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这一点在对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进行翻译时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通过系统地探讨"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政治文献中的适用性,从而得出,当今,在政治文献的翻译中我们应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6,(5):62-64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汉学家汤姆斯翻译了大量中国古典文献,他从事翻译活动、确定翻译选材、运用翻译策略等一系列行为均是自身惯习的象征性体现。汤姆斯借助中国文献英译实践实现了从"印刷工"到"汉学家"的身份代码转换。其翻译选材以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作品为主,满足了社会政治场域的需要。汤姆斯灵活运用直译、意译与注释等多种翻译策略,能够深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抗战期间的翻译,是在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进行的,它迎合了战时的文艺政策,服务于社会语境和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诉求,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政治上的唤醒、动员民众与文学的表现之间形成了平行对应的关系。翻译的大众化倾向主要体现在:翻译选材多集中在报告文学、戏剧和小说;翻译策略由"欧化"转向"中国化";编译、节译流行。这充分证明:由于主体文化的规范和环境对翻译的制约,翻译大众化只不过是译者顺应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行为,是抗战语境下文化调适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4.
张秋云 《海外英语》2012,(20):16-18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手段,更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调和是张爱玲翻译策略的关键词。该文从人名文化翻译、书名文化翻译、"教"名文化翻译和景物名文化翻译四大方面对张爱玲文学翻译的文化调和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珊 《考试周刊》2007,(50):43-44
后殖民研究是近年来在中国人文科学领域兴起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知识体系,涵盖了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范畴。而后殖民主义理论也以其文化政治的批判策略引导翻译研究走向更广的社会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语境,由此给予翻译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后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研究的概况,后殖民主义研究给翻译的启示以及后殖民主义入侵下的翻译策略。与丰富多彩的后殖民研究文献相比,后殖民翻译才开融了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6.
文化翻译的第三条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离散"是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提出的翻译策略。它打破了传统的翻译策略的二分法,从文化离散的角度重新定位异化的翻译,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广泛的适用范围。"文化离散"的翻译策略注重在翻译中引进他性文化,给翻译活动提供了多元主体的视角,也是译者反思自身文化身份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钱仕盈 《现代语文》2016,(4):158-160
在"英译云南民族风俗文化"的翻译活动中,频繁出现因文化语境因素带来的翻译选择、翻译策略、翻译接受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英译云南民族习俗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究文化语境对翻译策略和翻译接受的影响。文化积累和文化异同制约翻译策略的选择,文化接受程度确定翻译接受程度。在英译云南民族风俗文化中必须充分考虑文化语境的各类因素,选择相应的翻译手段,克服翻译障碍,实现传播云南民族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汉城"改名为"首尔"实际上是韩国在经济文化发展后,试图扭转其在历史上相对中国的弱势文化地位.因此韩国在翻译首都的名字时采取异化翻译策略,充分豆示了韩国对于强势文化地位的渴求.汉城改名对我国的启示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国际交往中获得相应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文化专有项"的定义和特点出发,结合中西方关于文化翻译的理论研究,运用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理论,研究了美国新闻期刊翻译中国文化专有项所采用的翻译方法,提出异化是翻译文化专有项的主要策略。读者群、新闻目的和意识形态这三大因素造成了美国新闻期刊采用"异化"策略来处理中国文化专有项。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对翻译文化功能的提升和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原则是晚清翻译批评的两大贡献。有意思的是,在民族救亡的宏大叙述下,译者关注于语言雅驯、情节离奇的传统诗学观,以及达旨的翻译策略观,信达雅便被边缘化。作为社会话语实践,翻译批评在受制于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传统诗学的同时,强化和建构了翻译规范、培养了翻译阅读习惯并形塑了后继的翻译时尚。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受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根据翻译研究流派理论,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对翻译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特定思想意识形态,即强制性思想意识形态或受接受语文化主导意识形态影响的意识形态,对翻译文本的选择有决定性作用;这一特定意识形态也决定了翻译文本的改写及改写策略。最后指出为达到更好的文化交流目的,非民族中心主义的翻译策略值得一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语言问题逐渐引起女性主义的重视并得到系统的研究,女性主义译者意识到只有破除父权语言才能消除女性和翻译的弱势地位,因而在翻译中实施"语言操控"策略以建立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大城市实地拍摄到的环保类公示语为语料,从四个方面分析并归纳了目前我国环保类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语言错误、语用失误、文化失译、交际失误四大问题并系统分析了造成这些错误的主观原因,如:译者粗心,语言基本知识欠缺;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欠缺,中式英语思维;忽略目标语言固有的规范性和文化规约性等。最后,以目的论为指导,为环保类公示语的翻译实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借""仿""合""顺""解""感""创"七大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文化批评视角,阐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渊源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作者认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翻译研究中译作与原作的二元对立关系,并强调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过程,更是一项政治行为,目的是反抗原文的男性中心和女性歧视。  相似文献   

15.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分析汽车商标翻译的原则和不同翻译策略产生的效果。认为汽车商标的翻译以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为中心,以彰显商品的特性、迎合消费心理为导向。为取得更好的译文效果,翻译时需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发挥译语优势,并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主义运动拓展到文化领域的结果。它的出现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从译者地位,原作与译作关系,翻译标准等方面对传统译论提出质疑,并且通过翻译实践中的“叛逆”争取女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魏李隼 《丽水学院学报》2011,33(4):53-55,78
模因论是一门新兴的理论,其原理可以帮助解释包括文化在内的许多传播现象。作为探讨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模因论与文化翻译研究息息相关。借助模因论从3个方面探讨文化翻译:模因是文化翻译的单位;文化翻译的过程就是文化模因传播的过程;模因的竞争有助于文化翻译策略的选择。进而给归化和异化翻译问题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归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一种流利通畅的文体,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外语文本对目标语读者的陌生、疏远感的翻译策略。"异化"特指在翻译过程中,把源语的词汇、句式、语法,文化特点原封不动地引入目标语中,在目标语读者群中产生疏远、陌生的效果。我们在处理汉语商标英译时应遵循归化与异化理论,采用如下对策:重文化,满足不同民族消费心理;体现商标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蕴;注重语义、语用、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9.
文化预设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它具有共知性和合适性两大特点。文化预设对读者及其对原文理解的过程施加影响,特别是极大地影响翻译这一特殊的言语活动。它不仅制约着译者对原作的理解、文本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而且从宏观上影响译者翻译重构策略的选择。了解文化预设有助于透彻了解原文、灵活处理源语的文化预设,尽量缩短两种语言文化间的距离,清除由于缺乏理解、甚至误解而造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政治经济语篇中形象表达的等效翻译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奈达的动态等效理论,探讨政治、经济语篇中经常出现的形象表达。根据源语和译语文化差异,指出翻译形象表达的三种常用方法:保留源语形象、替换源语形象和抛弃源语形象,以使译语读者能够获得与源语读者基本一致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