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韩阳 《出版参考》2005,(5X):23-23
《格言》作为异军突起的新秀、创造了值得关注的“《格言》现象”,您能介绍一下《格言》的基本情况吗?  相似文献   

2.
两本奇特的书人们见过的各种书籍,唯独这两本与众不同。一本是记录世界名人的格言警句,另一本则是由不锈钢薄板刻成的。这本记录世界名人格言警句的书,是由青铜铸成,每页长200厘米,宽180厘米,全书22页,共重85公斤还多,装订精良。目前,这本书被存放在保...  相似文献   

3.
新闻眼即新闻的标题。人常说:“看文先看题,题好文一半”。可见新闻标题的重要性。好标题有的犹如一首诗,读后给人以美感;有的犹如一句格言,读后给人以启迪、警示:有的深沉,有的含蓄;有的庄重,有的诙谐;有的短促有力,有的明快舒朗。总之,一则新闻的标题往往能反映作者的思想,体现作者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耀世书法系列》近日已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此系列由《人生之路》、《校园之情》、《爱恋之花》、《经典之诗》4本小32开的硬笔书法集组成。分别用洒脱清峻的行书,书写了名家语录、格言警句、散文华章、中外情诗。书法家鹿耀世先生曾在全国报刊发表2000多件书法作品,出版硬笔、毛笔书法读物20余种,多次再版,广受赞誉。  相似文献   

5.
记者:<格言>作为异军突起的新秀,创造了值得关注的"<格言>现象",您能介绍一下<格言>的基本情况吗? 李彤:<格言>杂志是黑龙江省出版总社主管主办、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期刊,创刊于2003年12月,创刊号发行量仅3万册.发行量在总第5期、总第11期、总第14期、总第18期分别突破了10万、20万、30万、40万大关,目前正向50万目标冲击.<格言>以期平均增长量2万多册的速度逐期递增,最高一期期增长量为8万册.  相似文献   

6.
在所有关于书的格言中,我最喜欢赫尔岑的这句话:“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  相似文献   

7.
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是国际奥委会传递给所有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员的信息,鼓励他们发挥奥林匹克精神,奋发图强、不断进取。(参看奥林匹克宪章第14条。)  相似文献   

8.
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是国际奥委会传递给所有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员的信息,鼓励他们发挥奥林匹克精神,奋发图强、不断进取。(参看奥林匹克宪章第14条。)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写格言,悟警句,建网页,搞竞赛,这是汝州市在“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中创造的崭新形式,有力地推动了大讨论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寻求发现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艺术家罗丹的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题材,而是缺少发现。这应该成为记者的格言。发现,是记者能力(包括观察、思考、敏感等)的综合显示。假如没有发现,记者眼里的生活,只能是一条没有浪花的河流,一片没有云朵的蓝天,一块贫瘠而无生命之绿的沙漠,抑或是一次次遗失记忆的空白。依赖着发现,我多次受益无穷。记忆中的那个骄阳似火的正午,几位新闻界同仁和年轻律师韩乔文聚在上海小花楼饭馆围坐用餐。侃  相似文献   

11.
译诗批评翻译界还缺乏一种有效的"译诗批评"。这同卷帙浩繁的译诗的存在不相称,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种"译诗批评"。怎么建立?我认为,必须紧紧围绕"译诗"这两个字:从"译"出发,去考察译诗与原诗的关系;从"诗"出发,去感受译者对语言的诗性敏感,去细究译诗中"诗"的生成和接受。一切以"诗"为指归,是"译诗批评"的基石所在。  相似文献   

12.
韦名 《新闻三昧》2004,(9):55-56
这是广东榕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推崇的一首诗。这首诗印在了这家上市公司宣传画册的封面上。这首诗是这家上市公司20多年来发展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宿郑州》一诗创作于被贬济州途中。本文结合唐代科举的社会背景、王维早年的思想状况及诗本文,得出诗中所包含的多层次情感这一结论,并围绕这一点对以最整首诗进行鉴赏、评析。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致力于古代名言佳句辞书的研究多年,发现此类之书差错中,有一明显特征:凡众人所编之书,书中必有前后不一、自相矛盾之处。即如近两年出版的8本:郭东斌等18人编《格言大辞典》(以下简称《格言》)、秦牧等15人编《实用名言大辞典》(简称《实用》)、尚和等25人编《中国历代祝词贺语大观》(简称《祝词》)、任道斌等22人编《世界生活妙语大全》(简称《妙语》)、吴健生等19人编《中外格言精华》(简称《精华》)、季镇淮等32人编《中国散文名句辞典》(简称《散文》)、吴丈蜀等13人编《历代诗词曲佳句名篇大全》(简称《佳句》)、刘云峣等18人编《中国历代中医格言大观》(简称《中医》)。这8种书中存在其他问题姑且不论,仅例举这些书中前后说法不一、自相矛盾处,以述众人编书之通病。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不宜跟风》提到有关语言“天才”的格言,具有现实意义。据中国文联作家谈宝森《让“天才”格言永驻我心》一文回忆,是老舍1959年最早提出,现将两文一并刊登,以资读者鉴赏。  相似文献   

16.
郑健 《军事记者》2010,(8):63-64
(一) 欧洲有句谚语:“格言体现着一个国家人民的智慧。”我国古人说:“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荀况《荀子》)。”这都是对名言价值的认可。《宋史·吴介传》云:“介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左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不少新闻人在新闻采编实践中.把名言精心抄录下来。作为丰富思想、提高写作能力.以为认识社会、把握人生的凭借;学者、文人吟诵体味、借鉴引用名言,  相似文献   

17.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来说,都知道这一句时髦而又富含哲理的格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开始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或周边的人和事情,更为注意了,对  相似文献   

18.
筹备、举办奥运会,国人对奥林匹克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奥林匹克在中国的普及空前广泛.但是,中国人对奥林匹克却有一种不正确的表述,这就是以奥林匹克格言(或称口号)的内容作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来表述.  相似文献   

19.
郭江波 《大观周刊》2011,(33):68-68
在宪法和人权史上,世界性的格言是:在分权未确市和人权无保障的地方便没有宪法、没有法治。这是创立古典人权正文样板的立宪国家--法国留给全人类的警句和财富。走向法治,须从把握法律的至上性始;  相似文献   

20.
姚凤林 《出版参考》2005,(5X):22-23
2004年至2005年,是文摘期刊市场的大战年,各种期刊纷纷登场,各种理念纷纷迭起,市场竞争极其激烈,整个期刊市场就只有两个词形容:外“热”内“冷”。办刊热的背后,是市场血拼的冷酷。冷热之间,最具注意力经济的期刊现象,莫过于《格言》这本新锐期刊的强势崛起。它不但让不少办刊人直接关注“格言人”团队和“格言现象”,还让业界开始思考期刊市场化发展的内在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