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中国乡村社会法治秩序的建构,是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分考虑乡村社会的实际,即我国乡村社会目前正处于特殊历史转型时期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之中,特殊的经济、政治、化因素决定了中国乡村社会法治秩序的建构不可能是一系列静止的规范体系的组合,而是一个不断运动演化的过程。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乡村社会法治秩序建构的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均不够完善,还存在各种阻碍法治秩序建构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论法治秩序与中国乡村社会法治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关键在于乡村社会实现法治。文章将视角放在转型时期的乡村社会,提出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建构乡村社会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3.
社区是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是形成传统社会秩序的载体.始于民国初的国家政权建设于人民公社制度建立时达到顶点——形成大一统的国家秩序.改革开放后,人民公社制度终结,市场化导致乡村崩解,再度失序.后国家政权建设时期的乡村秩序重构,有赖于基于利益整合和集体行动载体的现代组织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现代乡村法律秩序:一个事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乡村法律秩序是现时段在乡村形成的 (存在的 )与国家法律秩序既平行又相互交融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方性法律秩序。经过重新解读的地方化了的国家法律规则体系、地方习惯规则体系和赋予了强制执行力的乡村精英的理念共同构成了乡村法律秩序的渊源 ,居民自觉遵守、精英积极维护及国家的默认和许可是乡村法律秩序得到巩固和延续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何艳红 《红领巾》2005,(6):61-64
从18世纪古典经济学产生到当代,有关市场经济秩序形成的学说,大体可分为自发演进观、理性构建观、立宪自发演进观、构建-演进和谐论等几类观点.前三种模式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后一种观点较切合我国实际.我国应根据构建与演进相结合的市场秩序形成学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村落存在一种乡村法律秩序,而这些乡村法律秩序是怎样形成的,一直为法律界所关注。文章认为,乡村法律秩序的生成过程是乡村精英通过乡村风俗思想的宣教、乡间邻里矛盾纠纷的调处和乡村维权运动而重构乡村秩序的过程,是乡村精英与国家权威争夺乡村治理权的一个反复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张琦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1):57-59,104
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就是国际秩序的问题,国际秩序问题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处理国际关系的重大议题.当前,国际秩序处于变革的时期,关于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如何建立这种秩序的问题,国际社会在进行不断的探讨.通过三位一体的权力、制度、认同来理解秩序、国际秩序,可以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秩序的逻辑:自发秩序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秩序理论认为社会秩序由自生自发秩序和计划秩序组成.高等教育秩序也是自发秩序和计划秩序的统一,自发秩序表现为"学术自由、高校自冶"的传统,计划秩序表现为学校行政权力的强化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影响的加大.  相似文献   

9.
我国乡村法律秩序的文化视角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法律秩序的维持是依赖乡村中存在的多元的权威及其内在规则。社会调控机制是多元的,国家正式的法律和民间规范、习惯的冲突和妥协构成了乡村法律秩序,其实质是文化的冲突与妥协。文化多元的视角下,民间规范等在法律秩序中有其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亚太地区秩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忠岐 《教学与研究》2007,105(9):50-57
与欧洲地区秩序不同,冷战后亚太地区秩序的变革具有明显的渐进性特征.推动亚太地区秩序变革的基本动力包括:美国主导地位的加强和联盟体系的演变;中国、日本、印度等地区权力中心的崛起;主要大国关系的变迁;地区化的发展与多边安全制度的兴起;非传统安全问题重要性的日益凸显与国际规范的改变.以美国为中心的双边联盟体系、由中国参与的多边安全制度、经东盟开创的规范共同体、民间层次的地区性复合相互依赖,作为冷战后亚太地区秩序变革趋势的不同层面,一并构成多元变动中的亚太地区秩序.  相似文献   

11.
社会治安善治是社会治安治理内容、结构和模式创新,它把来自国家强制力的国家治安治理和来自社会资本的社会治安自治有机的统一起来,突破单一的统治性国家治安治理结构的局限,是符合世界治安治理发展趋势的战略性选择。它在我国实施的现实路径是国家治安治理吸纳社会治安自治,它的未来发展方向则在于使国家治安治理嵌入社会运行的逻辑。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以制度变迁为主线,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经营者在市场秩序中展开博弈。尽管初期三者博弈地位、博弈空间和信息占有不对等,但由于博弈因素会随着转型进程的不断推进而变化,所以他们在围绕市场秩序制度变迁为主线的博弈中可以选择恰当策略,以实现各自利益目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文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乡村文化正面临着现代性危机,如文化价值危机及传承危机等。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主要的知识群体,应自觉肩负起乡村文化秩序重建的历史使命,即“尽心”传承乡土文化,“尽职”守护乡村课堂,“尽力”传播文明乡风。在乡村文化秩序重建中,乡村教师要敢于作为,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乡村治理一直以来都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乡村的群干关系也在不断的变化。引起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自身的利益。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时,群干关系就趋于和谐;反之,群干关系就会逐渐紧张。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对农民利益产生影响。通过调研发现,对江都市群干关系来说,目前影响最大的就是农村土地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研究分析江都市农村土地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推进江都市新农村建设更加合理稳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产权制度和市场经济是人类进入到现代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是实现经济社会长久良性发展的可靠保障.同时,这一制度本身又是建立在其他方面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法治制度.只有在社会上建立起一种法治秩序,使政府的权力受到有效的限制,并履行好应有的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产权才能真正得到保护和实现,市场经济才能真正运行起来.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体现,政府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有力工具应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在辨析乡村治理与政府审计关系以及政府审计参与乡村治理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尝试从制度建设、机制创新、职能定位、手段改进、人才整合和公告问责等6个方面阐述政府审计在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推进乡村良治过程中的对策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乡村治理正处于"解构—重建"的多重挑战与结构性矛盾之中,客观上要求政府与社会构建"多元共治"新范式。文章基于组织行为学、建构主义理论和经济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视角,探析农民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带来的影响,发现新时代乡村治理正经历一系列结构性变化:民主政治——由认识关联走向利益趋同;经济发展——由小农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文化认同——乡土文化日渐解体,"乡风文明"正在重塑;治理格局——治理主体多元化与差序化共存。农民合作社与乡村自身不仅在治理特征、治理手段和治理目标上具有高度契合性,而且农村合作社在盘活生产要素——推动农业产业化、盘活参与动力——重建乡村治理权威、盘活治理资源——重构多元共治模式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为乡村治理增添了新的活力。针对"多元共治"模式的现实约束,通过以人为本——夯实治理基础,主体建设——提高治理能力,赋权组织——寻求法律制度支撑,外部资源——拓展发展空间等策略,建构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形成有效的"多元共治"格局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下"治理有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顺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经济体制变革和国家民主化的客观要求,具有现代意义的村民自治应运而生。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全面推进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村民自治同整个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紧密相连。随着历史脚步的迈进,我国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处在新的环境和历史节点下,村民自治的发展和研究凸显出了新的问题和境况。梳理分析广大学者近年来对村民自治相关的概念、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解决途径等问题的研究文献,对于新时期村民自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时期,粤语研究成为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粤语语序研究又是其中的热点。研究者对粤语特殊语序有深入探讨,且从类型学、三个平面等角度进行了多向考察,研究方法也有引进、创新。当然,研究者对同一语序现象的研究也还存在着分歧。同时,粤语语序研究也展示出诸多待开拓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