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作文难,作文难,听说作文就心烦”目前,作文教学处处都听到一个字——“难”。诚然,作文难写,这是许多学生的共同心声。要想将作文教学的“高耗低能”转变为“低耗高能”,让学生“乐”写作文,让教师“轻松”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
作文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都感到作文难,有的学生提起作文就心烦。怎样变难为易,变烦为乐呢?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综合性最强的一部分内容。在多数学生面前,确实有很多“关口”。若让他们全面攻关齐开战,那就会感到“难”,产生“烦”了。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难”是汉语语文教学界的共识。作文教学“成人化”是“作文教学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成人化”包括强调“作文”必先“做人”、强调“文以载道”和强调“典型性”原则。应考虑减低作文评判标准的“内容”要求和真正让学生写“放胆文”。  相似文献   

4.
作文难,难作文,不少学生谈作色变。每逢星期二写作文,学生称之为“黑色星期二”。教师更是无计可施,一筹莫展。为了应付考试,甚至有教师想出了这样的“高招”——让学生背作文,各自背诵的只要不雷同就行了。这是作文教学的悲哀,也是教师教学的失败。《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5.
“作文难写,难写作文”几乎成了学生的口头禅,这简单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是学生们对作文的普遍心态;“作文难教,难教作文”近乎成了教师的心病,这简单的话语中暴露出的是教师们对作文教学的畏难情绪。为了解开师生畏惧作文的情结。让学生能够写好作文。树创作文的美好形象。两年前,我在所教班级开展了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探索如何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作文,寻求作文教学的改革之路。实验之初,恰逢《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我的探索吹来了强劲的东风,“课标”对作文的精当阐释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两年多的探索实验是否让学生改变了对作文的看法呢。作文在他们的心目中到底变成了什么样了呢?学生的家长到底对孩子的作文有些什么认识呢?为此,我特邀了两位家长、三位学生,与他们进行一番交流对话。他们那朴实真切的话语似和煦的春风抚慰着我的心灵,让我释怀。  相似文献   

6.
“作文难,作文难,一碰作文心就烦”,已成为一些学生的顺口溜。许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咬笔杆子冥思苦想,由于没有生活经验,对事物缺少情感体验,的确让人心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7.
提起中学生作文,社会上颇多批评,普遍认为“作文水平低”、“不会写东西”。老师感到难教,教了这么多年,还解决不了“作文难”的老大难问题;学生感到难写,有许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针对上述现象,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爱上作文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一、消除障碍  学生普遍感觉作文难 ,由此产生了畏难情绪 ,其结果 ,越是怕 ,就越感到难 ,越难也就越怕 ,长此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如不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 ,学生就无法正常发挥写出好文章来。如何消除这一障碍呢 ?首先 ,要让学生对作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学生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正如叶圣陶所说 :“作文与说话一样 ,是生活的必需 ,并不是生活的点缀 ,”“作文不该看做一件特殊的事情 ,犹如说话 ,本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其次 ,还要让学生现身说法 ,充分体会到作文“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可让一部分学生口头讲述几天来最想让别…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瓶颈。“作文难,难作文”,很多时候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和生活感悟,自然难以写出东西来。本次习作教学,我贯彻新课标中“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的新理念、新方法,深化作文教学改革,实施愉快教学,体现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倡导学生习作个性化。让学生抒写自己的心灵,展示自身的魅力。按理学生对作文应该感兴趣,可实际情况是有些教师在作文训练时重应试技巧,轻素质提高。在作文的批改中重“打分”轻批改、评讲。结果使学生对作文无兴趣,甚至害怕作文。也使作文教学陷入了“两难”境地,学生认为难写。教师认为难教。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历来如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搞得好不好,将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什么历来会存在着学生“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的问题呢?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学生的心理因素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相似文献   

12.
很长一段时间,教师陷入作文难的困境。教师指导难,学生作文更难,还不时发出“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深情感叹。随着新课标的出台,我们在努力寻觅作文与学生生活的“链接”点,与学生情感的“碰撞”点,越来越觉得“作文,想说爱你也不难!”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作文难”问题.提出让“想像作文”走进课堂。教师要在作文命题上多下功夫.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想像”。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不但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更是感到难写。每次教师一出题布置作文,学生们便望题声叹,感到无从下手,始终解决不了“作文难”的老大难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际,对如何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生活,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作文难,教师难教,学生难写,这已是语文教师共同的难题。教师费尽心机,讲解引导;学生搜肠刮肚,生搬硬套。结果仍然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新课标的颁布恰似一缕春风,给作文教学送来了阵阵绿意.“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果我们真正地做到这样.那么,作文.想说爱你也不难。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毫无疑问,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是,一提到作文,学生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教师也倍感头疼.作文难,难就难在“无米可炊”,“无源头活水”;难就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那么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语文课程标准》)呢?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的作文之源得到不断补充,不断更新,学生的作文之渠才能清澈见底,永不桔竭.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中,作文难、难作文的现象时常困扰着师生.其实,作文教学就是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教师应在“导”字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要说得真实、具体、生动;要发挥评价作用,把训练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会作文.  相似文献   

18.
自主作文     
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如何让作文不再难,在作文自主学习方面我作了些尝试。 一、在“奇”字上下功夫,让学生自主引出课题。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作文课如何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呢?兵法曰:“出奇而制胜。”如能冲破框框,以“奇”引题,就能唤醒学生思考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快乐的一件事》作文题时,教师闭口不提作文的  相似文献   

19.
李雪玲 《学周刊C版》2014,(11):184-184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不强,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面对“教师教——难,学生作——难”这一现状,细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我想是教师在做“无米之炊”,导致学生做“无米之炊”.教师策略少,没有把准学生的“兴趣点”,是导致“难作文”的主要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借故事之“米”,让学生爱上习作.  相似文献   

20.
单婵娟 《成才之路》2013,(32):87-87
作文作为个人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写作难”一直是萦绕着作文教学改革的难题。如何让教师的作文指导能有蒯足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成为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