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多次因故失去考学的机会,原本认为我的军官梦将要破灭,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新闻与成才》帮我圆了军官梦,使我走上了新闻干事这个岗位。说起我和《新闻与成才》的故事,却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回忆。我是怀着报考军校的愿望入伍的。我当新兵时就开始加紧复习文化课,准备参加军校考试,可事与愿违,1993年那一年,当我具备考军校的条件时,却因名额受限,未能如愿。这对于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说是极其残酷的。沉重的打击,使我感到前途渺茫。正当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不前的时候,连队指导员对我说:“小李,听机关里的同志讲,新闻报道成…  相似文献   

2.
和《军事记者》的“一见钟情”是在10年前,那时我还是个肩扛一道杠的新兵。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班长那里看到了当时的《新闻与成才》,从此爱上了她。当兵的第二年就参加了军报的第七届新闻函授班。走进陆军学院成为一名学员后,仍用有限的津贴订阅《新闻与成才》。多少个夜晚,我翻开心爱的杂志,在字里行间追寻着自己的军事记者梦。真正走上兼职的新闻干事这个岗位是在两年前,从看新闻到写新闻的跨度太大了。实践后才知道,爱她还真是不容易。一次次投稿,一次次杳无音讯。在这孤独无助之时,我又重新拿起了与我相伴多年的《新闻与成才》,…  相似文献   

3.
春节军校放寒假,我回到了家乡。乡亲们见两次参加高考、两次参加军校招考都未实现“跳龙门”夙愿的我忽然肩扛红牌、头戴红圈大檐帽、穿着干部服回到家乡,都惊讶不已。接连两次高考都名落孙山后,我抱着考军校、当军官的想法来到部队。可到部队后才知道,军队院校招生主要考核数理化等,而我偏爱文科,要想圆将军梦又谈何容易。一天,我到老乡处去侃大山,见他正津津有味地读一本书。看我去了就说:“天良,你是文科高中毕业生,学学新闻写作多好,就是以后退伍了也能用得上”。他随手把那本过期的杂志递给了我,我翻开见是一本《新闻爱好者》。我很快就破它迷住了,立即修书杂志编辑  相似文献   

4.
刘练文上中学时就常有散文、诗歌在家乡小报、校园文学上“点缀装饰”,深受老师的器重和同学的钦佩。1994年12月,刘练文带着未圆的大学梦,来到了大别山深处某部当了一名装甲兵。火热的军营生活立刻拨动了他的写作之弦,激发了他的写作灵感。一本《新闻写作入门》、几本《新闻与成才》杂志便是他的最好老师。凭着灵性和较好的写作功底,他投出的第一篇新闻稿件《“闷葫芦”变成了“金喇叭”》很快被《前卫报》刊用了。首战告捷,他棒着散发油墨香味的报纸,又雄心勃勃地参加了解放军报社第七届新闻函授学习。不久,他被挑选到团报道组当专…  相似文献   

5.
说来也怪,一个有多种病残(幼时患脊灰炎致左肢半瘫;中年患视网膜剥离致一目失明,一目近视;晚年患腰椎间盘突出致右肢神经受压)的人,居然成了《解放军报》的积极作者、《新闻与成才》杂志的忠实朋友。这是连自己过去做梦也未梦到的。想来也巧,在一天黄昏散步时,与某人武部当政委的老校友邂逅,竟被他拉去当了“民兵通讯员”。在采写过程中,我又认识了帮我提高写作水平、鞭策我自强不息的《新闻与成才》杂志,我真如鱼得水,心情分外舒畅。我对《新闻与成才》神往久矣。1987年,我在公共汽车上偶见有人翻阅,爱极,恨无由得之。…  相似文献   

6.
我业余时间总喜欢阅读这样或那样一些期刊,但我最钟情的还是《新闻与写作》这本期刊,是它帮我圆了做“编外记者”的梦。  相似文献   

7.
每每翻看影集,有这样一张照片令我分外喜爱:解放军报社大门口,《新闻与成才》杂志匾牌旁,笑眯眯的我满脸绽成一朵花──一种从没有过的甜蜜与幸福、自豪与荣耀此刻凝结成神圣的喜悦!相识《新闻与成才》,是5年前的新兵连。训练间隙,休息之余,我总爱思考些问题,琢磨些点子,然后趴在床铺上抄抄写写,居然有一篇稿子被报纸登了出来。初试“锋芒”成功,我看报写作的劲头一浪高过一浪。有一次,军报介绍一期《新闻与成才》的要目和下面赫然打出的“告新战友”参加新闻函授的启事吸引了我。我暗自思忖:要想在新闻写作上有所“成才”,…  相似文献   

8.
在我斗室的书架上有5册自己装订的杂志合订本。它虽然在那些装帧考究的图书衬托下显得“寒酸”了些,但在找的心目中,它们却如同漆黑夜晚照亮我前程的明灯,有着很高的地位。它们就是引我走上成才之路的《新闻与成才》杂志。与《新闻与成才》的结缘,要追溯到6年前。那时我还是个刚穿上军装不久的新兵。一天深夜,睡梦中我们被一阵急促的“救火”声惊醒,营房西侧一家老百姓的商店着火了!我们连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火场并及时扑灭大火。第二天中午,回想昨晚战友们奋力救火的惊险场面,在学校时就爱写写画画的我,又萌发了写作欲望。很快一篇…  相似文献   

9.
当我站在领奖台上戴上军功章时,内心非常激动,我想,这军功章也有《军事记者》的一半。考军校落榜后,我立志要在新闻报道方面干出点成绩。凭着旺盛的热情,采写了上百篇稿件,竟连个“豆腐块”也未发表。在我进退两难时,商丘军分区政治部的领导向我推荐了《军事记者》(当时叫《新闻与成才》)。我一边学习杂志上介绍的经验,一边自己努力实践。几年来,我已在军内外报刊发表文章400余篇,被三家新闻单位聘为通讯员。在领受了反复捶打的痛苦和欢乐之后,我将永远深深地恋着她———《军事记者》,一本能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0.
初识《新闻与成才》是在1992年。一次我去文书屋子发现了她,觉着好奇,便信手打开,杂志里的内容一下子将我吸引了。这本引导初学者走向成功之路的通俗易懂的刊物使我爱不释手,文书见此情景,便鼓励我参加军报新闻函授。从这之后,我便每月按时收到一本《新闻与成才》杂志,并认真地将自己喜爱的文章阅读一遍,但随着时间推移,加之训练紧张,慢慢地这位无言的“老师”被闲置一边,再也没有向她请教。转眼3年过去了,我成为一名汽车驾驶员继续留队服役。今年开春,军里办基层报道员培训班,营甲得知我以前学过军报新闻函授,便让我前去参…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刘芳、朱震陆报道:在新疆军区某通信总站10名站领导的办公桌上,随时都可以翻阅到一本本《新闻与成才》杂志。该站政委刘荣东说:“《新闻与成才》不仅是新闻写作爱好者的良师,也是领导干部的益友,它对部队建设和官兵士气所起的激励作用,是其它刊物无法比拟的”。这个通信总站领导多年来把征订学习《新闻与成才》作为培育人才促进工作的大事来抓。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们宁可压缩机关办公费或砍掉别的报刊经费,也要优先保证《成才》的足额订阅,10年先后投资数千元,坚持为机关和基层营连、维护哨所订阅这份杂志。他们订阅…  相似文献   

12.
痴心不变     
我是一名参加军报第7期、第9期和第12期新闻函授的学员。入伍7年来,虽然工作岗位调换了多次,但我对函授中心的喜爱之情和对中心老师的感激之情却痴心不变、与日俱增。1996年3月,刚刚穿上军装的我,便在团报道组组长的极力怂恿和大力推荐下,报名参加了中心的函授学习。随着一期期函授通讯和《新闻与成才》(现为《军事记者》)的如期而至,我对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中心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我试着写了一些稿件,没想当年就在《新闻与成才》杂志和函授通讯中各见稿一篇。我也成了官兵心目中的“兵秀才”、“笔杆子…  相似文献   

13.
看着我桌上依次摆放着自己亲手装订在一起的四大本《新闻与成才》,再看看自己几年来上百篇见稿的剪贴本,心中不禁涌现出一种感激之情。这装订在一起的四大本《新闻与成才》,就仿佛是一层层楼梯,扶我入门,使我进步,激我前行!1993年7月,我军校毕业后分配到中原某部的一个连队担任排长。习惯了军校生活的我突然来到战士中间,工作训练之余总觉得无聊,好像缺少些什么。于是我就试着拿起笔来写些自认为是“新闻”的稿子寄往报社,本想自己有大专文化作根基,在报纸上登几篇文章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然而,寄出去几十篇稿…  相似文献   

14.
谢谢良师     
一年前,我如意考入了向往已久的军校,并被分配到中文专长队学习。我拼命地写,不停地寄,天天盼着自己的文章会变成小小的铅字。然而,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寄出去的稿件全然石沉大海。正当我彷徨时,写作教员对我说:“认真读一读《新闻与成才》吧,相信时你会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的”。于是,我干脆搁笔不写,潜心研读《新闻与成才》。果然,《新闻与成才》就像一位无言的老师,使我懂得如何练“内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出于从心理角度缩短与它高不可攀的距离的想法,我试着向它投出了第一篇稿件。不久,一封退稿信和主编亲自回复的…  相似文献   

15.
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后来当兵进军校,这期间已记不清有多少老师教过我。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初老师的容貌名字已记不清了。但唯有一位老师──《新闻与成才》,伴我度过4年军旅生活,使我走上了新闻成才之路,帮我圆了上军校当记者的梦。4载师生情,在我心头凝成一个浓浓的情绪,令我难以忘怀。1992年12月,我从皖西山区的一个偏僻小村来到二炮某部军营。紧张火热的军营生活,使我拿起了搁置已久的笔,每天训练间隙、业余时间,节假日,我都泡在写写画画上。入伍第一年,我就写了上百篇反映基层连队训练、生活的稿件,然而没有一篇能打…  相似文献   

16.
月夜灯下,我欣赏着自己的新闻作品,一阵快慰涌向心头。此时,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带我走上新闻路的《军事记者》。那时,我仿佛失去了追求的目标,整天躲在屋里,借日记写心中的苦闷、无助和惆怅。一天,旅新闻干事王文毅随工作组检查教育笔记,无意间看到了我的日记。当他得知我高考时差了8分,在部队又与军校失之交臂的情况,十分理解我的心情。临走时,他劝我振作起来,要发挥文字基础好的优势,试着往报社投稿。两天后,王干事给我送来了十多本《新闻与成才》(后更名为《军事记者》),并叮嘱我说:“杂志里的内容有深的,有浅的,先…  相似文献   

17.
爱她没商量     
我和《新闻与成才》的“姻缘”有点戏剧性。1990年春天,那时我还是个刚下连不久的“新兵蛋子”,在营部炊事班干一份苦差事──烧火。有一天,我在打扫一位已经转业的老班长的房间时,拣到1本无封面、无封底、无目录的旧杂志。当时随手一翻,如获至宝,揣入怀中。上班时蹲在烧火间细细品读,立即被她迷住了:“怎样把新闻写好?投稿注意些什么?”等等。我喜欢写新闻而又苦于无路可走,无人可问,无门可入,有她帮助,真是无助我也!我高兴地直咧嘴,激动地直拍大腿,可是炊事班长在上边却急得直跺脚。他用镐铲敲着锅喊:“加大点火!”我…  相似文献   

18.
难忘往昔路     
军校的录取通知书来了,终于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夙愿。当我带着色彩斑斓的将军梦匆匆打点行囊,就要离开老部队、离开报道员这个我曾经为之奋斗过的位置时,往昔那“挑灯夜战”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眼前……记得我刚当报道员时,两名老报道员一个因没有成绩,一个虽有成绩但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相继下连队去了,留给我的只有几十本《新闻与成才》杂志和业务书籍。这种情景,对于刚从校门跨入部队大门的我,无疑是不小的压力。为了不蹈两名老报道员的覆辙,我白天学理论、找线索,晚上加班加点写稿件。半年下来,我写的稿件堆起来二尺多厚,却…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与成才》有特点、有特色,独树一帜,是新闻业务的窗口,是本好杂志,我们希望它办得更好,更有质量,更有分量。对如何办好《新闻与成才》杂志,我认为应该把握下面几点:首先,要多反映我党我军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其次,《新闻与成才》应作为一个“窗口”,多开拓新路子,如传播学,有许多新闻空白点可以挖掘,西方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东西可以借鉴。再次是《新闻与成才》杂志应多党一些有关法律方面的文章,一些具体业务的指导思想,应多宣传一些,介绍一些。此外,在新闻手段、业务技巧、版面设计、包装上再做些工作。最后,还要…  相似文献   

20.
当二十一世纪的阳光穿过世纪长廊走来时,《新闻与成才》以更加成熟的形象———《军事记者》展现在我的面前,给了我一片自由驰骋的空间。如果说《新闻与成才》是我相识已久的朋友,那么《军事记者》就是我“一见钟情”的恋人;如果说是《新闻与成才》带我走进了“新闻”的世界,那么《军事记者》将带我走进更加广阔的“新闻”天地,去感受和领略信息时代的“新闻”气息。《军事记者》是我的精神食粮,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养料。每当她因投递晚点“失约”时,我就会心情焦急烦躁,非跑到收发室问个究竟,甚至打电话向函授中心的老师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