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坏新闻     
不真实、不清晰、不科学、不适当的新闻,可称之为坏新闻。如今虽已不是假大空的时代,但坏新闻仍然不断滋生且多种多样,比如来源不明新闻、自策划假新闻、被策划假新闻、软稿新闻、断章取义新闻……  相似文献   

2.
当摄影记者,搞新闻摄影,如果不理解新闻,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新闻摄影。这样,就不知背着照相机干什么,也就很难搞好摄影工作。现在,有没有摄影记者不知道什么是新闻呢?我不敢说很多,但也不敢说没有。至于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的人,却还不少。事实上新闻摄影不真,不新,不活等等问题的存在,同一些同志不懂什么是新闻不无联系。所以,当好摄影记者首先要认识新闻。一、理解新闻“唯物论者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  相似文献   

3.
慢新闻倡导精致叙事和高品质并重在追求新闻本真,在国内外赢得一批忠实追随者,但在快新闻的时代,如何从理论层面去阐述怎样做好慢新闻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理论,对快新闻与慢新闻进行案例对比研究,探讨其创作原理及策略。研究认为:坚守新闻本真,亲和不迎合、坚守新闻伦理,通俗而不低俗、坚守新闻阅读体验,友好不讨好。  相似文献   

4.
我们一直大力倡导加强新闻的原创性、贴近性、可读性。之所以三“性”并提,是因为原创性不等于贴近性,贴近性不等于可读性。要做到新闻原创性、贴近性、可读性的统一,就必须要从群众视角做新闻。所谓视角,就是观察事物、看待问题的角度。用群众视角做新闻,就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做新闻。就是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答应不答应”作为新闻宣传的出发点和着眼点,用群众的评价、群众的感受,作为新闻的灵魂,用发生在群众中的感人肺腑的事例作为新闻的主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新闻,真正把新闻做成有血有肉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然而,翻阅时下的某些报纸,一些捕风捉影的疑似新闻、凭空捏造的虚假报道,依然时有所见。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仔细分析,原因大致有这样几条:一是认识不明确。一些新闻写作者尤其是初搞报道者,弄不清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的区别,以为写报道也可以像写小说一样虚构,结果稀里糊涂地搞了假报道。二是采访不细致。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环节,新闻采访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新闻写作的质量。一些新闻写作者采访时不深入、不细致,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掌握的事实材料不确切,并且…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新闻不新就不成其为新闻。新闻要新,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新闻进步的灵魂。新闻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创新和提高中,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离开了创新,新闻将失去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闻导刊》2009,(5):27-27
新闻报道仅仅在立场、倾向和意见层面存在片面性,没有割裂、扭曲、破坏新闻事实,可称其为是“新闻片面”。片面新闻的根本特性是新闻事实的片面性,而非纯粹的立场、倾向和意见上的片面,也就是说,新闻事实作为新闻的根本属性在客观性和真实性上遭到质疑,片面新闻依据的新闻事实不客观、不全面甚至是失实的,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汲杰 《青年记者》2010,(16):31-31
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热衷于新闻策划,有些媒体甚至将新闻策划作为新闻报道的一大“法宝”,更有甚者将其作为立报之本、立刊之本、立台之本,几乎到了无新闻不策划的地步:正面新闻要策划,负面新闻要策划,中性新闻也要策划;小新闻要策划成大新闻,大新闻要策划成轰动新闻,似乎新闻不经策划便不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9.
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热衷于新闻策划,有些媒体甚至将新闻策划作为新闻报道的一大"法宝",更有甚者将其作为立报之本,立刊之本、立台之本,几乎到了无新闻不策划的地步:正面新闻要策划,负面新闻要策划,中性新闻也要策划;小新闻要策划成大新闻,大新闻要策划成轰动新闻,似乎新闻不经策划便不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报纸广播中,不是新闻的新闻占据了大量的版面和节目,许多作为新闻发布的消息,实际上却是旧闻,新闻不"新",新闻不多成为新闻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新"是新闻价值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新闻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现场短新闻是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捕捉住的一个凝聚信息、富有特征的场面或片断,不枝不蔓、不追前溯后地再现于形象描摹中的纪实性现场报道。虽然,电视现场短新闻是一种比较灵巧、好驾驭的新闻形式,但是要把新闻做得有现场感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如何才能采制出一篇现场感很强的优秀现场短新闻呢?一、发掘最有价值、最鲜活的新闻亮点  相似文献   

12.
1、避免“文”而不“实”。并不是说新闻语言就不需要文采、不需要艺术,如果一味追求“实”而忽略“文”,新闻语言就会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新闻语言也需要创新、需要适合新闻语言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3.
软稿新闻,在各家媒体都或多或少存在.按成因划分,软稿新闻可分为收费新闻、红包新闻、促发行稿和关系稿等,不一而足.这些新闻,收费新闻、红包新闻是赤裸裸的交易,"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促发行稿、关系稿是隐性交易、背后利益交换,"你好,我好,大家好".所以,软稿新闻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那就是讲人情,讲好处,不讲新闻价值、不讲新闻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有些同志说,农事动态新闻没有人看,因此通讯社、电台、报纸不需要发表这类新闻。我认为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不充分的。我们知道,任何一条新闻,都不一定是人人要看的,农事动态新闻也是一样。我们承认有不少农事新闻不能引起大多数读者的兴趣,但这并不是因为它本身不是新闻,或者是人们根本不关心的事情,而是因为这些新闻没有写好。所以,关键在于积极改进农事动态新闻的写作,丰富新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这里所说的,从哲学上来思考新闻改革,主要是对新闻改革本质的思考。在讨论新闻改革的本质时,首先需要弄清新闻改革与一般新闻实践的区别。我国的新闻改革无疑是新闻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个新闻改革的具体步骤,都可以说是新闻实践,但又不能把所有的新闻实践都视为新闻改革。新闻改革就是对其中某些不适应、不完善的方面的变革与创新。新闻改革既然是自我变革,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就决定了对无产阶级办报传  相似文献   

16.
陈强 《新闻采编》2008,(1):29-31
作为新闻的一个类别,稳态新闻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但时效性不太强,还没有被报道过,广大受众尚不知道的新闻,也有人称之为隐性新闻。相对于时效性较强、动态明显的显性新闻来说,稳态新闻具有新鲜元素少、态势波动小、看似习以为常、不太引人注意的特点。教育工作规律性强、周期较  相似文献   

17.
何清平 《青年记者》2010,(18):12-13
软稿新闻,在各家媒体都或多或少存在。按成因划分,软稿新闻可分为收费新闻、红包新闻、促发行稿和关系稿等,不一而足。这些新闻,收费新闻、红包新闻是赤的交易,"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促发行稿、关系稿是隐性交易、背后利益交换,"你好,我好,大家好"。所以,软稿新闻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那就是讲人情、讲好处,不讲新闻价值、不讲新闻规律。软稿新闻可能带来的后天恶果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8.
新闻道德原则包括:新闻道德的职业原则和新闻道德的工作原则。新闻道德职业原则要求新闻从业人员不搞有偿新闻、不有意混淆新闻与广告、不制作黄色新闻、编辑部和经营部门职责分明等。新闻道德工作原则是指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包括尊重个人的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审慎地评论尚未结案的事件和嫌疑人。因为它强调新闻工作者进行采访报道时必须心想公众权利,所以又称为新闻道德的公众原则。一西方各国对于调解新闻报道与新闻侵权的冲突有专门的法规作出规定,如《情报自由法》、《诽谤法》、《新闻报道特许权》等。美国法律明确规定报纸有…  相似文献   

19.
新闻受众逆反心理,是指新闻受众跟新闻本意相反的心理活动。新闻受众出现这种心理活动时,表现出与新闻对立的思想感情,也就是反感,出现对新闻明显不信任的态度,产生抵触情绪。新闻受众逆反心理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纳出几种主要的,不妨分析如下:一、批驳心理。新闻受众接受新闻以后,认为新闻事实失实或是不准确,也可能认为新闻观点错误或是不准确,很快就产生与新闻对立的心理活动,出现不能接受的心态。新闻受众为了证明自己判断的正确,总是想办法找出批驳事实错误的材料,往往用其他事实对新闻进行反证,从而否定新闻事实,同时,用推理或自…  相似文献   

20.
何谓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也称新闻嗅觉或新闻鼻、新闻眼.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形象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