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的时候,孔子说:“爱人”①,又说“泛爱众而亲仁”②。《十三经注疏〈论语·微子〉》讲:“仁者爱人,爱人谓之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探讨“仁”的历史渊源,对研究孔子“仁”的思想的形成和以“仁”为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架构了一个庞大而有效的伦理思想体系。这一伦理体系在孔子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仁是孔子伦理学说的核心,仁的基本思想是爱人,孝弟是核心,君子人格是其终极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3.
孔子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最重要的贡献莫过于他创立的仁学。“仁”是孔学的最高成就,也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对仁的考察和剖析,是理解孔子思想的关键。在孔子的论述中,仁智是统一的,仁是核心,智是实现仁的前提,由智而仁,仁智高度统一是他的为人之道和理想人格。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仁智统一学说的本质是“爱人”与“知人”的统一,人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一致,进而包括道德理想与人的知识、智慧的统一以及道德情感、信念、意志的统一。仁智统一学说奠定了儒家主体人格修养论的基础,它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论语》为基础,对孔子的德治思想进行了重新审视与研究,孔子德治的最高理想是大同社会的大道.王道是其最低理想。“仁”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核心,“礼”是孔子德治思想的目标,“天命”则成了孔子德治建构的封闭环。“克己”与“爱人”是实现孔子德治思想的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5.
由于孔子主张“爱人”(《论语·颜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于是,学术界有人认为孔子主张“爱人”,肯定尊重人的价值,因而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在孔子那里已经有了,孔子的思想也是一种人道主义,甚至有人认为孔子的人道主义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同样伟大的意义。这些观点抹杀了孔子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性质,混淆了孔子儒家关于人的思想与人道主义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那博大精深,富有深邃哲理的思想,对中国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孔子的思想涉及面很广,本文只就孔子的人道主义及其在教育思想中的体现发表一孔之见,求教于大方。一、以“仁”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郭沫若在《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中,对孔子的仁  相似文献   

7.
孔子所倡导的道德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以人为本的道德 ,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即“人伦”。为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以“仁”为核心 ,提出了“爱人”、“爱亲”、“忠恕”、“礼让”、“信义”等道德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8.
一、孔子的师生交往理念1.以“仁”为核心的人本交往思想。“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也是他的人本交往思想的核心。他经常谈论“仁”。在《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仁”者,“爱人”也。从人从二,主体际或多极主体之义,交往之义。“仁”的指义,针对不同的对象主体,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孔子曾给予过各种不同的规定:“仁者爱人”“孝悌”“克己复礼”“忠恕”之道、“由己及人”之取向。我们认为。“仁”在孔子的解释中有两层最基本的意义:一是“仁者人也”;一是“仁者爱人”。所  相似文献   

9.
一、儒家“人性”观1.孔子。儒家学派代表人之一是孔子,孔子说“:仁者,人也。”(《中儒》)“仁”是孔子思想的精髓“,仁”就是“爱人”,他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予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贯穿着爱人的思想,对一般人来说“,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对统治者来说“,上好礼,则民易使”(《宪问》)“;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子路》)。孔子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不能爱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孔子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这五者即是“:恭、宽、信、敏、惠”。恭则…  相似文献   

10.
刘红 《江苏教育》2008,(11):5-7
孔子谈仁最多。仁的核心是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就是对一切人持有一种尊重和爱敬之情。孔子所宣扬的仁还具有泛爱的特点,“泛爱众而亲仁”,即博爱大众和亲近有仁德的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各种道德的原始起点.也是最根本的道德。君子务本就是要懂得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做一个仁者是孔子的终极理想.怎样才能做一个仁者呢?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 :“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作为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论、行事和孔子应答弟子 ,以及弟子互相议论孔门学术的一部书 ,不仅在历史上被纳入“十三经” ,而且成了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宝典。既然如此 ,作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孔老夫子在育人上有哪些思想政治原则值得我们后来的教育者汲取呢 ?己立立人 这是孔夫子对“仁”的一种界说。因为“仁”不仅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而且也是他育人的道德准则。当弟子子贡和他探讨什么是“仁”时 ,孔子说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体系完整而丰富,其中“仁”的教育思想是其核心,批判的继承和发扬其“仁”的教育思想遗产,对于现代中学生品德教育大有裨益。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仁”的涵义很深刻,概括来说,“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仁”的思想的一般意义是“爱人”,是封建的人道主义。二、“仁”的思想的特殊意义乃是一种忘我的无私的积极奋发精神。三、“仁”的本质意义是“天”赋予每个人的一切根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体系。“仁”是指博爱的精神,应在以人为本基础上阐释“仁”的倡导个人主义的道德观念以及完善自我和人格修养。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思想确立了“仁”的道德本体地位.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正在积极开展追求民主法治建设道德化以及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人类文明进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孔子的师生交往理念1.以“仁”为核心的人本交往思想。“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也是他的人本交往思想的核心。他经常谈论“仁”。在《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仁”者,“爱人”也。从人从二,主体际或多极主体之义,交往之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今学者一般从伦理的角度去理解、解释"仁",认为"爱人"是仁的核心.其实"仁者爱人"不是一般道德意义上的爱人,它着眼于政治与民众的关系,要求统治者为政爱民、富民、惠民、教民;节约开支,役民而不伤民."仁者爱人"是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既是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孔子对殷周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还是稳定春秋社会秩序,安抚人心的措施.分析"仁者爱人"的内涵,有利于正确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方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利他思想,是由一系列传统道德意识和行为准则构成的体系。“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人对人性见解的传统观念,也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人可以为善,可以教而为善的心理依据。中国古代利他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方面:1、爱人,这是利他思想的理论基础。春秋时期,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对于与父、臣与君以及国与国等关系的伦理总结,具有丰富的内涵。孔子在回答什么是仁的时候,提出了“爱人”的主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①在儒家伦理思想中,仁与爱人是一致的,仁即“爱人”、“爱民”。仁…  相似文献   

17.
“伦理”也即“道德”。伦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道德的科学,它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复杂多方面的。现行的中学语文教科书,不具备也不可能具备完整的伦理体系,但其伦理思想、情感、内容等却是客观存在的。 一、儒家的伦理思想 儒家伦理思想以孔子、孟于、荀子为代表。“孔子贵仁”,“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其基本规定是“爱人”,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  相似文献   

18.
孔子创立了以道德为价值取向的儒家思想,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价值理论体系。其《论语》中的“仁”之思想具有从“亲亲”及于“爱人”的深刻内涵。从这一内涵向外又推延出了“礼”、“忠”、“恕”等具有层次性和统—性的外在道德规范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孔子德治的最高理想是大道之行下的大同社会,王道之行下的小康社会则是其最低理想。“仁”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核心,“礼”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总纲,“天命”则成了孔子德治思想的封闭环。“克己”与“爱人”是实现孔子德治思想的两条主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中,精华是丰富的。“仁”就字形说是二”、“人”的结合,也即人与人矛盾的统一;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人应“爱人”。(《论语·颜渊》以下凡引自论语者,只注明篇名)现在自然科学有人类学一门学科。孔子的“仁”学可以说就是社会科学的哲学人类学。这是因为,它着重讲人与人的关系和人类社会集体生活的文明进化;绝少讲人作为自然物的生理学。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