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文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是塑造人的文化理念并使人立足于社会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又须超越现实的物质世界;既要立足于生命,又须传递超越于生命的永恒精神。构建和谐真实的,使人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语文课堂才符合时代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怎样在课堂上实现对教学的高效追求,真正贯彻实施素质  相似文献   

2.
语文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是塑造人的文化理念并使人立足于社会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又须超越现实的物质世界:既要立足于生命,又须传递超越于生命的永恒精神.构建和谐真实的使人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语文课堂才符合时代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于生成,目前教育界众说纷纭,似乎让身在一线的教师困惑得找不到语文课堂的正确方向:语文课堂既要超越知识和技能的藩篱,又要突破以“人文”代替语文的重围,走向智慧;既要重视双基,又要渗透人文。怎样做?做什么?这些声音似乎在语文教学的每个角落里回荡。  相似文献   

4.
关于“生成”,当下的教育界众说纷纭,总有些让身在一线的教师们困惑得摸不清了方向:语文课堂教学既要超越知识和技能的藩篱,又要突破以“人文”代替语文的重围,走向智慧;既要重视双基,又要渗透人文。如此种种,做什么?怎样做?这些问题总是回荡在教师的耳际。  相似文献   

5.
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理想的语文课堂呢?大家都明白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充满智慧的学科。面对时代的挑战,语文课堂既要超越知识和技能的藩篱,又要突破以"人文"代替"语文"的重围,走向智慧。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作用。高校素质教育要立足于从人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主导和主体、整体与个体的辩证关系出发,既要重视社会因素在人们形成发展中的作用又要重视自然因素的重要作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要作用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要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促进人们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华东煤矿公司看刘鸿生的辩证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生投资华东煤矿公司反映了其具有辩证色彩的经济思想:既要顺应时代热潮,又须开拓新路;既要垂直伸延,又须横向联合;既要分散投资,又须集中分散投资,又须集中管理;既要立足经济中心,又须发展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8.
人要成长为人就必须受教育,因为受教育可以促进人的人格化、人类化,使人获取基本的人之秉性和人之资格。人是一种“可教化的生命”“,可教化性”是人所特有的“先天的性格”。人受教育的旨趣在于:超越自然生命,走向文化生命;超越现实生命,走向未来生命;超越符号生命,走向实践生命;超越个体生命,走向人际生命。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精心预设教学过程,又能敏锐捕捉课堂中的生成之源,把"预设"与"生成"巧妙结合,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智慧的火花,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薛宝钗既要在大观园生存和发展,又要保持自己的内在操守和尊严,超越现实人生的痛苦,获得生活的淡定和生命的快乐,这就使禅进入薛宝钗的内心世界,成为一种重要的深层的心理意识形态,为学者探索薛宝钗的心理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又要准确地反映高校师生的思想变化; 既要立足于当前实际, 又要面向未来; 既要在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 又要为高校师生所接受。因此, 我们要不断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方式多样化技术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在倡导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指出:知识经济时代人既要学会选择,又要学会负责,要能主动把握发展时机,开拓生存的道路。她又说,新人的培养应立足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尤其是班级生活,使学生由习惯被动生存方式转化为主动的生存方式,从中学会一种社会角色、创造人生。  相似文献   

13.
诗人但丁在《神曲》中展示了一幅人之生命沦落的图景,并把人的沦落之因主要地归结为自由意志的作用。但他并不因此而完全否弃自由意志,他认为人要获得救赎,既要依靠上帝的恩典和启示,又依赖于个体自我主动求善的意志。但丁对人的生命救赎之道的探究,对于人类生命诉求中的一些终极理念的肯定,以及他对自我的严格审视,都使他以终极性的关注和关怀超越了一般的基督教诗人。  相似文献   

14.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艺术欣赏力,激活脑细胞,促进智力开发。因此,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能够使枯燥的知识充满生机,提高教学效率。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享受审美的愉悦,体验生命的意义,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和升华。  相似文献   

15.
如何引导学生突破思维的局限,让传统的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既有纲可循,又不囿于纲常,在不断变化、不断超越中实现语文课堂的升华与飞跃。  相似文献   

16.
生命超越是人的生命的本质特征,当人与外在世界发生关系时,希望摆脱外在自然规律的限制,超越动物那样的自然奴隶的身份,实现人与外在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人更渴望摆脱自身内在的限制,实现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达到神那样的无限性和神圣性.生命超越一开始就是一种精神超越,它是一种信仰、态度、理想、希望,本质上是人面对一个异化的世界既无能为力而又心有不甘的产物,表达着人不满足于不完美的生存状态而渴求完美、升华的追求."生命超越"存在于各种话语中,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对其解释各有不同.但就人的生命本身而言,则积淀着人类代代相袭又生生不息的内在诉求,是人类永恒不灭的情结.当这一情结诉诸于文学世界时,就构成了文学的最深层的永恒主题:"生命超越".正是"生命超越"主题的存在,人们可以俯瞰人类生命的过去,把握人类生命的未来,生命在文学显现中得以永恒.生命超越主题研究不同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等生命超越研究,它立足于非概念的形象性、非逻辑的想象性、非信仰的情感性,来探讨不同民族文学经典中超越主题的价值及其差异,追寻一种超时空的文化意义,具有跨越国别和民族界限的共通意义.这不仅是一种超越意象的外在把握,也是一种超越意义的内在探求;不仅是一种超越形态的历史整理,也是一种超越心理的文化剖析;不仅是一种超越意蕴的显意识描述,也是一种超越逻辑的潜意识的揭示.  相似文献   

17.
人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思想道德教育应立足于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进而促成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情智教育"是全国特级教师孙双金提出的观点。该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本质内涵就是情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写的人。既要侧重情感的发展,又要侧重智慧的发展,双管齐下,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情感与智慧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9.
院校发展战略中的以人为本既是科学的,又是人文的;既是目的的,又是过程的。在院校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中既要关注人的自然存在,又要关注人的自由存在;既要关注人的一般存在,又要关注人的特别存在。兼顾人的发展的全面需要,切实保障学术自由和人对器物、金钱的超越,是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于生成,目前教育界众说纷纭,似乎让身在一线的教师困惑得找不到语文课堂的正确方向:语文课堂既要超越知识和技能的藩篱,又要突破以"人文"代替语文的重围,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