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仁礼,一直都是专家学者所研讨的话题热。基于孔子伦理"仁礼"与践履"中庸入礼"两者问题,本文限于仅论孔子之仁,未延及孟子、曾子、子思等有关仁的思想,作为仁学的传承者,他们有关仁的精辟思想可以进一步拓展仁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仁礼,一直都是专家学者所研讨的话题热.基于孔子伦理“仁礼”与践履“中庸入礼”两者问题,本文限于仅论孔子之仁,未延及孟子、曾子、子思等有关仁的思想,作为仁学的传承者,他们有关仁的精辟思想可以进一步拓展仁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在繁花似锦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学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独树一帜,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孟子作为儒学文化的创始者和发展者一直受到世人的景仰,被人们尊为"至圣"和"亚圣"。子思子作《中庸》,上承孔子、曾子,下启孟子,作为儒学文化发展史上的承启之人功不可没。其历史光环虽然没有孔子、孟子大,但能被后人尊为"述圣",亦反映了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值得我们去研究和颂扬。  相似文献   

4.
子思学派是战国时介于孔孟之间的重要儒家派别,可惜的是它的代表作《子思》并未传世.本文主要做了以下三点工作:第一,对《子思》流传情况进行了梳理,认为其在流传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三个名字,即《中庸》 《子思》 《子思子》,且篇卷数不同,有个逐步亡佚的过程;第二,对《子思》现存的七个辑本逐一作了考订,并比较了各本的优劣;第三,认为现存《子思》辑本皆非善本,有重辑的必要,并提出了重辑《子思》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真真  刘小平 《大观周刊》2011,(17):88-88,80
中庸的思想影响了我们数千年,对企业来说企业内部的人也是有着传统思想的经济人。本文从中庸的思想出发,发现企业目前存在的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并利用中庸思想来帮助管理者处理企业内部员工的紧张关系,做出合理决策。  相似文献   

6.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第六》)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仁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它已经很久了啊." 中庸之道,被孔子称为"至德",即至高无上的品德、仁德.君子行中庸之道,执两而用中,正是在现实中适当取其长而避其短的上策.  相似文献   

7.
中庸是中国古代儒家最主要的经典之一,孟子的中庸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人性修养方面提出了"过犹不及"理论,在为人处世方面,他提出要以不偏不倚为宜,追求适量、得当、守度。  相似文献   

8.
改错(之三)     
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4月6日上海某日报《辩证看待自身欲望》一文的作者将"食色,性也"这句话说成是孔子的名言,这是不对的。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名句用法辞典》注释,这句话原出于《孟子.告子上》,是比孔子晚些时候的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告子说的,意思是:"饮食和男女之情,是人的本性。"告子说这句话时,孔子恐怕早已长  相似文献   

9.
付佳 《兰台世界》2006,(5):66-67
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中庸》在和谐社会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对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现就它的理论内涵和经验教训予以简要的分析,说明儒家中庸思想对于构建今天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书     
《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的合称。南宋理学家朱熹将这四部分辑录在一起,加以注释,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始有《四书》之名。其中《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再传学生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学生言行的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传说是曾参(Shēn)的学生记述曾参言论的。《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礼乐教育家.他曾向老聃学"礼",向苌弘学"乐",向师襄学"琴".孔子在周天子失去对各"诸侯国逾制"、"礼崩乐坏"的新旧社会交替、大变革的春秋时代,用自己的一套学说"礼"、"仁"、"中庸"的思想理论,来竭力维护将要崩溃了的封建领主旧的礼乐制度,故"礼"、"仁"、"中庸"是孔子音乐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关于孔子死后儒家由分裂而演变的情形,最著名的一种说法是战国末期韩非所提出的"儒分为八"说。《韩非子·显学》云: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  相似文献   

13.
子上考     
孙德华 《兰台世界》2012,(15):50-51
子上是子思之子,本文通过对其身世、事迹的考证,认为他承其家学,受父亲子思的影响很大,受到子思的深切教诲,是子思学派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4.
凌先威 《大观周刊》2012,(31):16-16
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是什么,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定论,有人说是仁,有人说是忠恕,有人说是中庸,其实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是“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无论是“仁”、“忠恕”还是“中庸”都是“一”的代指,“一”是用来贯穿“道”的终始的,可见.道才是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  相似文献   

15.
在各诸侯国混战、礼崩乐坏的大变革时代,孔子竭力提倡"礼""、仁""、中庸"的政治思想,试图以此维护封建的礼乐制度。《论语》中对音乐艺术的记述,集中记载着孔子本人的音乐修养及其音乐教育实践活动,饱含孔子音乐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6.
四书     
《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4):104-104
《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的合称。南宋理学家朱熹将这四部书辑录在一起,加以注释,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始有《四书》之名。其中《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再传学生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学生言行的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传说是曾参(sh叆n)的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留下的精神文化瑰宝,其价值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济宁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是中华始祖文化、儒家文化、诚信文化、水浒文化、梁祝文化、运河文化和孝贤文化的发祥地,是黄帝、少吴帝、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的故里,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济宁市又新发现文物点3448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8.
孙德华 《兰台世界》2012,(12):38-39
子思学派是先秦儒学中介于孔孟之间的一个重要学派,它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本文驳斥了孔繁、高专诚等学者否定子思及其学派存在的观点,认为子思及其学派不但存在,而且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孔子 是 古 今 中 外 闻 名 的 思 想 家 、教 育 家 ,中国古文化的集大成者,被后人尊崇为圣人。他一生 勤 于 治 学 ,文 绩 卓 著 。他 活 了 七 十 三 岁 ,在当时战乱纷争、命运坎坷的历史环境下,可谓身健 寿 长 。孔 子 以 其 博 大 的 学 识 和 亲 历 亲 为 的 实践 ,形 成 了 独 具 儒 家 特 色 的 健 康 观 。 孔子的健康观涵盖了广泛的内容,主要包括道 德 健 康 、心 理 健 康 、饮 食 健 康 、体 质 健 康 等诸方面,是孔子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正是 以 此 “ 养 其 身 ” 和 教 育 学 生 。 一、道德健康。孔子所讲道德既是…  相似文献   

20.
诚实守信,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古人云“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五千年悠久华夏文明的精华与真谛所在,子思在《中庸》里提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道出了遵守诚信是为人处事基本准则。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诚信是最重要的道德修养,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也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