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拟从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高等学校发挥主体作用出发,探讨高校如何对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行有效的支持、管理和监督。一、转变职能,强化对后勤经济实体和社会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后勤社会化改革后,高校从自己直接办后勤变成了面向社会选后勤,学校和转制后的后勤经济实体之间由行政隶属关系变成了契约型的甲乙方关系,不再具有直接的行政管理权。在一个逐步开放的校内市场,从事  相似文献   

2.
文章作者结合自身从事的后勤管理工作,剖析了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以及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推动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推进社会化改革是当前推进高校后勤工作开展的重要趋势,在全面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质量背景下,推动后勤管理“独立运作”,引入市场化力量参与后勤服务,形成高校自主选择、社会承办、师生监督的后勤服务体系已成为高校后勤管理的必然选择。结合目前高校后勤服务现状,未来要积极塑造后勤服务品牌,发挥智慧技术,诠释“师生为主”的现代后勤服务意识,提高后勤服务层级,真正适应高校改革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塑造品牌、服务升级、智慧服务等视角探究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迅速提高,为师生提供了高效、质优、价廉的后勤服务,但不可否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断层。如何在后勤服务工作中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地进行大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5.
整体德育理念在大学生公寓园区的渗透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后勤社会化,大学生公寓园区的开发与建设,高校德育置身于更加开放化、社会化、复杂化的环境中。依据“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核心理念,深入探讨了整体性德育理念在政府规划、制度构建、物业管理、园区化、环境建设、教育主体作用发挥中的渗透与运用。  相似文献   

6.
陈洪林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0(3):123-124,F003
高校后勤资产占有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就很难完善,后勤实体企业化运行步骤艰难;高校后勤增量资产的社会投入问题不解决,后勤化发展步伐必将遇到严重阻碍;在投资主体多样化、产权形态多样化形势下,如何发挥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主体作用是目前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1.学校、后勤、师生三者根本利益的一致性。1.1 学校、后勤、师生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应当得到认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是后勤生产关系的变革,同时伴随着学校、后勤、师生三方面的利益调整,其目的是为了发展后勤生产力,提高服务质量,支持学校发展。前提是必须保持高校的安定团结和处理好后勤群体的前途,三者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其中某一方面利益受损都会产生不良后果,只有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后勤社会化的顺利推进。后勤群体对学校是忠诚可靠的,是经受过实践检验的,对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拥护的,投身后勤改革的精神是可贵的。对于后勤改革需要他们付出的代价是认可的。如果低估他们的政治觉悟,把他们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进入高职院校的社会资本逐利倾向与高职院校后勤公益性的矛盾,学校在维护社会资本和学生权益方面出现的角色冲突,后勤社会化以后的责任问题难以界定等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高职院校后勤改革必须坚持社会化,才能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才能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对后勤的多样化、个性化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服务逐渐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之中,同时,又根植于特定的环境之中。高校根据办学的需要选择了市场化后勤服务体系,即教学后勤社会化、科研后勤社会化和师生生活后勤社会化,需要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高校后勤与大学生关系由传统的"单向垂直"转变为"双向平行",由此提供了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按照高校后勤与大学生双方"共赢"的目标定位,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可以通过设计层次化依次递进式的岗位群来规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高校可以结合现行的"双轨制"后勤管理模式,通过"平台+模块"方式整合包装岗位群,并辅之以必要的保障机制,以维持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正常有序。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社团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社团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正确引导、规范是学生指导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施行,社团在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但是在广大师生的努力下,后勤社会化的社团建设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总体改革的成败。后勤集团作为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其服务质量和经济收益是衡量改革成败得失的“晴雨表”。通过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我们在后勤经营服务领域引入风险机制和市场机制,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行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不断提高集团的自身素质,增强其市场竞争力;采取“共建共管”的管理模式,实现服务与育人的紧密结合;在保证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鼓励并引导集团积极拓展社会市场,立足河北,面向京津,大胆谋划建立华北地区最大的高校后勤物资周转…  相似文献   

13.
从2002年开始,井冈山师院后勤服务部门成建制地从学院行政管理中分离出来,组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实现后勤工作社会化。井冈山师院后勤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保证后勤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改革后勤管理体制,转换后勤运行机制,建立起事企分开、学院与后勤实体在经营管理上甲乙方关系明确的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使后勤服务管理实现企业化,后勤服务产品实现商品化,后勤服务产品交换实现市场化。后勤改革坚持有利于加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的后勤保障,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  相似文献   

14.
建设高素质的后勤干部队伍杨治华后勤干部队伍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后勤服务功能的发挥,尤其是在深化后勤改革、逐步走向社会化的新时期,更需要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干部队伍。因此,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  相似文献   

15.
1.加强高校后勤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高校后勤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后勤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学校管理水平和后勤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干部队伍是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的关键。 1.1 高校后勤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后勤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高校后勤工作的  相似文献   

16.
1.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选择1.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是改变高校办学模式,把高校后勤融入社会,使学校得以集中力量于教学科研。后勤社会化表现为重新定位和调整后勤与学校、师生和社会利益关系的过程,实质上是恢复后勤产业属性、变革生产关系以解放和发展后勤生产力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后勤生产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不同的模式。后勤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已走过了十年历程。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的保证。在积极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后勤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认清高校后勤基层党建工作在后勤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形势与现状、找准其特点和难点、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明确其任务、探索加强高校后勤基层党建工作在后勤改革中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从而全面提升后勤党建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推向深入,为后勤改革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关于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就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化服务,目前高校后勤面临的重大战略性课题,略抒浅见。一、改革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000年以来,在国务院的强力推动下,高校后勤迈出了社会化改革的步伐,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后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资源配置方式等改革跨上新台阶,后勤理论研究蓬勃开展,后勤干部职工的改革意识、服务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后勤标准化管理开局良好,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后勤服务,改后勤行政拨款为服务收费,后勤人力资源结构发生了可喜变化,师生适应后勤改革的观念逐步形成,对改革承受力明显增强,后勤管理服务水平及改革效益大为提高,全面增强了后勤保障能力, 为促进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模式的重大转变、稳定校园、减轻学校负担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校自1999年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通过后勤文化建设,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求真务实,师生第一”的经营管理理念树立了良好的后勤形象;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的宗旨带动后勤产业发展,通过构建和谐后勤,加强后勤文化建设,推进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20.
后勤干部队伍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后勤服务功能的发挥,尤其是在深化后勤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进程中,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后勤干部队伍。因此,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学校领导应建设一支思想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