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增加了自我表现和动手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以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行,它必将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离不开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交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进行互动交流,不仅能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的弊端,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翁的意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课堂中的互动交流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学习是课改理念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转型的过渡阶段,有积极的个性心理,同时具有初步的协作意识.而合作学习方式能满足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在交流互动中优势互补,体验成功.既获取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又发展了思维创新,同时培养了协作精神和情感态度.一举多得的功能使其成为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周益明 《现代语文》2006,(11):58-59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动,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合作学习大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那么.在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相似文献   

6.
沈清楼 《考试周刊》2014,(61):77-77
教师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仅仅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自由参与、自主学习,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7.
浅析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合作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合作.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环境下的重要学习方式.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一要重视四个意识的培养,即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二要加强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技巧,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学会微笑与倾听,做会说话的人”,这是与人相处的基础;三要重视学生的团队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提升,让学生的身心和社会三个维度在学习中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小组合作交流活动是一种能体现自我协调和同伴间优势互补的学习方式,它不仅能充分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却存在着学生合作交流被动、缺少有价值的内容、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低下等严重影响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实效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高丽 《考试周刊》2010,(12):103-105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或团体为主体的互动学习模式.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把合作学习的理念贯彻到日语教学活动中是一种提高目语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文章以此为依据探讨了在日语教学中对学生应该如何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周珂 《考试周刊》2011,(47):123-123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科学组建、管理合作小组,追求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与合作,并通过多方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发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从而加速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往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1.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已成为中小学课堂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这一教学策略.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把教学建立在了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而且能增进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真正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有力地挑战了传统教学的“一言堂”,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这也是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非常需要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倾听、讨论、体验、分享、评价、激励等合作互动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陈莉花 《考试周刊》2014,(43):100-100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面对面地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进行有效沟通,解决组内冲突。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合作意识,又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知识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合作交流,知识的应用过程、升华创新的过程更离不开学生的相互合作、交流和探究.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要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社会性的绝好机会.合作交流不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往往在实践中会遇到许多困惑。例如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存在障碍.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参差不齐,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合作意识及合作品质不容乐观。导致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及合作品质,从而使合作学习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探索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辩论等合作学习方式,适时有度地给予引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19.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育必须要以要注重学生的发展.一切以学生为本。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之一.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集体观念和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新世纪,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是很重要的.虽然教师着重培养的是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但是有了合作意识更会懂得尊重他人,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发展服务,使之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