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MiniSpeechLab软件对河北邢台任县方言的单字调和双字调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任县方言的声调格局:四个单字调的调值分别是阴平34、阳平53、上声44、去声31。双字组的连读变调都属于前字变调,规则有阴平→33/_+阴平,阴平→22/_+上声;阳平→33/_+阳平,阳平→55/_+去声;去声→阴平/_+去声。这些规则中只有去声→阴平/_+去声是调位型变调。  相似文献   

2.
开封方言存在子变韵和少量"子"后缀,同时还有一些"头"后缀,个别"头"后缀词也发生变韵,部分子变韵词同时存在一种双音节读法,词缀为一个模糊的thou音节。从开封方言部分同音语素构成附加式合成词的规律来看,读为thou音节的后缀不是"头",更倾向于是方言中的"子"。  相似文献   

3.
本文归纳了赤水话的声韵调系统及变调现象,重点对赤水方言儿化韵的语音形式,基本韵母生成儿化韵的类别以及自成音节的儿尾等进行了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凉州方言中,单字调有三个调类:阴平、阳平、去声。古全浊声母上声字归入去声,清、次浊声母上声字归入阳平,单字调上声隐而不现;但来自古上声的阳平字和来自古平声的阳平字,在连读时或是在轻声词中时,调值并不相同,即古上声在连读变调和轻声词中便显现了。  相似文献   

5.
河北沧惠片沧州东部地区广泛分布着三字调方言,其单字调除了包含阴平及去声调类以外,还有阳平与上声调类发生合并。这种分合表现与三字调“银川型”类似。在连调层面,河北“沧惠片”与“银川型”三调方言阳平和上声调类均保持对立,但两地调类复原范围不同:(1)沧州:上声+阳平≠上声+上声、阳平+阳平≠上声+阳平;(2)银吴片:阳平+去声≠上声+去声。此外沧州地区“阳平上”的调类合并呈现单向性,是上声调类并入阳平调类。  相似文献   

6.
一种只有两个声调的汉语方言──兰州红古话的声韵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方言的声调系统各不相同。兰州红古话只有两个单字调,即“平去声调”和“上声调”。两个单字调的汉语方言,此前未见到过。红古话有25个声母,有31个韵母。“平去声调”相当于北京话的阴平、阳平、去声,“上声调”相当于北京话的上声。  相似文献   

7.
开封兴隆方言中存在子变韵,共有27个基本韵母能够发生子变。子变韵母不计韵头差别有四种,以u为韵尾的居多,也有以o为韵腹、无韵尾的情况,鼻音韵母an则变为ε。子变韵母系统不受基础音系的制约,部分变韵中以音长作为和基本韵母区分的特征。子变韵是构成名词和量词的语法手段,表示大称、恶称和通称等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8.
子变韵是晋语部分地区中存在的一种独特的音变形式,方言中也普遍存在词缀的“子”尾发生音变现象,但在该区域内部这一现象因地而异。  相似文献   

9.
用“桌上语音实验室”(MiniSpeechLab)软件分析河北迁西方言的单字调和双字调,迁西方言四个单字调的调值是:阴平442,阳平42,上声3132,去声52。双字组的连续变调有三条规则:(10阳平→阴平/_+[轻声],(2)[非阴平]→/_+阳平;(3)上声→阴平/_+上声。产生这些连续变调的原因为:(1)阳平特殊的发音机制,即发音时需要更多的准备;(2)双字组的时长模式,即前字短,后字长。  相似文献   

10.
中古入声字因其声调、韵母结构与阴声韵、阳声韵平、上、去声字明显不同而自成系统。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到现代普通话及绝大部分北方方言,入声系统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地位,入声字也随之并入了相应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声韵。但是,从总体来看,这些入声字在现代方言中声调及韵母读音的归并情况是不一致的,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中古入声字在西宁方言中既不同于《中原音韵》的“入派三声”,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也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参照丁声树《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  相似文献   

11.
安庆枞阳话完成体标记"条[tiau35]""子[ts■]""了[liauo]/[liau214]"可以单用,可以组合,一共构成六种标记格式",子[ts■]"是典型的主标记。六种格式在共时平面上又明显地分成了相互影响的两大类。  相似文献   

12.
凤翔虢王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虢王方言的特征、虢王方言的声韵调和虢王方言的同音字汇进行了分析、概括和梳理。  相似文献   

13.
孟公方言高升调(35)的来源为:绝大部分中古入声字,中古去声中滂、并、透、定、清、从母字的绝大部分以及彻、澄、穿(初)、床(崇)、审(生)、穿(昌)、床(船)、审(书)、日、溪、群、晓、匣母字的一部分,另外还有少数的上声字。这个高升调的产生在去声字中可能与声母有关系,在入声字中则可能与韵尾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声母、韵母、声调为研究对象,对紫阳方言的语言系统进行分析,探索了该地的方言规律,总结了其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5.
毕节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川黔片,包含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其调形格局中高调多,低调少,是一个以高平、高降(包括高微降、全降)和低凹等调形共同组合而成的较为稳定的格局类型。毕节方言当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声调现象,包括作为非区别特征的假声和嘎裂声等,这是传统声调研究中没有发现的。毕节方言中阳平调和上声调这两个降调的调头等高,要通过其调尾才能区别开来,这说明声调调尾与声调调头一样也可以作为降调的一个重要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16.
合音词就是指把两个相连的单音节词的读音拼合成为一个音节的词,又叫合音字.新乡县方言中的合音词有三十多个,可划分为有音有字类和有音无字类.合音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同它们所代表的词语或短语基本相同.着重从生成音系学的角度,通过建立音系表达式探讨其形成.  相似文献   

17.
运用听音跟读、听音回答问题、听音判断对错三种语音意识测试,本研究对60名上海学前儿童和50名湛江学前儿童的汉语语音意识发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学前儿童在掌握汉语语音意识方面,声调意识水平最高,其次为韵母意识,再次为声母意识;儿童年龄、测试方式和方言都会对被试的语音意识成绩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会宁话属中原官话陇中片,单读平声不分阴阳,连读部分地区分阴阳。本文描写了甘肃会宁方言的语音特点,详尽地分析了古平声和古入声在甘肃会宁方言中的演变,初步探讨了其演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考察儿童对无意义简单图形、汉语生字和英语生词的视觉辨别记忆能力,探讨视觉加工对儿童语音意识发展的可能作用,并通过方言-普通话双语儿童(简称方言被试)和普通话单语儿童(简称普通话被试)的对比,进一步探讨方言被试和普通话被试在语音意识维度上的差异是否会在视觉记忆能力中反映出来.结果显示,方言语音经验并不影响与汉字学习有关的视觉记忆能力;但不同刺激类型的视觉记忆能力和语音意识的相关性随着年级的变化而变化.回归分析显示,在二年级时,图形和汉字的视觉记忆能力能够预测儿童的语音意识水平,而到了四年级和六年级,英语生词的视觉记忆能力是语音意识的唯一预测变量.由于汉语拼音和英语在形态上的一致性,结合系列研究的其他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汉语拼音的学习和巩固,使语音的形式化成为可能,而语音的形式化易化了语音加工过程,这个易化过程反映为语音意识测量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中古入声字,南阳方言今概读为平声,清阴浊阳泾渭分明。这应是入声字的塞音韵尾刚刚脱落时的读法,比"入派三声"还要早一些。宛西方言尤其如此,即以宛西方言为例谈谈南阳方言中古入声今读平声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