器和长绸两种类型,并通过对代表作品的举例分析,归纳、总结出敦煌壁画中的舞蹈道具在敦煌舞蹈中的运用及在运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丰富和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创新敦煌舞蹈艺术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与传播有以下规律:一、各类创作的艺术水准不均衡,敦煌历史文化蕴含的诗性表达是决定作品艺术水准的重要因素,但艺术水准并非决定社会影响力的唯一因素.二、敦煌题材文艺作品以多种方式借鉴敦煌学、敦煌艺术和敦煌历史文化,这是一个文化意义生成过程和审美价值增加过程,有助于敦煌学的普及.三、文艺作品对敦煌的认知和阐释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产物,其中的经典之作影响后继创作,造成敦煌形象的定型化效应.反之,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也会培养、影响受众对敦煌的感知、理解和信仰,产生锚定效应,制造关于敦煌的共享价值,并培养受众对此类作品的选择性心理.四、当代敦煌题材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参与了中国—甘肃—敦煌的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以政府介入的形式扶持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关系到此类创作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代敦煌题材小说涉及敦煌历史、敦煌遗书和艺术宝藏、敦煌民间传说等敦煌文化元素,大都融合情色、探险、悬疑、武侠、玄幻等通俗小说手法。在历史传奇小说中,习见的情节模式是爱情与战争的冲突,凸显梦幻传奇的敦煌形象。在现实题材小说中,敦煌呈现神圣化(寻梦之地、精神家园)与世俗化(生存环境和致富商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敦煌题材小说人物涉及归义军节度使、外族公主、王道士、外国探险者、驼队、落第书生、诗人、画工、舞娘、当代艺术家和普通劳动者等。宏大叙事、个人化叙事和通俗叙事分别表现不同的主题。敦煌题材小说的文化内涵与人物本身的文化蕴含、敦煌学知识的应用、叙事方式、美学风格有关。近年来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出现两大趋势:一是学理化、专业化;一是通俗化。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存在模仿、跟风、重复性写作等不良倾向,暴露出创作主体的浮躁和独创性的缺乏。  相似文献   

13.
敦煌是我国古代体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作为敦煌的集中反映,敦煌壁画蕴含着丰富的古代体育文化内涵.目前对敦煌壁画的体育研究,采用图像研究和文献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不仅描绘了众多体育项目的历史渊源,而且揭示了古代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然而,研究方法多元化还有较大发展空间,研究内容在体育项目古今发展脉络方面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14.
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对于敦煌学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对敦煌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目前的研究有平庸化、琐碎化的趋势,缺乏较有分量、理论性的成果。在顺应国内外学术思潮的大势下,作者积极倡导敦煌学研究的宏观化与理论化。  相似文献   

15.
敦煌石窟艺术既是中华传统艺术的典范,又是全球交往和全球化的产物。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因为全球化而遭劫掠。但就敦煌学的国际化和敦煌艺术的蜚声世界而言,却又是因应全球化而采取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播和交流的结果。敦煌艺术既是继往开来的典范,又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化全球的先声。这不仅从敦煌艺术史成就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吸纳性、同化性和创新性特点,而且从当今的敦煌学国际研究现状和敦煌艺术的创作成就看也可以得到肯定的回答。美学敦煌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强势话语。敦煌艺术的强大功能就在于它不受作为物理存在的时空有限性制约,敦煌艺术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生成,其艺术的启迪作用仍然会长存人间。  相似文献   

16.
针对敦煌彩绘艺术品数字化保护采集和再现色彩不准确问题,提出了敦煌彩绘艺术品色彩控制色卡方法。通过对敦煌彩绘文物制作使用的颜料及胶料的类型与种类、敦煌彩绘文物的制作工艺及设色技法调查,制作了敦煌彩绘模拟样本并建立对应色彩数据库。通过对模拟样本进行色彩控制测试挑选和完善,为敦煌彩绘艺术品的色彩控制提供了一个参考色卡。测试结果表明,使用自制色卡对敦煌彩绘艺术品的色彩控制能力优于标准色卡。  相似文献   

17.
陈垣先生是享誉海内外学术界的世界级学者。他在"发见时代",勇于利用敦煌所出新材料,开拓新领域,研究新问题,引领学术研究新潮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敦煌劫余录》、《跋西凉户籍残卷》和《摩尼教入中国考》,就是陈垣先生利用敦煌新材料以研求问题的代表作。尤其是《敦煌劫余录》,更是敦煌学研究不可或缺之工具。他对于我国敦煌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实具有奠基和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8.
敦煌壁画中出现的风伯形象,反映了敦煌地区对风伯的崇拜。结合敦煌壁画和敦煌文书,试图揭示敦煌地区的风伯崇拜与祭祀状况。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对敦煌文献学等有关概念进行厘定,并宏观介绍了敦煌洞窟出土的文献。然后作者对敦煌文献研究的历史研究作了简要回顾。文章就敦煌文献研究在新时期的展望,研究的重点要侧重于三个方向:应编纂敦煌文献的总目录、敦煌文献数字化与网络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