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对中国进行军事、政治侵略的同时,也在积极传播西方的思想文化,近代西方经济学由此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来华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对西方经济理论进行了完整的介绍,在此基础上,他时中国的经济现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詹艳 《文教资料》2006,(26):83-84
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传教士的到来,一些西方优秀文化不可避免被夹带进来,影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传教士的活动对于中国近代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传教士充当了不自觉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西方科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方传教士作为传播西方科学的主要力量之一,客观上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通过考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方科学的历史活动,探究西方科学在其活动中的角色转换,分析西方科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学意义,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传教士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会学校在中国近代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一系列的教会学校,将西方的教育引进中国.教会学校虽然在主观上是为了传播宗教思想,发展教徒,但客观上宣传了西方学校教育的优越性,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语言、科学技术和文化政治思想都逐渐传播到了中国,并对中国社会的社会思潮、学校体制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改变等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教会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清朝的新式学堂、留学教育、翻译机构对西方书籍的翻译等几个途径对西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代来华传教士编译出版教科书活动史略黄新宪近代来华传教士在宣传宗教教义,发展传教事业的同时,也积极介入教育活动,对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值得指出的是,传教士对教育活动的干预和介入的范围十分广泛。其中编译与出版教科...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外国人的报刊尤其是来华传教士的教会报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传播活动发展为传播事业后,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对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华传播的教会报刊作为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重要传播载体,在传播教义和西学的同时,也要受到来自晚清社会各方面因素和力量的控制或影响。《万国公报》较好地应对了各种社会控制因素,在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西方文化传播史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不断受到冲击,产生动摇和变革,使中国社会产生了新的因素,出现了“三千年一大变局”。中国传统教育的统治地位在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冲击下,发生动摇,最终被近代教育制度所取代。下面就中国近代教育兴革衍变作一简要叙述,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近代社会历史进程。一、教会教育发展过程:鸦片战争为西方传教士在华发展势力打开了方便之门。教会学校随着西方宗教势力的入侵最先在中国沿海口岸城市开始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教会获得了在中国内地传教的权…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初到中国,伴随着他们各自国家的军队给中国带来了战乱和文化上的冲击,外来宗教大规模正式地在华开始传播,传教士在传教布道的过程中开设了学校、医院、工厂等机构设施,一方面维持他们的日常所需,一方面从另一个途径来传播宗教.中国近代的教会学校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教会学校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其影响都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之后,通商口岸作为窗口,开风气之先,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和实践首先在通商口岸出现,教会学校、新式学堂和中国学生留学海外等新生事物首先在这里落地、生根、发芽,继而向内地推进,中国传统教育受到冲击、发生动摇,出现近代化的发展趋势.绵延中国千余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近代新式教育制度取代而走入近代化.  相似文献   

11.
教会学校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一大批教会学校,它们经过产生、发展进而走出成熟。教会兴学的目的是为了传教布道,或称之为“以学辅教”,但教会学校的出现打破了国人陈旧僵腐的教育观念,对以科举考试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发出了猛烈的挑战,展示了新式教育的美好前景,并对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帝国主义对华的教育侵略与教会学校的二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在对近代中国进行疯狂的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也加紧了对华的文化教育侵略。教会学校正是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教会学校旨在从精神上奴役中国人民使整个中国彻底地基督化。然而教会学校在另一方面也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基督新教在第十九世纪传入中国时,正值中国面临千古不曾有的巨变。西方国家挟着工业及科技革命带来的船坚炮利的优势,以压倒性的力量冲破了中国的大门。随之而来的是被我们长久以来称之为“文化侵略”的大量传播基督教教义以及西方思想著作的广泛出版,在这一时期,伴随着传教士的来华,中国近代出版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图书、期刊借西来的先进印刷方式而大量出版,那么,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本文拟就此问题探讨西方来华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容闳作为鸦片战争以后第一个到西方接受西学的最早的中国人之一,作为第一个留美毕业生,他的一生是为寻找中国近代化而不断探索的一生。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贡献表现为提倡并促成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探索中国工业的近代化,探索中国近代的民主政治等三个方面,本文试图嗣绕容闳对中国教育近代化探索的具体表现和贡献作一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是当时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把创办学校教育作为在华传教的重要辅助手段,客观上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以晚清来华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示范者;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参与者;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基督教传教士进入浙江拓展教务,为了增强传教效果,他们创办了各类教会学校.西方传教士在浙江所进行的教育活动虽然带有殖民扩张和宗教传播的强行渗透性质,但同时也引入西方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客观上推动了近代浙江教育事业的进化.  相似文献   

17.
传教士与晚清法制现代化的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的过程,也是近代西方法律观念和制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传播的西方政法知识还是零碎的、肤浅的。19世纪四五十年代传教士对中国法文化加紧渗透,中国封建法律思想营垒开始分化,导致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观念启蒙。19世纪60至90年代传教士对中国法文化的扩张,进一步推进了中国法制现代化启蒙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教会学校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福音的重要手段,尽管与西方列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为中国教育的近现代化起到了启蒙与示范作用。鸿文中学是基督教在襄樊开办的第一所,也是最大的一所教会学校,它由加拿大传教士初创于1894年,有着鲜明的宗教特色,共培养出初中毕业生500余名,为近代史上襄樊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把教育学科作为最早设置的学科之一,主要原因是教育学科不仅有利于传教士推进基督教传播、满足教会学校对师资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教会大学毕业生就业。教育学科设置后迅速崛起,形成了若干基本特征:一是学科弥漫着宗教色彩;二是学科关注中国教育现实问题;三是学科率先导入并推行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0.
晚清教会学校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来华的传教士创办了一批教会学校,它们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起着推动作用.这些教会学校以其独具的特点,在中国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教会学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招生对象、教学工作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