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来信选登     
serra 《网球》2012,(11):8-8
serra先生:我们省网协最近组织一个大型的业余比赛,你千万不要看不起啊,我们这个省是很少有业余比赛的,何况是网协亲自组织的。但一看报名表我们就犯愁了,天啊,团体报名费是2000,个人是300,并且什么奖品奖金都没有,只有奖状。网协解释说业余比赛如果奖励,那就变味了,重要的是展示我省的精神风貌,那他们为何还要收我们这么多钱?  相似文献   

2.
专家邮箱     
用热身提高状态专家你好。我是属于那种慢热型的选手,一盘无占先的赛制往往让我还没进入状态就输掉了比赛。我是多么希望业余比赛也是打五盘三胜,这样我就可以越打越好战胜对手了。请问我该怎样做才能让我迅速进入比赛状态?相信与你有同样问题的人不在少数——还没来得及将自己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比赛就已经结束了。这的确让人较为恼火,但没办法,业余比赛有  相似文献   

3.
《网球》2012,(11):98-98
近年来,我们这里的业余比赛为了控制比赛时间,都采用了无占先的赛制,就是当局分40—40时一分定胜负,接发球方选择接发球区。我在这样的赛制下经常将“金球”打失误,很是恼火,不知道到底是心理问题还是技战术问题。请问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让我在无占先赛制中打得好一些?  相似文献   

4.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非常普及,业余乒乓球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切磋繁多。怎样才能在业余比赛中提高成绩呢?笔者根据自己二十年来的经验谈谈心得。1.克敌之计,克己为上业余比赛往往以遭遇战居多,面对陌生的对手、陌生的球路,业余球员往往变得失误频频,不是出界就是下网。这是因为急于求成。“一拍打死”对业余球员来说是不现实的。业余选手一般未经正规训练,一无扎实功底,二无力量速度,比赛时如做一做统计,恐怕主动失误送分比主动得分要多得多,这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确立“多拍取胜”的思想,过于紧张会引发突然出现“肌…  相似文献   

5.
火车  陈功摄影 《网球》2010,(4):124-126
身为一个服务于大众的全国性民间组织,中国网球协会(CTA)需要以“搞好业余比赛”为重要任务之一。这些年国内的业余比赛层出不穷,但长期处于各自独立、一盘散沙的状况.直到2009年CTA投了两三百万开发出“中国网球协会会员赛事系统”后才有了改观。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无数经历“冬训”或“蛰伏”的球友们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2010年的业余赛事将会呈现怎样的面貌呢?  相似文献   

6.
《网球》2010,(5):101-101
双脚对于网球选手来说非常重要,它是唯一与场地接触的部位。纳达尔曾经因为脚趾起水泡而不得不退出比赛。那么作为参加高强度、高密度业余比赛的选手来说,如何让自己的双脚尽可能得到放松和休息呢?以下几点会对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很多业余比赛都逃不出短命怪圈的时候,晚报杯却能17年来长盛不衰,而且越办越好,越办越深入人心呢?由晚报杯而引发的各地选拔赛也成为当地的招牌赛事,成为推动当地围棋发展的主要动力。晚报杯的生命力为何如此旺盛呢?  相似文献   

8.
“比起职业比赛来,业余比赛显然更加灵活,可以用更少的投入,更简捷的方式收到更好的效果。”2006年,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业余网球赛在中国就多了很多,ATP、WTA巡回赛在中国加起来只有三个,而业余比赛当以千计,以2006年增长的势头为最猛。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办业余比赛?  相似文献   

9.
中韩两国棋手在职业大赛上的碰撞无不激情四溢,壮烈非凡。韩国的“天王们”一次又一次地力压中国棋手将冠军收入囊中,这样的场景已令无数中国棋迷心碎不已。但是职业舞台上的屡战屡败,是否说明中国的围棋水平全方位落后于韩国呢?或许两国业余顶尖棋手间的较量也能反映一二。中韩两国业余棋手的实力对比究竟如何呢?多年来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近年来,国际间的业余交流日益增多,数次国际业余比赛中,两国的强豪你方唱罢我登场,战绩难分高下,争夺日趋白热化。前不久杭州国际业余比赛上,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绿林豪杰虽在家门口占得上风,但是韩国棋手却不言败。本次由弈城围棋网主办的“弈城杯”中韩业余最强者擂台赛,邀请两国顶级业余强豪在同等的条件下直接对话,在这第二条战线上,到底谁能更胜一筹呢?  相似文献   

10.
专家邮箱     
避免误伤后脑勺我有一次双打比赛站在网前时,被搭档的发球打到了头上,当时都把我打懵了,疼了好久才缓过来,直到现在仍然心有余悸。我也知道搭档不是故意打我的,我只是想知道如何才能避免再被没有准星的搭档误伤到自己。这个问题在业余比赛中会经常发生。不过想要避免它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