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宋仕宏 《档案》2015,(4):43-47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数激增,在校大学生及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更为迅速。在一片大好的形势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就业危机,高校毕业生"天之骄子"在此时大都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状况。分析20世纪30年代社会背景下,产生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原因,研究这一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方面可以了解当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择业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当时高等教育的实施情况,为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国家陆续制定了大学生灵活就业的政策,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单位选择社会档案代理机构作为人事管理的中介,但在档案代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不规范、弃档现象严重、代理机构职能相对单一等问题凸显。由此,本文将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档案代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从档案代理服务主体入手,提出高校毕业生档案代理服务的创新机制及保障此机制运行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潍坊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机构,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在高校毕业生(指大学毕业离校前尚未落实就业单位而派遣回生源地的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服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4.
禹菲  陈卓 《今传媒》2009,(6):15-17
国际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岗位数量之间的供需比降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减少,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新闻媒体上,大学生就业这一焦点,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报道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王莉 《新闻战线》2015,(4):185-186
就业难呼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扩招在给更多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造成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出现。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2014年大学毕业生达到727万,大学生就业形势极为严峻,每年都有大量大学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工作待业在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难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与社会对大  相似文献   

6.
裴雯 《今传媒》2011,(11):144-145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逐步变革和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对就业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对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调查,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的原因,提出如何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促使高校就业工作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7.
向宏霞 《青年记者》2012,(23):99-101
伴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如何将学历和知识转化为能力,高效度过四年大学生活,力争在激烈的竞争中变被动为主动?学校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有效地缓解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有效地促进他们顺利就业,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如何让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职业指导教育,学校更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教育?这些是急需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曾虹 《档案天地》2013,(12):52-53,50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迎来了"史上最难就业季",给毕业生就业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面对眼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都在努力寻求多方面措施,以期增加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就是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9.
解梅 《兰台世界》2016,(19):22-24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毕业生档案作为用人单位在考察、录用毕业生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后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建设的对策,以便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与保障。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问题,学者、专家及相关人员都做过很多的探讨,其中有社会就业体制上的一些原因,也有教育改革过程中带来的一些原因。作为一名高校的老师,我想主要从学生和学校方面探求这个难题的解决办法。一、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无法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部分大学生认定只有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因而在就业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一些不成熟的心理:一是攀比心理。毕业生寻找就业单位时,往往是拿自己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同学选  相似文献   

11.
矫树卿 《大观周刊》2012,(9):271-271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难题之一,政府和社会各界已在想方设法减轻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但是,由于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社会又处在深化改革、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就业人口达到峰值的时期,大学毕业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难上加难。大学生不仅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而且是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强大生力军,他们能否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眼下,受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遭遇寒冬,加上近年来许多高校盲目创办新闻、广电及相关专业,使这些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更不乐观。但机会总是有的,现在结合近年来我带实习生的经历和体会,谈一谈新闻专业大学毕业生如何迈进新闻单位的门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这几年来日益凸显,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了75万,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近日,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进行了一项“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截至5月底,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校培养了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6958人、硕士毕业生1379人、博士毕业生71人[1]。其中,本科毕业生占总培养人数的82.75%,档案本科教育成为了我国档案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档案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因此成为这一时期档案学界关注的课题。有学者对一所高校近11年(2008-2018)档案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平均有25.58%的毕业生是灵活就业,而且毕业生对口就业难度增大[2]。比这更早一些,也有学者调研分析了某一高校近5届(2012-2016)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从业状况,发现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相对偏低,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这些就业问题反映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前的职业能力储备不足。档案课程作为档案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承载,有必要从档案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探讨其设置改革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档案客观地记载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以及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各种信息,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可以成为大学生踏入社会以后应聘、晋级等所必需的重要凭证,其管理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到高校毕业生和社会间供需关系的协调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努力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田里  方丰 《兰台世界》2015,(7):139-140
民国时局动荡,就业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在民国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中,教育、政法、工商业是主流选择。这一方面与职业待遇相关,另一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价值的认知反映。  相似文献   

18.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改革与变化既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全国高校的扩招和用人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高校就业工作部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是与我国的经济体制,特别是与劳动人事制度紧密联系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探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自1992年开始,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正在逐步改变“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模式,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这种就业制度的改革,对高校毕业生的择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何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顺利走上社会岗位,实现自我价值、发挥最佳才能,已成为高校教育的新课题。而作为实施教育职能的图书馆,怎样才能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毕业生更好地提供择业信息服务呢?本文从三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红梅 《大观周刊》2012,(40):45-45
就业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我系电子商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针对我系电子商务专业2010-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就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薪资水平、人职匹配度等相关问题作了分析,并针对调查结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