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不断完善导师负责制。在高水平大学中实施“创新团队导师制”,对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革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基于这一认识,对创新团队导师制的概念、提质机制和育才特色进行了简要地阐述。  相似文献   

2.
药学研究生教育的关键是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只有不断创新优化导师制度,才能不断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本文从药学研究生培养角度,分析了基于单一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探讨了跨学科导师团队的构建与实施在药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从例会制度的目的、意义与形式,对例会制度在药学研究生创新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研究生管理和人才培养需要摆脱传统思想和管理模式的束缚,积极开辟新途径和积累新经验。研究生团队导师制管理模式是当下高校与科研院所中越来越常见的新模式之一。该模式由治学经验丰富的资深导师与充满学术活力的青年教师组成团队,以研究团队的模式共同指导和管理研究生。研究生团队导师制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契合实际需求,能有效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导师素质,促进科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交通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创新团队是研究生团队导师制发展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团队导师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采用的模式,但是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而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数量、质量却没有同时得到等比例的增长。团队导师研究生培养制度是导师学术交流的纽带,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源泉,也是实现学科交叉,进行学术创新的最理想途径,在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导师模式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讨论研究生的教育主要模式学徒式与多导师团队联合培养的教育模式的优劣.指出当前研究生学徒式导师制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张学科方向团队导师团队联合培养研究生.  相似文献   

6.
在厘清研究生培养制度从传统导师制到现代基于团队新型导师制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从创造力的系统观视角,阐述了基于团队的新型导师制的机制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培养农学类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对学研产合作培养研究生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学研产导师团队建设,实行"双导师制";建设多种类型培养基地,加强科研项目协作,搭建了学研产结合培养平台,从而形成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建设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团队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彩红 《高教探索》2012,(5):104-106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大幅度增长,传统的单导师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日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如生师比例失调,学科知识局限,导师队伍发展不平衡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建设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团队模式,既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也为提升研究生导师自身学术水平提供良好平台,又是实现学科交叉,产生新的创新点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完善的导师团队结构、健全导师团队的管理制度、建立导师团队的评价激励机制及科学处理团队学术分歧等措施来保障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9.
谈到基于科研团队的新型导师制,我们更多关注这种机制下科教活动的结合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培养意义,忽视了研究生作为一种不完善因素进入高校科研团队后,对科研团队创新成果的产出具有的积极意义;基于这种思考,运用库恩的科学范式论,阐明基于团队的新型导师之下研究生的进入对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科研活动创造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民经济各行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逐年提升,对其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单一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不足,结合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立的科研团队,探索实行了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有利于满足行业企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成果转化率、优秀学位论文和实践成果数量均比实行前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我国经管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和特点,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推行双导师制、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对经管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以确保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国际经济竞争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根据科研团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高校科研团队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运作模式,以及该模式在团队目标、团队文化、团队结构、团队资源、科研项目、保障激励等方面对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如何做到同一标准、同等质量地培养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正面临的挑战。在此形势下,作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机制之一,双导师制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威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对各种要素组合结果进行权衡比较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4.
指出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教学体系不合理、“双导师制”没有充分发挥实际效用、评价模式学术化、内外沟通互动机制不畅等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健全落实“双导师制”,创新质量评价标准,建立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构建完备的来华留学生导师制运行管理模式,有利于来华留学生知华、友华、亲华、爱华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其个性化发展和培养创新精神。一对一导师制和团队导师制是来华留学生导师制的基本模式,进修生和语言补习阶段的学历生采用一对一导师制,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学历生采用团队导师制。通过严格遴选标准,实施合理遴选计划和动态遴选等步骤建立完备的来华留学生导师遴选机制;通过规范导师管理制度,建立质量评估制度和导师促进制度等途径构建完备的来华留学生导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推行研究生导师团队模式成为新时期研究生培养的客观需求,而导师团队的水平则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在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构建中引入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这一改革建议,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积极创新,这是新形势下符合研究生培养特点的一种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高级层次,对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其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各方的普遍质疑,要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优化改革当前研究生导师制是关键所在;以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层次,探析了英、美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制,并通过分析比对探寻了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导师制优化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导师制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制度,随着研究生教育发展壮大,导师制的问题也越来越凸 显。导师制存在导师资格荣誉化、导师职责模糊化、导师评价科研化、导学目的功利化以及研究主题 导师化等问题。通过对导师的身份属性、职责根本、评价载体和管理归属等内涵进行再解读,提出导 师制的目的在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水平, 导师制改革优化必须与研究生培养质量提 升的整体规划统一起来,充分调动有关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发挥导师制应有的作用,达到培养高水平创新性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导师制”改良的内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研究生培养质量滑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生导师制开始受到质疑。文章剖析了外界对导师制的误解,从内外两方面探讨了改善指导效果、提高培养质量的途径和办法。导师应在因材施教、激发动力、重视过程方面更加关注,外部则要从健全制度、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以及完善评价体系方面配套改革。唯有如此,导师制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广东地区三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高校的问卷调查结果,对目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双导师制”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进一步扩大产学研合作规模、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评聘制度,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培训,创新导师管理制度等,是加快“双导师制”的推进与落实、激励校内外导师积极投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