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最突出的表达方法是通过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揭示什么是真爱。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节的阅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  相似文献   

2.
教师充分利用插图,通过引导学生看图进行观察训练;据图想象,练习细节描写;依图复述,内化课文语言;图文结合,学习表达方法,能够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学习文本内容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恰当的由读到写的实施策略,凭借文本教材、文本词句、文本重难点及其文本细节描写来引导学生学习各种表达方法,以此来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语言规律,促使学生从具体文本中学习相关的表达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设计思路]本次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进入生活的真实情境,回归生活的本原,关注生活的细节,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和筛选素材,让他们有话可说.借用单元课文习作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学会细致的描写和准确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注重言语实践,其中精读课文的定位直接指向表达,强调从阅读中学表达。教学精读课文时,在学生了解表达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读写融合,适时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引导学生习得表达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熊伟  朱瑛 《辽宁教育》2010,(1):105-107
[教材简析] 四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安排的四篇课文均为记事写人的文章,这些人中有科学家、艺术家,也有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编排本组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从故事中获得启示,并学习课文有关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表达方法。《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本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伽利略25岁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亚里士多德,  相似文献   

7.
陆云 《小学语文》2009,(1):14-16
一、略读课文的概念和意义 精读课文,就是需要在教师指导下针对学习目标,深入理解或掌握课文的语言文字、内容情感或文章脉络、表达方法的课文;而略读课文,就是要求初知课文大意,运用读书方法,在教师指导下独立阅读的课文。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中,长文教学要走出逐层、逐段分析的误区,要采取长文短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入阅读。聚焦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故事情节以及表达方法进行短教,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训练更扎实,阅读重点更突出,对文本表达方法的体验更深刻。  相似文献   

9.
提高写作能力不可一蹴而就,在学生阶段,仿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突破口。在语文教学中,笔者结合课文特点,指导学生以词仿句,关注特殊标点,发现构段规律,留意表达方法,了解结构安排,借鉴课文写法进行仿写,通过这些仿写指导,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课文《再见了,亲人》,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使用多种表达方法的结果,课文运用了五种表达方法。一、第二人称,更觉亲近。《再见了,亲人》一文,颇具匠心地选用了第二人称(您、你)来表达,在叙述过程中,对人物直呼称呼,如:大娘,你……、小金花,不要哭了……、大嫂,请回吧!这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不论何种体裁的课文,都要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说明文语用目标的实现路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初读课文,感知表达方法;细读课文,品味运用语言;总结文本,学习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说,一篇精读课文在两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读通课文,疏通文字,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通过朗读,品析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适当的拓展训练。综观目前各种级别和范围的观摩课、评优课、研讨课,几乎是清一色的第二课时讲读分析教学。为什么不少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第二课时特别感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随文习作. 教学目标: 1.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2.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第四自然段总分段式的学习,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在想象练笔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进行片段仿写和想象练笔.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泰国风情与文化、大象表演节目、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字和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14.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传统课文,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怎样把传统课文上出新意,体现课改精神?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一、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建议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变单一知识技能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能力目标: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领会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除此而外,建议根据本校学情分别酌情增加:1.读写结合的目标。阅读学习本组课文描写李大钊、郝副营长、张思德的技法,达到《课标》“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的要求。2.掌握4个多音字(难:灾难…  相似文献   

15.
薛净 《学苑教育》2019,(11):79-79,81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正的语文,就应在课堂上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教会学生学语文,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篇篇课文是训练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好材料,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借鉴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利用课文,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让课文内容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文,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同题材文章等,真正实现"立体地读"。  相似文献   

16.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全班交流、课堂检测等形式认识42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19个字,会写11个词语,能通过自主阅读、借助学习单读懂课文内容。2.能通过对比阅读发现课文(包括整本书阅读)中记叙童年生活不同的表达方法;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学习如何表达真情实感。3.能从对父辈的访谈中筛选典型事例,记录父辈们的童年生活故事,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并对照课文表达方法对发言稿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在于,其他课程是为了了解课文"说什么",即课文讲述了什么事实、传播了什么知识、传达了什么观念等,即课文的语言内容;语文除了关注课文"说什么"外,更重要的是关注课文"怎么说",也就是侧重课文的语言形式,通过品味语言形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实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课程目标。如教学《颐和园》时,主要不是为了了解颐和园的景色有多么美,而是学习作者如  相似文献   

19.
金哲民 《现代教学》2009,(12):29-29
教学目标:从文着手,紧扣中心,通过"读""看""想""议""练"这几个环节,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会"言之有序"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册八篇习作例文,安排了四个写作的重点训练项目:学习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学习写得具体;学习写得有顺序;学习抓住事物的重点写。配合习作例文的八篇课文是:第7、10、14、18、22、25、29、33课。因为这些课文与习作例文在表达方法上有类似之处。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注意这种表达方法,比较对照,加深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