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音乐游戏是以培养和提高孩子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一种教学活动。音乐游戏教学是以音乐为灵魂,以游戏为教学手段,让孩子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去体验音乐、感知音乐,最终提升孩子的音乐素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音乐游戏活动,可以增加课堂互动,让课堂的氛围瞬间变得活跃,师生的交流也会由此增加。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  相似文献   

2.
李勤 《教师》2011,(11):91-91
音乐给动作以灵魂,它是激发教师创作灵感的钥匙。在小学形体课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音乐给孩子个性化带来了生机,也给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音乐通过鲜明的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使孩子在感受、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来认识生活。  相似文献   

4.
张名 《早期教育》2002,(18):38-38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培养孩子节奏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身体当乐器,像拍手、跺脚、学小鸟飞、学小兔子跳等。还可以用饼干盒、报纸、易拉罐等给孩子当乐器,让孩子敲击或为歌曲伴奏。孩子一边敲击,一边朗诵,可以说一个字敲一下,  相似文献   

5.
常青 《新疆教育》2013,(7):190-190
音乐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手段,音乐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它影响到孩子的兴趣,情操与个性的民展。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将来高素质的国民,音乐就像一把钥匙,不仅能打开通往音乐殿堂的大门,而且能为多学科的学习打开视窗,开阔视野,良好的音乐素养能美化人的心灵,缔造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人类艺术形式中最纯粹的艺术,被誉为皇冠艺术。黑格尔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贝多  相似文献   

7.
甄巧娣 《中国教师》2009,(Z1):399-399
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师要把情感艺术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枯燥无味变成生动有趣,把抽象变成形象,因此以情传声,以乐育人,是音乐教师启发孩子智慧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贺曦子 《儿童音乐》2016,(11):41-43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儿童的教育中,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在音乐的诸多构成因素中,节奏可喻为音乐的"骨骼",旋律可喻为音乐的"肌肉",而情感便是音乐的"灵魂".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情感"这条无形的线,让童心随音乐翩翩起舞,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他对音乐有着强烈的喜爱之情,我注意到,每次音乐课,他总是很投入,很忘情,甚至我在介绍著名音乐家的故事时,他的两只眼睛也会闪闪发光。凭着职业的敏感,我觉得只要好好培养,他一定能在音乐的世界中找到自由飞翔的灵魂。我开始寻找他音乐上极具天赋的才能。找到孩子父母,建议让孩子学点什么。但他的爸爸  相似文献   

10.
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以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孩子对音乐天然的热爱和向往,对我们当父母的发出了信号: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因此,音乐启蒙教育在孩子的童年时光显得尤为重要。年轻的父母们不妨试试以下方法来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  相似文献   

11.
自信,是一个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是性格成熟的标志。拥充分自信心的孩子往往不屈不挠,奋发向上,因而比一般孩子容易获得各方面的成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的中小学校园里,缺乏自信的子随处可见。他们对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没有信,甚至感到悲观失望。但通过调查证实,这些孩子对以上能力表现并不比一般孩子逊色。缺乏自信,严重地影响着孩子的发。因此,这一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它与人的心理、情感活动具有态上的一致性。它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触及着人们的灵魂,对的心灵有着积…  相似文献   

12.
袁中乔 《小学生》2010,(4):36-37
儿童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孩子对音乐天然的热爱和向往,对我们当老师的发出了信号: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因此,音乐启蒙教育在孩子的童年时光里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关于小学音乐启蒙教育的一些具体想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毫无疑问,幼儿教师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员,在幼儿教师帮助孩子塑造灵魂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或调皮难管,或身体残疾,但他们都需要老师的细心浇灌,需要老师特别的爱。  相似文献   

14.
小听众     
《家庭教育》2005,(11B):44-44
喜爱音乐是宝宝们的天性。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音乐悟性,同时可以利用音乐让孩子快乐成长。[编按]  相似文献   

15.
关于音乐,古书上有记载:"人情有所乐,则发之于声,寄之于音,故自生民以来,即有声乐。"可以说,人们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倾注在音乐当中,音乐被赋予了血肉、灵魂,具有了生命力,它更能代表人的心灵语言,表达了人们的感情思想。由此可知,音乐的产生先于语言,同时音乐也反映了现实人们生活的一种状态。音乐作为一项纯粹的艺术,它的美是遮掩不住的,它流溢出来,点缀我们的生活,润泽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生命更富有张力和活力。因此英国学者海伦·辛普森倡导"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而伟大的哲学家尼采则说"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正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因素不仅有益于认知因素的发展,其本身也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有人说:"学习音乐,不是去培养音乐家,而是要让孩子在音乐学习中有一个良好的品格,有一颗美好的心灵。"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勇于创新,不断摸索。在近几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要从注重学生学习兴  相似文献   

17.
吴暇 《成才之路》2013,(32):47-47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教师采用模仿性成分较多,往往是教师教一个动作、孩子模仿着学一个动作,教师忽视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与以“孩子为本”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在音乐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启迪人类灵魂的钥匙。当我们的孩子在幼儿时期第一次接触到音乐启蒙教育时,我们要拿怎样的音乐献给孩子们?笔者结合多年专业教学和演奏经验,将电子管风琴自身具备的诸多优势及其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所突显的重要价值、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理性梳理。希望能促使电子管风琴在幼儿普及音乐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使美妙的音乐成为我们献给孩子们未来的最好礼物。  相似文献   

19.
常青 《新疆教育》2013,(3):21-21
音乐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手段,音乐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它影响到孩子的兴趣,情操与个性的民展。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将来高素质的国民,音乐就像一把钥匙,不仅打开通往音乐殿堂的大门,而是能为多学科的学习打开视窗,开阔视野,良好的音乐素养能美化人的心灵,缔造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舞蹈离不开音乐,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久而久之,这句话不仅盛行于舞蹈界,似乎也为其他艺术界和广大舞蹈欣赏者们所默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