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象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拿出真理”上。“扶”与“放”有机结合、辩证统一,才能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的顺利展开。例如:在将口语交际课《说况见闻》、习作训练课《写写见闻》(浙教版第六册)拓展组合,形成“做生活的有心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见闻”获取渠道的拓展,值得关注的“见闻”的取舍方法,是我首先予以“扶”的。当学生有意将“见闻”书写成文时,我在筛选“新事”、把握表达重点上给予了“扶”。当学生对同学反馈的信息———“在家乡飞云江口发现海豚自杀事件”产生极大关注时,我又点拨学生进行新的探究活动……再次给予了“扶”。至于对“见闻”内…  相似文献   

2.
杨希燕 《新疆教育》2012,(23):52-5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大纲》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1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1.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学误区。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首先让同学们掌握好汉语拼音;然后在新学期伊始专门上好两至三节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理论课。讲汉字的特点规律,讲自学汉字的方法,并进行具体辅导。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九课《我国古代的车马》第12自然段:“《楚辞·九章·国殇》说:左骖殪兮右刃伤。”文章在讲到“驾车的马”的时候,引用了屈原名作  相似文献   

4.
李玲 《现代语文》2007,(3):33-3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回,原回目叫做“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该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自发反抗、最终落草的英雄形象——林冲,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现实,在主题和描写人物方面均达到了很高成就,但笔者认为,林冲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及主题的表现,离不开李小二这一形象的艺术处理,得益于李小二的侧面烘托,一句话,“红花还须绿叶扶”,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谯周传》记载:谯周“研精六经,尤善书札”。“书札”应是“《书》《礼》”之误,依据是:《通志》的《谯周传》“书札”作“《书》《礼》”;从谯周作品及谯周的经学承传来看,作“尤善书札”不舍理,而作“尤善《书》《礼》”则合理;《三国志》中“礼”字多讹为“札”字;“植”字很早就已写作“礼”,而“礼”字与“札”字形近,易致二者混淆。  相似文献   

6.
道家将生命产生的机制归结为“气”的变化,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生命气化论。道家生命气化论萌芽于《老子》,在《老子》第42章中初见端倪;形成于《庄子》,《庄子》运用“气”的聚散变化及其“交通成和”的原理来解释生命现象产生的机制;《管子》和《吕氏春秋》中的部分道家篇章通过对生命孕育和产生之具体过程的解释,发展了道家的生命气化论;至汉代道家集大成之作《淮南子》,则较为全面地论述了阴阳气化产生生命现象的内在机制,将道家生命气化论推向理论高峰。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历史》必修3(2007年版)第45页“历史纵横”说《红楼梦》“1842年,就有了英译本”,其实早在1830年,《红楼梦》就有了第一个英译本。赵长江、付天军《(红楼梦)英译与中国文化传递》(《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指出,“《红楼梦》的英译工作始于1830年.至1986年结束”.“发轫期从1830年至1846年,出现了两个有关《红楼梦》英译的片断。第一个是183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德庇士的翻译,他译了《红楼梦》第三回中评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词,译文的标题是《Chinese Po—etry》,刊登在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  相似文献   

8.
《湘君》、《湘夫人》(以下简称“二《湘》”)是屈原《九歌》的第三篇和第四篇,它们实际上是同一首诗的上下两章。这是一首抒写“巫者”的失恋之歌.同时也是一曲“节妇吟”。以上是笔者对二《湘》长期思考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11课《失街亭》是《三国演义》里写得很出彩的一个故事,与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课文鉴赏说明”认为孔明能做到“知己知彼”,“解题指导”第三题又认为“失街亭主要是马谡之过,诸葛亮也有用人不当的责任”。笔者以为如上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上海《语学习》1999年第2期孙玮先生《到底念zēng还是念céng》一提出,《愚公移山》“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曾”应该念zēng,而不应该念céng,因为《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等书对于和“乃、竟”解的“曾”都注音为zēng。孙先生的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但是如果我们查阅一下其他书籍,,就会发现作“乃、竟”解的“曾”也可以读为céng。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长沙县第九中学创建于抗战烽火中的1942年,其前身为私立达德中学和金井中学。“达德”校名源于《中庸》“知、仁、勇,天下之达德也”,1978年更名为长沙县第九中学。该校是长沙北部边陲的一所历史悠久、教学质量优秀的农村普通高级中学。上世纪80年代,高考成绩即闻名全省,曾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湖南日报》多次撰文报道;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挑山工》一课时,学生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本课中的“黑黝(YōU)黝的肌肤”中的“黝”为第一声,而《小英雄雨来》一课中“晒得黝(YǒU)黑发亮”中的“黝”为第三声。“黝”字在本册中连续出现两次,但是声调却不同,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均发现“黝”字为一个声调(YǒU),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是普通话连读变调的缘故。什么是连读变调呢?语音上在连读音节中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连读变调,如“不”字,单念时读第四声Bù,称为原调、本调或者单字调。如果它的后面有个音节也是第四声,则读做第二声Bú,如“不去、不…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粤教版必修3),列入第四单元“古典诗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王昌龄的《从军行》、杜甫的《登高》以及刘禹锡的《石头城》组成“唐诗五首”同为“基本阅读”篇目,这给语文教师们岀了道不大不小的难题。不大,是因这是首名作,故各家各派的注释赏析已累积得满坑满谷,可供参考借鉴的资料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14.
小语第七册教材选编了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山行》,该诗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凯维德老师认为读“xiá”恰当一些(见《小学教学研究》2001年第3期)。此说笔者不敢苟同。首先,所举书证不足为凭。为了说明“斜”字读“xiá”音,凯文列举了《语文参考教案》和《唐宋绝句选注析》等书的注音或注释;而小学生古诗词《跟我背》(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也采用了此说,注云:“斜,这里为了押韵,可读作xiá”——而该书正文  相似文献   

15.
陈雅佳,女,1993年5月20日生,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0823班学生,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湖南日报》、《潇湘晨报》、《青年文学》、《中学生》等多种报刊发表作品,曾获第五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09-2010)最高奖——“恒源祥文学之星”、“文心雕龙杯”第四届全国新课标写作才艺大赛一等奖、长沙市“爱尔杯”第七届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  相似文献   

16.
刘强在《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撰文指出,《小雅》中的六篇“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宋以前学者持诗辞亡逸说。《毛传》:“有其义而亡其辞”,《郑笺》继其说:“孔子论《诗》,雅颂各得其所,时俱在耳,篇第当在此,  相似文献   

17.
沈春明 《四川教育》2004,(10):17-17
今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新小学生《规范》第16条增加了“集体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学会合作”。中学生《规范》第二部分第8条增加了“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等;第10条增加了“互相尊重、理解宽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全球中学生提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而这一切首先要学会理解与宽容。理解和宽容,也许这正是生活在城市森林中的我们所一直渴求的。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处变不惊的气度。宽容是一种大祸临头面不改容的潇洒。天下没有渡不了的河,…  相似文献   

18.
在荀子《劝学》中有这么两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其中两个“千里”前面分别用了“致”和“至”。这两个字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初中语文第1册第1课《劝学》中没有解释,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3册第10课《劝学》中仅对“致”做了解释:“到达”。  相似文献   

19.
《咬文嚼字》2012年第4期《又见“夯货”》中,有一个“无独有偶”用例。为说明问题,恕笔者详引原文: 曾陪十岁的女儿看张纪中版《西游记》……只听悟空劈头骂道:“你这夯(hang)货!”……  相似文献   

20.
《民办教育促进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冠以“促进”二字的唯一一部教育法律,其“促进”特色显而易见,如:单列一章名为“扶持与奖励”(见《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七章),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中是独一无二的;发展民办教育事业“十六字方针”中的“加强管理”(见《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第四条)改成了“依法管理”(见《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第二款);将“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见《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第六条)改为“可以”“取得合理回报”(见《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十一条),《民办教育促进法》不再提“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擅自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