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古诗教学与审美教育文/向晓红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体...  相似文献   

2.
古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立意高远、哲理性强、语言清新,有利于听障学生陶冶情操,开启思维。本文以《江畔独步寻花》的教学为例,力求探讨听障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方法,为聋校古诗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古诗以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创造了深邃的寓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同时,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为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创建氛围,优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弥漫在古诗中浓郁的美,让古诗教学成为学生美的享受,让古诗真正进入同学们的心灵里。  相似文献   

4.
韩召贵 《语文天地》2014,(33):39-40
古诗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奇葩,蕴含丰富。学习古诗对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情感陶冶以及文化熏陶有重要作用。诗歌是审美的艺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感受明丽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深刻的思想。古诗还具有音乐美、建筑美与图画美,这需要我们在解析古诗过程中,让学生体悟诗歌的美。一、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诗歌写景抒情,充满了诗情画意。其实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如何根据诗歌内容还原生活场  相似文献   

5.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因为小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较差,不容易将文字内容"转化",想象成具体可感场景画面,再者,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思想感情的距离,也影响  相似文献   

6.
江德中 《福建教育》2005,(6A):33-33
古诗以高度的凝炼概括现实生活.在句式上与其他文体相比较有它的独特之处,其语言与现代语言有较大差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如果从字面上解释,可能理解为“秦朝时的明月,汉朝时的关塞”,这就是一种误解。古诗为用词交错有致,不使行文单调平板,把一个意思有意识地分成两个,内容彼此隐含,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则是语言艺术的瑰宝。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品词析句训练,对理解古诗内容,陶冶学生情操。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我的实践体会是:  相似文献   

8.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凝练含蓄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如果我们能够在古诗教学中用上一些“音画”点睛术,就能使古诗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9.
赖素珍 《考试周刊》2012,(91):36-36
古诗精炼、含蓄、形象,魅力无穷。它是通过抒发强烈的感受和情绪反映社会生活的,又以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将生活中的事物与诗人特定的感受融为一体。学习古诗,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积累语言、文学知识,打好语言基础,培养学生认识、鉴赏想象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即作者在写文章时。头脑中早已有一定的情境或画面,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有进入作者描绘的这一睛境或画面,才能将文章读通读懂。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多是跳跃性的,虽字数不多,但容量却特别大,常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小学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难度,而通过创设情境,可以使古诗的教学化难为易。在此,以古诗(小儿垂钓》为例,谈谈我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李贺的咏古诗众多,结合其自身经历和时代背景,其中的讽喻性能够体现李贺认清形势的睿智。本文将探讨李贺众多咏古诗中的讽刺艺术的特色,并探求其讽刺的对象以及原因,最后通过李贺咏古诗讽刺艺术的特色与杜牧的讽刺艺术进行对比来更好地概括出李贺咏古诗的讽刺艺术意向新奇和想象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即作者在写文章时,头脑中早已有一定的情境或画面,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有进入作者描绘的这一情境或画面,才能将文章读通读懂.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多是跳跃性的,虽字数不多,但容量却特别大,常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小学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难度,而通过创设情境,可以使古诗的教学化难为易.在此,以古诗<小儿垂钓>为例,谈谈我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特别是诗,它是经过提炼的最精粹的语言。古诗更是如此。语言的精粹更多的时候体现在炼字上。炼字即锤炼、琢磨文字。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  相似文献   

14.
以美论诗     
张娟 《辅导员》2011,(18):54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最终能提高小学古诗的教学效果。在古诗教学中,很多环节都可以对学生施以美育,我主要从以下  相似文献   

15.
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喜爱。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因此,要引导学生将诗人高度概括或省略了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以及诗句的言外之意,加以补充,领悟其情,这就需要想象和联想。 以诗的形象唤起学生的激情。诗用凝练的语句创造意境,勾画形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循着诗所创造的意境和它勾勒的形象去思考。如孟浩然的《春晓》,首句破题,二句即景,写悦耳的鸟声;第三句回忆昨夜的阵阵春风春雨;最后又回到眼前,…  相似文献   

16.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合平乐曲的韵律、节奏。古诗的语言追求精确美、凝炼美、意境美、结构美。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喜爱。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因此,要引导学生将诗人高度概括或省略了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以及诗句的言外之意,加以补充,领悟其情,这就需要想象和联想。  相似文献   

17.
如何教学古诗的跳跃性结构□临泽县新华乡西街中心小学张学红古诗,为了精炼,把词与词、句与句,以及层次之间过渡性的文字省略掉了,从而形成跳跃性的结构。教学中,如何处理诗歌结构的跳跃性,展现诗歌画面之间的连接关系,通常采取如下三种方法。一、理顺被颠倒的词序...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古诗教学以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为主,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古诗的语言又过于精炼,他们很难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思想感情,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可以营造古诗的情境,还原古诗画面,创设与古诗思想内容相符的情境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领悟古诗深刻的内涵,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古诗的语言是诗人反复推敲的结晶。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古诗,经范读或听录音,扫除阅读障碍;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所讲的故事,揣摩词和句的意思。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讨论、品味,领悟诗意,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性和准确性。如教学古诗《江畔独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教材中编入的古诗 ,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 ,创设了优美的意境 ,表达了深挚的感情 ,千百年来广为传诵。诗中的语言美画面美与意境美融为一体 ,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感受美的熏陶 ,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这应该是古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现就初中第三册《诗五首》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一、读诗作画 ,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 ,诗人则用语言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 ,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 ,融诗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