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重庆市2000年、2008年的县域经济发展数据,采用主成份分析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近9年的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且极不平衡、经济发展能力在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和圈层分布格局以及单核结构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重庆市县域经济差异的现状特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差异缓慢缩小和经济综合发展能力较高县域集聚的空间范围扩大,是重庆市县域经济差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遵义市14个县级地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在ArcGIS、GeoDa、SPSS等软件的支持下对遵义市2007-2021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可视化表达、数理统计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二维角度研究遵义市县域经济格局演变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遵义市县域经济绝对差异总体呈现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市区(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和仁怀市,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3)遵义市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呈现缩小趋势,由“较为不平衡”向“趋于平衡”演变;(4)生产力因素和资本因素是影响遵义市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关中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时空差异的研究表明,社会保障、产业结构、农业发展水平、人力资源、经济卖力、生态环境是影响关中城市群综合发展差异的主要因子,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差距小于社会保障、产业结构、农业发展、人口结构、经济发展以及生态水平的差距;关中城市群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呈单核结构,具有南北分异、东西差异、高值中心集中的特点,在大城市影响的范围内,距离市域核心越远,县域综合发展水平下降越快,区域整体发展不协调.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福建省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也比较突出,呈现明显的空间格局分布。以2014年福建省67个县(市、市辖区)的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各县市区经济实力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为依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县域经济发展格局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全局Moran's I值、Local Moran's I值和Getis-Ord Gi*指数。研究结果显示:在经济总体空间格局上,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2/3的县市经济表现为空间正相关,1/3县市的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异质性。热点区为中南部沿海县市、闽中戴云山脉中南部西侧县市两大轴状空间结构。最后探索了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形成的原因,以期为该省经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5年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测算和综合评价,并运用ArcGIS可视化及HotSpot Analysis空间分析模块,从空间和关联性上进一步分析研究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结果表明,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各片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空间分布表现为西部低、东部高,且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侯天琛 《天中学刊》2006,21(5):66-69
发挥中原城市群带动作用是中原崛起的重要途径,中原崛起必须依靠中原城市群的崛起.从区位、交通、资源、产业基础、综合实力、城市职能等方面,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综合评价了中原城市群的建设水平,提出了提高中原城市群综合实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提高城市群综合实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是安徽省很长时间内的重要任务。研究三大城市群经济密度、经济密度变异系数和综合经济实力发现:合肥的经济密度高居全省第一位,且与省内其他城市差距显著;各城市群内部经济密度差异较大,皖江城市带最高,皖北城市群最低;除皖江城市带外,其他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差距呈增大之势;城市的工业发展越好,城市的综合实力得分越高。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广西河池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方差分解法、ArcGIS趋势面分析法、场强辐射模型等研究方法,剖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空间差异及结构来源、时空演化特征,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思路。研究发现:河池市各县(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虽均呈现增速相异的稳步提升态势,但整体水平仍较低且空间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效益差异是空间差异的主要构成;空间演化程度较大,多极演化趋势明显;“节点—线轴—网络”组合的空间结构是未来河池市县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方向。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进一步推进河池市县域经济“速度提档、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对东台县域经济空间格局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东台县域经济的基本格局是204国道以西地区发展好于204国道以东地区,204国道以西地区内部差距大于204国道以东地区,东部还处于低水平趋同的状态;县域内部出现了几个较发达镇域的连续分布,但是这种连续分布内部还存在分化现象;中心城市实力偏弱,辐射和拉动周边乡镇发展的作用不足;乡镇企业与民营经济、交通区位条件、农业现代化水平和距离中心城镇的远近是东台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驱动力。为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建议:重视重点中心镇建设;支持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集中的乡镇发展;其它乡镇要利用资源优势,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寻求经济发展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以长江经济带130个地理单元为研究样本,综合采用空间分析、双变量关联检验模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方法,探究了2000-2018年长江经济带公路交通发达度与城市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并重点探查公路交通发达度对城市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公路交通发达度呈现"东高西低,局部集聚"和"多核心-边缘"式空间分布特征,其空间格局与地形起伏度、经济实力、人口分布等因素具有显著的空间重叠性;(2)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经济呈现"自东向西级差化递减"和"中心城市带动型"特征,其与城市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实力、交通优势度、信息化水平、人口密度等因素呈现空间耦合性;(3)城市旅游经济高值区对公路交通高发达地区具有显著的依附性,公路交通发达度对城市旅游经济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旅游产业集聚、信息化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对本地旅游经济的正向影响效应较大,旅游资源对周边城市旅游经济的间接效应为正,但不显著;由于空间竞争效应及地理距离衰减屏蔽效应的存在,本地旅游产业集聚将对周边地区旅游经济产生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11.
发展县域经济,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从城乡空间、城乡经济和城乡社会角度出发,运用多指标评价法构建咸阳市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均方差分析法相结合对于各基础指标赋权,由此对咸阳11县(市)2011年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咸阳所辖各县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比较高,但是在其内部仍然存在着城镇化水平较低,就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均衡等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水平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城镇化水平的正确认识,是制定区域城市群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通过中原城市群与国内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同时通过与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以此得到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正确认识。最后用量化的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预测。在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从区域城市化的角度对河南省提出的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政策措施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用城市的首位度,城市金字塔,以及位序-规模法则对中原城市群九个城市的规模结构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得出中原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原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993、1998、2004年三个阶段,从中心城市首位度、城市中心性、城市规模结构、空间分布结构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原城市群十余年来等级规模结构的演变特征,并提出在中原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西部地区为例,构建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测算2005年和2009年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指数得分的研究显示:通过增加教育投入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状态。实证分析发现:财政分权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因,而教育改革政策是促进财政体制分配方向调整的重要外因。建议西部民族地区应合理分配省级政府与市级、县(区)级政府之间的财政份额,增加县(区)级政府的财政支出比例,加大省级统筹义务教育经费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泉州市的“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要进一步落实教育发展“三大任务”,全市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平均水平以上;素质教育全面深入推进,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进一步健全各类终身教育网络,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五个以上的县(市、区)建设为“教育强县(市、区)”,对台教育合作交流范围扩大至各类教育领域。要重视和加强学前教育发展工作,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本地区教育发展的统筹规划;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优化普、职教育协调发展比例,普及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泉、台教育合作交流,发挥教育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先行作用。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教育发展的投入,保障教育民生政策落实,加强教育基础建设,增强教育发展后劲;努力引导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发展。要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水平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办学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依法治教,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教育公平,维护教育公益性质,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在规范办学方面,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精神,依法鼓励民办学校健康发展,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7.
唐代,开元年间所设的十五道之一——黔中道,为今渝、黔、湘、鄂、桂结合部,幅员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辖18个经制州和51个羁縻州。自古境内以盛产盐丹著称。在唐王朝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下,"中原兴师,黔中独宁",经济、社会得到了发展。本文从盐的角度解读"黔"字入手,展示了以盐丹文化、多民族多种经济形态共存的文化、流官和流放文化、羁縻州文化为其内涵的黔中文化。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从唐山地区城镇化率的地区差异、城市首位度及相关因素、城市职能三方面着重进行研究,得到三个结论 :(1)城镇化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西北部、中部和南部呈现"山"字形分布;(2)城市规模体系呈明显的首位分布,首位度和二三产业比重有线性关系,并预测2010年唐山地区的首位度约为2.26;(3)城市职能为制造业城市,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  相似文献   

19.
中原城市群市场化水平评价与一体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见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2):129-132
经济市场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密切相关.经济市场化客观上要求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是要素的自由流动,其前提必然是经济市场化.目前,中原城市群的市场化水平偏低,推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必须加快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打破区域壁垒,实现旅游产业一体化和建立经济一体化的政府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原经济区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实验区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两大经济区发展定位、经济开放度、生态环境等三个维度的比较,得到了中原经济区应错位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扩大开放交流、强化生态意识等具体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