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茨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受到现代西方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其在实际创作过程中通常会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创作核心,充分吸收现代文化的创作理念和相关技巧,该种小说塑造方式使其成为了独特的心理现实主义,并采取相对独特的心理描述方法准确揭示人物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2.
徐倩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107-108
女性弹词小说作家对才子佳人小说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欣赏弹词演唱的才子佳人故事,这对她们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阅读弹词小说可以发现,它与才子佳人小说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但是女性作家在进行创作时,以特有的思维方式使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发生了新变,具体从故事发展模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论萧红小说的悲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在萧红小说的研究中,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散文化”作为萧红小说的基本美学特征。诚然,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萧红在小说“散文化”方面的探索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但仔细地品味她的小说就会发现,“散文化”特征并非其小说最本质的审美属性,因为单是这一点,不足以使萧红区别于废名、沈从文等具有散文化创作倾向的作家,真正使萧红区别于上述作家的,是渗透在她作品中的悲剧力量。失去了这种力量,萧红小说的魅力就会减少许多。从悲剧这一美学范畴入手,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萧红,理解她的作品。重新认识其小说创作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火会亮小说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会亮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新乡土小说的总体风貌、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稳健老道的语言风格、鲜明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比较独特的创作视角、出色的景物描写六个方面。火会亮的小说一直在遣释、抒写着其文学生命深处浓重的乡村情结,并使其成为地道本色的乡土作家。火会亮的文学创作是90年代诞生并成长壮大的西海固文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英国作家狄更斯带有儿童特征的创作心理在作品中的投射 ,使他小说显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狄更斯的独特创作心理特征映射在他的著作中 ,使他小说中的人物具有童话式风格 ,从而揭示出他小说的童话模式 ,这正是其小说风格的本质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6.
针对王安忆小说创作观念中谈到的逻辑性情节观念,在分析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其作品的分析,指出其对当今小说创作的价值在于弥补经验材料的缺陷与不足,使小说创作获得了新的写作源泉。  相似文献   

7.
佛教文化对曾志平的精神人格有着广泛的影响,这既体现在曾志平小说的创作模式中,也体现在其小说的人物形象设置上。本文企图分析曾志平的三部小说《六如亭》、《六如轩》、《六如台》的结构模式,并且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究佛教文化在作品中的叙述。  相似文献   

8.
抒情,是郁达夫小说的重要特征,贯穿了他整个的小说创作,而在早期创作特别是代表作《沉沦》中尤为突出。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沉沦》的抒情艺术,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散文体小说,使读者从一个侧面理解郁达夫小说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小说大量运用湘西方言,增强了沈从文乡土小说的独特魅力.使沈从文小说的前期创作更富有感染力,随着沈从文离乡日久,方言的运用也就在沈氏后期创作中被逐渐淡化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王蒙、茹志鹃、宗璞、谌容等在小说创作中,率先引进、借鉴与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技法,如意识流、荒诞与变形等,为此,打破了传统小说时序的叙述方式,促进了小说从客观的叙述故事向表现人的主观心灵世界的转型,使新时期小说在创作实践上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对梁启超的小说创作有多方面的影响。积极影响是:使梁启超的小说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促成其投身于小说创作;消极影响是:使《新中国未来记》中途辍笔。从梁启超开始创作小说到最后放弃所写的小说,康有为在其中扮演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库切在其小说《慢人》中采用了作者闯入、框架叙事与嵌套叙事、文本的不确定性等典型的元小说叙事策略,使小说模糊了现实生活与虚构世界的界限,同时也赋予了小说人物更大的自主性,让读者参与小说的创作,丰富了小说创作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象征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在小说创作中越来越受到作家的青睐,佳作连篇累牍不断涌现。许多评论家充分注意到了这一文学现象,给予了比较中肯的总结和阐说。但是近一阶段来,这种现象有所消褪,小说的淡季也接踵而至。因此,我们对象征及象征的现代品格进一步给予科学的研究,对于小说创作及解读一个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会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是其"文备众体"的艺术体制中历来最受瞩目的特色。作家在小说的创作中努力把"诗笔"纳入小说的叙事框架,将诗学文化的意境说运用到小说的创作中去,使小说的叙事境界具有诗情画意的美感,并用浓郁的抒情环境帮助叙事,使小说这一叙事性文体闪现出诗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江先发 《成长》2007,(9):94-96
看丹·布朗的小说,不论是他的《达·芬奇密码》、《数字城堡》、《天使与魔鬼》,还是《骗局》,读者都会有一种像在看电影的感觉,无怪乎好莱坞奥斯卡影帝拉塞尔·克罗与大导演朗·霍华德要将《达·芬奇密码》搬上银幕。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丹·布朗有意识地采用了许多电影元素,如蒙太奇、闪回、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宏大的场景等,从而使小说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化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沈从文小说中湘西方言的运用,解释这些词语在小说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力图说明方言的运用使沈从文小说更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哈代小说封笔之作《无名的裘德》中的“时光老人”,是英国农村变革过程中裂变出来的一个新人形象,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然而,在表现这一形象时,暴露了作者小说创作上的局限性。准确认识和定位如“时光老人”这样的新人与新的价值观念,寻找恰当的文学形式以表现他们,从而延展自己的题材库,这对哈代继续小说创作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这是哈代小说创作在《无名的裘德》后难以为继中不应该被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作家真实的成长经历对其小说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作家会根据创作意图和小说创作的自身规律,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变形。其中,人物的变形包括自我的变形和他人的变形,情节的变形包括传奇化变形和理想化变形,环境的变形包括环境的拼接和环境的再造。  相似文献   

19.
当“八五”新潮小说的弄潮儿们高举现代主义大旗,纵情驰骋在文坛上时,他们恐怕没料到,就那么短短几年,创作就会如此艰难,处境就会如此尴尬。看如今的小说创作,人们甚至难以见到他们当年风云一时的余辉。潮涨潮落,如此迅急,真令人讶然复惘然。实事求是地说,这种现象的产生并非是新潮小说作家们江郎才尽,难以为继。相反,仔细品味格非、余华、苏童等人的作品,人们仍可以产生种种新颖的感受;如新颖娴熟的叙述技巧,设计精巧的情节迷宫,低沉神秘  相似文献   

20.
方苞以为古文"杂小说"乃不讲义法之表现,会导致为文不够纯正,故而严"忌小说"。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为使文章生动传神,尤其是涉及人物描写或叙述细节时,其古文便与"小说笔法"又每有相通之处,具有"重细节"、"含虚构"、"富趣味"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